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大圓滿前行筆記-不共內前行


 -噶陀堪欽阿嘎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 
  
  

不共前行實際上是四攝中的利行。

不共前行分為六個部分,第一是一切道的基石——皈依引導,“一切道”是多數詞,它是指什麼呢?是指顯宗密宗的一切道。顯宗和密宗的一切道首先都必須皈依。如雲:“雖眾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儘管在所有外道中也都有受一分戒的情況,可是沒有皈依,就不具備真正的善戒,因此相續中要修行道諦證悟無我的智慧,必須具備它的基礎禪定,正如(《入行論》中)所說:“有止諸勝觀,能滅諸煩惱,知已先求止,止由離貪成。”禪定的基礎是戒律,因此必須守護清規戒律。受戒之先,如果沒有皈依,就無法得到戒體。

皈依的含義,自他由於畏懼輪回的痛苦,進而承諾發誓將殊勝的對境作為依怙。打個比方來說,一個小孩被狗追趕,他會到大人面前求得庇護。尤其大乘行人是因為畏懼有寂二邊而皈依的。

起初開啟一切道之門的是皈依,開啟皈依之門的是信心。

信心分為四種,一是清淨信,這種信心不需了知理由,就對代表佛的佛像、代表法的經書、代表僧的持四尺紅黃法衣的補丁在內者生起虔誠的心。

二是欲樂信,知曉輪回的過患、憶念解脫的功德以後想要獲得解脫的心態。

三是誠摯信,對業因果虔誠信受。四是解信,不管是對佛的解信、對法的解信還是對僧的解信,都必須清楚地知道其原因,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對“無上本師即佛寶……”三寶的功德有所瞭解,明曉三寶尤其是上師不欺惑這一點後誠信不疑。

懷著真誠的信心而皈依者,就叫三皈居士,也就是前文中《皈依七十頌》所說“雖眾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的意義。一開始沒有皈依之前,就不存在以戒守護相續的情況,如果沒有受戒,也就談不上守戒,倘若沒有守戒,就無法修行一切道法。

假設以四種信心中的誠摯信或者不退轉信為基礎,從自身而言具足信心,那麼對境沒有好壞之分,就像老婦女依靠狗牙而成佛的事例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