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大圓滿前行筆記-皈依-4


-噶陀堪欽阿嘎仁波切 著-索達吉堪布 譯


以上稍稍解釋完皈依的含義,接下來實際修行,分為入座與座間兩個階段。入座,白天兩座、夜晚兩座四座或八座都可以。入座也包括入座的前行、入座的正行和入座的後行。入座的前行,身的要點、語的要點、心的要點和祈禱這四項在所有入座時都要運用。身的要點,作毗盧七法,解脫道的七法,身體放鬆、跏趺端直。語的要點,除垢氣,除三次垢氣或九次垢氣,根據自己的信解而行。在除垢氣時,觀想自他從無始輪回以來所積的業、墮罪、破誓言、深道的一切障礙違緣通通變成黑氣的形象,向外排放。

心的要點,就是調整發心,首先去除所有惡劣的發心,改變無記的發心,以菩提心意樂扭轉發心。祈禱,上師的形象改不改變都可以,觀想:在頭頂上十萬瓣白色蓮花的紅黃色花蕊中央,日輪墊上獅子座層層疊放的柔軟綾羅墊上,把自己的根本上師觀成出家相或密咒師形象。必須以將上師視為真佛情不自禁的虔誠恭敬信心祈求所想之事,在修暇滿難得時,祈禱上師加持自相續生起實現暇滿人身價值的功德。隨後,上師化光融入自己,再入定。同樣,不管是修共不共任何加行的時候,就需要祈禱上師心相續中的所有功德在自相續中生起,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融為一體而入定,要知道這些內容類推普及所有入座。

入座的正行:一切菩薩的圓滿、成熟、修行三種功德中,這裏屬於修行刹土,清清楚楚地觀想:整個大地是珍寶地,繪製成格,在自己對面的遠方,奇珍異寶組成的如意樹五枝的中央一枝上面,獅子座層層疊放軟軟的綾羅墊上,本體是根本上師,形象是鄔金仁波切蓮花生大士,他的頂髻五光圓明點環繞之內安住著所有的傳承上師,法座周圍,是自己得過灌頂等法的所有上師,它的周圍是四續部或六續部的本尊聖眾。右邊的樹枝上,佛陀等周邊環繞男性護法,他們的面向外觀,從而完成不許外敵魔障入內的事業;所有女性護法面向內看,完成不使內在悉地失散向外的事業。在護法的周圍,是財神寶藏主等,把這一切的一切都觀成上師大智慧的幻現,並沒有高低賢劣,均具足遍知的智慧,以超越人的明目照見,以超越人的耳聽聞,以超越人的心垂念,成為我們的引導商主。

要皈依的眾生,把父親等觀想在自己的右方,如同在地面上集會一樣,穿衣佩飾,黑壓壓一片。其後,自己隨著維那師的腔調念誦皈依偈。這裏不與頂禮在一起修,自他眾人身恭敬合掌,語恭敬念誦皈依偈。心恭敬發自心坎深處思維:從今天起,直到沒有獲得究竟佛果之間,無論我被拋到上面的佛地也好,被拋到下面的地獄也罷,不管是吉是凶、是病是痛、是樂是苦,既不向父親詢問,也不和母親商量,又不自作主張,就是祈禱上師三寶您明知、您垂念,除您之外不尋找其餘指望處和皈依處,修的是您,念的是您,依的是您。這樣全心依附念誦皈依頌。特別是以本師、道、助伴的方式皈依,首先要呼喚“本師佛陀出有壞”接著說:“從此年此月此日此時起,直至沒有獲得究竟菩提果之間,您是我的本師,不依止除您之外的其餘本師。”再次呼喚“本師佛陀出有壞,我發誓從今日起,直至沒有獲得究竟菩提之間,將您親口所說教法證法體性的妙法,作為實修解脫菩提的道,不依止除正法之外其餘的邪道外道。”又再次呼喚:“本師佛陀出有壞,我發誓以通過講修途徑受持您親口所說之妙法的引導聖僧作為修道的助伴,不依止除此之外俗世中背信棄義的朋友、胡言亂語的朋友、為非作歹的朋友。”

這以後供養上師等內容[1]容易理解。

入座的後行:接下來到了收座的時候,觀想皈依境的所有尊眾身體放射紅光,照耀自他一切有情,從而清淨遮蔽斷證功德的一切煩惱障、所知障、習氣障,眾生界中本有的如來藏種姓或界性轉依而現前智慧。我與一切眾生猶如鳥雀被石簧擊中一般“撲楞楞”飛到皈依境中,最後上師也從足、墊、座和頭依次收攝,消失於心間,在這種狀態中入定,就是實相義的皈依。就這般觀察、安住輪番交替而修。其後在又開始起心動念的後得時,如前一樣明觀福田等等。念誦“以此善……”作回向,併發清淨願。座間吃飯、睡覺、行走、安坐的一切時分裏,明觀皈依境的福田……

當準備再度入座時,首先解手、擤好鼻涕、洗好臉,將外面的院門、裏面的房門都關好,總之凡是該辦的事都完成,保證不中斷入座。隨後心裏想:如果座間的一切繁雜妄念沒有中止下來,那後一座也就難保修得成功。所以要發誓:現在這一座裏,我絕對不能放任這顆心隨著迷亂煩惱所轉,寧死不舍此誓願。接下來,心不跟隨過去,不迎接未來,不持續現在的分別念,盡可能安住,這相當於是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時的驅魔、修護輪,身的要點等在所有引導中都相同。

當一座結束時,要觀察一下是否履行了前面發的誓願,如果履行了諾言完全是生起善分別念,那就會滿心歡喜。要對治這種心態,就要在心裏這般提醒自己:啊,你是因為小小的福德才導致如此的,你真的這麼好嗎?我還要看你下一座。從而剷除傲慢心。如果沒有履行諾言,心隨著迷亂所轉,而認為現在我什麼也修不成,進而悲觀失望,這時就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勵:啊,你有什麼可悲觀的呢?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不曾迷惑,那現在你為什麼沒有成佛,如今這一座已經隨著迷亂所轉,我在下一座裏誓死也不放縱你遺失在迷亂的控制中。除非沒有閉關一座,也就另當別論,只要閉關一座,所有的加行、正行、後行必須完整無缺。早晨起來時,以自己是本尊的佛慢起來時,觀想整個虛空到處是勇士瑜伽母眾,他們用長腰鼓和金剛鈴的聲音、母音輔音的自聲喚醒自己。有關入座的前行等內容與前面是一模一樣的。

皈依戒:簡單地講,正法就是不害他眾,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都必須斷除害他的一切事,從來沒有說過正法是害他眾。作為一名內道佛教徒,務必斷除害有情。別解脫戒也要從這一點做起。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去除損害有情的心態和行為。密宗當中,上師是一切皈依處的本體,所以,凡是與上師身語意相違的自己身語意所行均要斷除,要依止上師身語意所攝的身語意所行。

如果讓上師心情愉悅,就是令如海皈依境歡喜,如果違背了上師的意願,那從此之後就無藥可救,同時也與如海皈依境的心相違背。所以我們一定要斷除令上師不歡喜的事,即生當中實修這唯一的皈依務必達到究竟。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要麼是痛苦要麼是快樂,另外再沒有什麼出路。

痛苦也有苦果與苦因兩種。苦果是指受到疾病折磨,著魔中邪,晦氣所罩,當遭遇諸如此類不幸時,千萬不要認為“我不該遭受這樣的痛苦”而要想到,這也是三寶以大悲賜給我滅盡惡業的方便,後世將要感受的業,如今依靠三寶的大悲,使我現在就受報,從而使之窮盡,我真是高興。苦因是指貪嗔癡的分別念,當萌生這些煩惱時,要想到:這也是三寶的大悲所至,為什麼呢?是三寶以大悲在警告我:我的相續中有這樣的煩惱隨眠存在(,一定要捨棄)。從而把這些看成是值得歡喜、大有必要、必不可少的事,想到是三寶您以大悲關照使我的相續中不能生起這種不善的心行,由此滿懷喜悅之情。

快樂也有樂因與樂果兩種。樂因,就是生起諸如信心、出離心、菩提心之類的善分別念。華智仁波切親口說過:如果生起一念善心,那也值得高興。我們必須生起強有力的善念,使它與日俱增。誠如《入行論》中所說:“猶如烏雲暗夜中,刹那閃電極明亮,如是依佛威德力,世人暫蒙修福意。”為了使這樣的善念蒸蒸日上,一定要虔誠祈禱上師三寶。

樂果:如果自己豐衣足食,十全十美,要知曉這並不是來自於我了不起的魄力,而是三寶的悲心所致,進而對三寶感念恩德,報答恩德,精進供養。最起碼,不管自己吃什麼、喝什麼,應該準備一個供養獻新用的獻新杯[2],可後來的人都只是把它看成是供鬼供神的,高低強弱的人誰也不曾想過它本是用來供養三寶的。

(我們無論享受什麼飲食,首先)在獻新杯里加一點獻新,口裏念誦“無上本師即佛寶,無上救護即法寶,無上引導即僧寶,供養皈處三寶尊”,少少供上一點,這就代表不間斷定時供養三寶、感恩圖報。

而且,身體受用都要供養三寶,權勢財富要用在正法方面,就像所說的“辛勤如山王,不如積微福”。我們需要累積福德,而積累資糧的對境就是僧眾。噶舉派的教言中說:“活生生的佛陀、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僧眾。”供養僧眾能夠獲得供養三寶的福德,供養佛、法雖然能得到供養的福德,卻得不到對境接受的福德,而供養僧眾既能得到供養的福德,也能得到接受的福德。尤其是,如果供養上師,就是供養第四寶,能獲得無量福德。

四、皈依的功德利益,包括暫時的功德利益和究竟的功德利益。今生今世,能救離病魔、國王的懲治、饑荒的威脅等等八大災難和十六難,得到增上生、決定勝的一切安樂,這就是暫時的功德利益。皈依的究竟利益:皈依佛陀將獲得佛果;皈依法能轉三次法輪;皈依僧,能成為本師調柔、眷屬調柔,本師寂靜、眷屬寂靜,本師極寂靜、眷屬極寂靜的聲聞和菩薩僧眾眷屬。



[1] 不知是否是指《前行》裏,在座間觀想皈依境作供養的內容。
[2] 獻新杯:也叫獻新碗盞,向佛菩薩、護法神等供茶新、酒新、食新等所用的小杯或高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