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金剛乘密法概論

金剛乘密法概論
多羅那他著     許得存譯

    
金剛乘,指從諸佛清淨圓滿的意智所顯現的真言及其儀軌道,它比較其他乘有許多殊勝之處,主要表現在業資糧、成就修法、本尊、密法、身體等,概括起來有三點。第一:方便多。止布紮迦瑪著的《三理明燈》說:"不迷惑一義,方便多無難,根銳增上緣,密乘尤殊勝"。第二:時速。《秘密藏續》說:"正授灌頂具佈施,為諸眾生授灌頂,彼之七生都清淨,不去修行亦成佛。"此生能獲得佛果,而後乃至持七生或十六生,事續,以八動修道迅速成佛。《集密根本續》說:"眾生無快樂,能做大罪惡,金剛乘如海,於此立勝乘。"第三:趨入樂。《集密根本續》說:"依一切受用欲塵,能迅速成就佛果。"不需要一切艱難苦行,顯示微妙欲樂修行成就,以樂獲得佛果。

    
金剛乘有二續部,三續部、四續部、五續部、六續部之分別,以其中的四續部為主要。四續部,指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

    
一、事續部

    
事部分為善逝如來部、蓮花部,金剛部,有財部,藥叉部、餘世間部等六部,其中的前三部為出世部,後三部為世間部,佛教有三種三昧耶,無量壽佛,不動金剛佛,藥師佛為部尊,曼殊室利為部主,尊勝佛頂,無垢佛頂,白傘蓋為部頂,其中不包括觀世音菩薩和金剛手輪。菩提薩綞為部菩薩,佛目和五部陀羅尼為部妃,缽蘭那賒縛哩母和勝幢臂飾母、天南星科母、大遮母為部使女。

    
蓮花部中觀世音菩薩為部尊,佛薄伽梵白衣母為部妃,度母為本尊母,不空絹索觀世音菩薩和訶羅訶明王為部菩薩,能怖金剛為明王,不動金剛為部男使者,光明佛母、忿怒明王為馬頭明王,獨髻吉祥天母為部忿怒佛母,獨髻羅刹女與大吉祥天女為部使女。


    
金剛部中金剛手菩薩為部尊,瑪麻吉天母和金剛不敗佛母為部妃,金剛忿怒佛為部菩薩,屬於金剛明王類。甘露漩明王為部忿怒明王,大力明王為部使者,金剛鐵鏈母等六十四女為部使女。

    
有財部是由藥叉有財解說,指瞻巴拉和增祿財母等續。

    
藥叉部,指五娛藥叉、羅刹女,羅刹等。

    
世間部主要解說大梵天、大自在、遍入天、月亮。太陽、大鵬等,總有天、龍、夜叉、尋香、人、非人、大鵬、魔鬼等八種。

    
事部能詮詞續類別有:經部、續、尋思、細儀軌、陀羅尼等五種。經部,如《金光明經》略攝儀軌,認為基、道、果的多種異類為一。

    
續者,指圓滿儀軌,略攝基、道、三總續、十一面陀羅尼等。三總續;秘密總續、妙臂問續、蘇悉地續。 尋思者,如藥女的尋思,詳示議軌或修行法門類。

    
細儀軌者,《文殊根本續》和《金剛手勝明續》等詳細顯示儀軌和基、道。

    
陀羅尼者,陀羅尼益處等佛日母陀羅尼。

    
事部實踐道次第,成熟灌頂分水灌頂、冠冕灌頂兩種,為了獲得事部阿奢黎位而授灌頂;為了修咒授弟子灌頂;為了消除障礙灌頂;為了獲圓滿佛法授成佛灌頂,既以所為力分別授灌頂。事部重視於彩色壇城授灌頂。解脫道分有相和無相兩種,有相者,沒有自生起本尊瑜伽,前生起沒有三昧耶生,迎請智慧本尊宣講手印,供奉誦咒,祈求到達彼岸,無相者,修習空性,唯獨與經共通。

    
成就果位者,若向續部,根銳,從八卻獲得佛果,獲得猛敵法之時,託付忿怒明王,修大力明王,除特殊例外,必須進行浴洗、潔淨、禁食等苦行,所獻供品必須是不與動物相混雜的乾淨供品。修念之時,必須依靠梵行居士以上之行,唯從續內各種怨修互觀前生起男女本尊,只說觀見自己的貪道。

    
二、行續部

    
行部者,等行外事和內瑜伽,故稱"二續"。行部共分身、語、意三部,身部是三部中的重點,藏譯經典有一切行續之主或根本的《毗盧遮那現證菩提續》,其中提出了多種本尊,主尊是大日如來,居轉輪相上,身黃色,兩手等引,事部所說諸佛遠離出家習氣相,面相寂靜,全身裝飾,沒有絲毫忿怒習氣,這樣,奉大日如來為主尊,忿怒明王為英勇不動金剛和能怖金剛。

    
語部經典沒有藏文譯。

    
意部,以《金剛手灌頂續》為代表,其中主要各種本尊息靜金剛手菩薩為主尊。具光佛母等多種本尊續在前弘期譯經中被看成是事部經典,覺囊派把它歸在行部中,屬於身部。另外,前弘期譯經把惡趣行續看成瑜伽續,覺囊派把它歸在行部中。由於混示曼荼羅身、語、意、三部成為混部。這裏所說的十二身曼荼羅根本普明大日如來。實踐次第分為成熟灌頂,解脫道,成就果位,成熟灌項,基本上和事部所說相同,增加了眼匙鏡灌頂。依邊僧殘和行部中的一些上部種姓有水灌頂、冠冕灌頂、手相灌頂、金剛鈴灌頂、名號灌頂、自我灌頂,所以有隨順五明灌頂。

    
解脫道,在有相瑜伽位有我修,三昧耶中前生起有混合智慧位。《續》中說:"首先沐浴瑜伽師,然後身居金剛座,供請修習六本尊,空和文字聲色等,手印與相共六種。"修習內外先行的護輪,迎請智悲慧之見,手印所散而供養,通過啟請,然後修行本義,這名叫"空本尊"以此方式修咒語和種子,叫做"字本尊";修咒語聲及其攝樂光明,名叫"聲本尊";修本尊身色,名叫"色本尊";心修手印相等名叫"手印本尊"密咒加持自身,修本尊身,名叫"相本尊",稱這六種修為六本尊瑜伽。

    
無相瑜伽有比事部殊勝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專心修煉手相和字母,應破風、運氣,掉舉男女本尊的貪欲作道等,必須住淨行,除特殊例外,不需要艱難苦行,必修主體本尊。

    
成就果位者,解說能從三大劫獲得佛果,如何修果的次第和事部相同,稱為"四行"。四行中的流轉行依止灌頂和三昧耶念修;"瑜伽行"依二瑜伽念修;"修行行"依所緣瑜伽師念修,獲得佛果,建立畫像或壇城,供奉修行,生起真實或夢幻般的見有,猶如從大修行者各供緣生起,修業資糧和成就。

    
三、瑜伽續部

    
瑜伽續中根本續是《空性攝略經》其小品初示金剛界,二示忿怒三界勝明王;三示調伏眾生,四示為不空成就曼荼羅,《注釋續》指《金剛頂續》。除廣、略兩種外,曼荼羅顯示法與前相同。

    
支續有《一切秘秘續》和《三界尊用殊勝續》。隨順續,指《尊勝初續》。據說出現在此續中的主要曼荼羅歸屬尊勝部,主尊曼陀羅為金剛薩綞,又稱"四部瑜伽"是根據根本續小品四種姓說的,各續無我。續區分為方便續和智慧續兩種,尊勝屬於智慧續,其餘屬於方便續。瑜伽方面出現了多種學派傳承;著名的有三派,第一派,阿奢黎釋迦友傳承;第二派,阿奢黎佛密傳承,第三派,阿奢黎慶喜藏傳傳承,到了後弘期佛教,在西藏只傳慶喜藏所傳密法。

    
學道方面,成熟灌頂分為水灌頂、冠冕灌頂、金剛杵灌頂、金剛禁戒灌頂、名號灌頂、金剛戒灌頂,金剛阿奢黎灌頂,即七寶瓶灌頂,邊依和無上瑜伽相同。

    
解脫道方面,有《本尊瑜伽現證五菩提增長》和《自生起曼荼羅廣續》兩部。三昧耶具有融合智慧,廣置四手印,受取灌頂,念誦淨冶不淨之有,圓滿敍說修曼荼羅的念修,能作持手樂道和無相瑜伽,與行部相應,除此義之外有殊勝深奧之處。

    
成就果分位根銳,從一生禁止,十六生內獲得大手印成就,然後勤修道,能很快成就圓滿佛果,其間雖然有很大阻礙,能於一小劫中獲得究竟佛果。

    
四、無上瑜伽部

    
無上瑜伽部分父續和母續,瑜伽上師續、方便續、父續有時與大瑜伽續同義,有時把無上瑜伽續歸在母續中。智慧續、母續、瑜伽母續三者同義。父續和母續的差別,方便續主要顯示方便是成為曼荼羅主尊父和生起次第差別、真言及儀軌,不能顯示智慧是修本尊佛母的密咒、殊勝儀軌。智慧續中含有方便續的全部差別法及其沒有的多種要點,兩者比較智慧續意義很深。

    
母續者,廣示智慧金剛佛母的會供曼荼羅和密咒、儀軌,同時等示父母二續。圓滿顯示母續又分兩部,另外又以方便慈悲、智慧空性、方便行、智慧見、方便幻身、智慧光明、方便生起次第,智慧圓滿次第、方便四有和智慧四淨區分,還有一種是以身變化飾規脈和氣等方式區分的。覺囊派認為,所謂父續是方便,母續是智慧,無二續是方便智慧雙運的說法是錯誤的。如果分別父續,《金剛曼荼羅續》、說有貪部、癡部。貪部經典有《集密支》、《黑敵閻魔德迦一切曼荼羅業成就續王》、《六面天》、《紅閻魔德迦續》《毗盧遮那幻網經》等。其中的集密分《根本續》、《後續》、《注釋續》三種和《金剛曼》。《四本尊母所問經》。根據各大論師的觀點,印度有二十四家集密學派,傳入西藏的有龍樹、佛智、恒德巴、金剛笑、班瑪雜紮和慶喜藏等六家所傳的集密教法,印度學者認為,後者屬於集密學派,後來都用瑜伽方法解釋,但是,學者們的說法仍然存在分岐。

    
龍樹論師主要傳講《二十灌頂儀軌》、《修行法經作》、《圓滿五次第》、《攝行炬論》、《注釋明燈》等,由於龍樹在世時,著作二資糧論著,時機未成熟調伏,沒有直接向多人傳授,唯獨龍菩提得其真傳獲得成就。龍樹死後,龍菩提住世七百年,由其摯友瑪當格日和嘉賽巴澤貝兩位論師傳播這些密法。

    
佛智論師,他是和吐蕃贊普赤德同時代的人。跟隨獅子賢、豔麗金剛、瑜伽母格乃茹、瑜伽母雜德雜拉、童足論師、護足論師等,獲得了殊勝成就和無量修行訣竅。他受文殊菩薩的加持和授記,親睹諸方文殊法爾室明妃,通過祈求下直接成為十三尊文殊金剛曼荼羅,傳授灌頂,宣講教法,修得殊勝智慧、不吃食物,不行走、不用拐杖,身體仍然很好,中期授記覺悟。他經常舉行布紮瑪拉協拉開光儀式,供奉金剛座,教化那爛陀寺僧人,是位以藥叉自在作施主,功德無量的論師。他根據妙音菩薩授記,整理編集成了《文殊菩薩語集》,著作《修行法普賢》《圓滿次第解脫明點》,教導瑪爾麥贊貝桑波、蓮花生、靜友和出生于帝王族的紮建增等四名弟子獲得了智慧虹身。修得共同成就的弟子有十八人,另外有幾名弟子主修生起次第法,嗣王位攝政。佛智論師所傳密法在印藏兩地影響很大,寂智論師曾注釋過他的著作,前泓期時被譯成了藏文。後弘期佛教時,大譯師仁欽桑波和娘·達瑪紮、娘·雲丹紮、益希堅贊等譯師也傳這一派密法。
    龍樹論師所傳密法在前弘期佛教時未能得到傳播,後弘期始由仁欽桑波、桂·庫巴拉孜、洛紮·瑪爾巴、恰譯師等人譯傳,尤其是桂譯師的弟子多頓父子對此密法的傳播做出了很大貢獻。
    德巴論師所傳密法,在藏區影響不大,他的著作翻譯成藏文的只有《大疏穗曼花》。
    金剛笑論師所傳密法,前弘期時已由結·紮西和噶哇·貝孜譯成了藏文。
    班瑪雜紮論師的著作《續部義實踐次第秘成》,由後弘期時的著名譯納措·次程嘉哇譯成藏文。
    以上三位論師所傳灌頂、口訣、注釋等教法流傳時間不長,這方面的經典譯成藏文的有《續部月亮秘密明點續》、《金剛藏飾續》、《末尼明點續》等。藏文稱《黑敵閻魔德迦一切曼荼羅業成就續王》、《六面天》、《金剛大威德續》、為"三黑",由熱·多傑紮、覺·歐窘、尚·喜饒喇嘛、涅·達瑪紮、洛嘉·喜饒孜等五人譯傳,至今仍然盛傳。另外有絨宗曲桑、巴日譯師傳的印度其他論師所傳的時輪經典。印度論師小拉勒達紮、大小阿毛噶哇雜紮,成就師祥執和文殊智論師也有這方面的論著,但未出現不同的學派。《七分別論》說:《黑敵閻魔德伽一切曼荼羅業成就續王》和《六面天》屬於貪部經典,《文殊金剛大威德續》屬於嗔部經典。《續部幻網經》譯於前弘期,後弘期由仁欽桑波補譯成了兩種釋本,其餘全未翻譯。
    癡部,指《文殊幻網經》,藏文只翻譯了《說相功德》,屬於無上瑜伽部父續類經典,而且作為一切續之主,受到各大論師的重視,積極作注解釋。關於《文殊幻網經》的歸屬問題,學者們有很多諍議,文殊培薩等認為屬於時輪派所傳密典;班智達妙吉祥稱和妙吉祥友說是瑜伽部經典;豔麗金剛論師說是無上瑜伽部父續經典;西藏個別學者認為是大圓滿經典,印度有人把它看成是中觀學派經典。
    父續三部有各種順相所詮表示法,集密等生起次第分位主要敍述父母合身、啟白歌勸勉和從輪資糧母胎歡笑等;圓滿次第分位依止業印明妃,主要說貪道。決定實義,從忿怒明王現行不生廣博,猶如金剛大威德,從部續釋說本尊相主父,從圓滿次第分位闡述阻止氣、中脈和方便自體和現行忿怒明王,猶如說相,在癡部安立本尊父互合,啟白歌勸勉和諸曼荼羅沒有出胎,詳細敍述基、道、果三位。圓滿次第主要誦不分別性,除了略述猛力業和貪道外,未作詳細說明,應該知道,《毗盧遮那幻網經》屬於癡部,《紅閻魔德迦續》屬於癡部,各部所說不盡相同。《紅閻魔德迦續》有父續和母續兩部,其中的第十九章是父續,屬於貪部,第二十二章屬於母續黑茹迦部。
    母續共分為六部:金剛菩薩部、勝樂金剛部,常部、金剛日部,蓮花自在舞部、馬頭明王部。金剛菩薩部經典有《時輪根本續》、《佛應持續》。《時輪》在印度很受重視,有《時輪根本續》、《時輪注釋續》。兩部分,阿奢黎大杜鵑文殊金剛、阿奢黎孜魯巴、布紮阿雜若認為,時輪教法興起於香拔拉,從這裏逐漸向外傳播,非只一、二偈,藏傳佛教前弘期時,翻譯成藏文的本的有二十四種,其中熱譯師曲饒、卓譯師喜饒紮,恰譯師恰澤曲傑貝,雜彌桑傑紮,窩布德贊紮等三派傳承分別譯傳灌頂、注釋、口訣。
    圓滿次第六支瑜伽,常傳的有十七種,此續說有十二曼荼羅,其中修行章有身、語、意圓滿曼荼羅;智慧章有大結,小結、集密九佛母、集密十三佛母、集密十七佛母、集密二十五佛母、集密三十三佛母、集密三十七佛母,通稱"集密六部"。另外增加了幻網四十一母、四十五母、四十九母等三部。總共十二部。十二部中區分非常細緻,除小結外的其餘十一部曼荼羅稱為"結上具祥星宿曼除羅。"
    《佛應持續》,前弘期時由阿奢黎嘿木迦羅、圖吾拉雜哈德羅、羅·仁欽、占巴·南喀等人翻譯,後弘期大譯師仁欽桑波重新翻譯,這部經典在印度有兩種學派傳承,第一種帝釋樹傳承,第二種婆羅門仁欽多傑傳承,兩派所傳密典均有藏文譯本,他們把十二曼荼羅歸納成六部曼荼羅,以金剛菩薩為主,攝于金剛心部。 勝樂金剛部經典有《勝樂輪》、《喜金剛續》、《摩訶瑪耶》、《佛頭蓋瑜伽續王》、《大手印明點後果》、《阿羅梨二續》等。《勝樂》分《根本續》和《注釋續》兩部,後一部分有《律儀生起》、《金剛空行》、《空行海灌頂》、《空行海教誡》、《阿毗達那》等。《阿毗達那》包括《講說六轉論》、《文殊金剛》、《驢面》、《殊勝亥母》等,主要講灌頂、口訣。
    瑜伽師遍行和勝樂金剛前生沒有特殊教誡,有注釋續方面的典籍《桑布紮互合金剛心》和《四尊勝樂金剛曼荼羅相續灌頂》一切根本的《根本續》的灌頂、注釋、口訣三方面有多種傳承,印度在這方面獲得成就的學者很多。西藏翻譯的有勒耶巴、止布巴、納波巴、朗迦嘉桑、寶金剛無敵月、巴哇巴紮、東方拉哇巴、金剛手上釋等著名學者撰寫的空性定方面的密典,其中的前三人和金剛手上釋所傳密法至今在西藏仍然弘傳,在印藏兩地影響很大。勒耶巴生於佛滅後一千餘年,約與印度無著論師和吐蕃拉脫脫日年贊同時代,他曾在西印度擔任鄔仗那國王的繕寫員,根本上師為成就師夏哇日巴,因為,他在巴木迦羅地方以食魚腹修行過,被印度天語稱不"勒耶巴"藏語稱"娘鬥"意譯為"魚腹",獲得成就後以神變教化了歐提毗夏王及其大臣。後來,歐得毗夏獲得成就,被尊為"達日格巴",六萬一千余名隨從亦得虹身。勒耶巴論師的主要著作有《勝樂修行法》,拉哇巴為其作注,在印、藏廣為傳播。印度梵語稱"魯耶巴",阿婆商夏語稱"洛俄巴""勒亥巴"是誤稱。
    止布巴傳承,阿奢黎金剛鈴,原名"智藏祥",成就師達日蓋的門徒,得金剛亥母的授記,是一位能征服外道邪見的大學者。當他在歐提毗夏修行時,國王首次派人前來邀請,被他謝絕。後來轉變成明妃,失去了眾人的敬信,為了教化這些人,他變幻成幼兒和女孩,一次以幻身去城市遭到眾人的斥嘖,這時他以鹿角飄碰地,立即在飄碰過的地方一股泉水湧出,然後他變小男孩為金剛楔,變化孩為鈴,手拿這兩件法器成為阿奢黎父母勝樂俱生相,顯示出往逝天空的揉食,從此名叫"金剛鈴",開始講授密乘教法,廣做利教利民之事。著作有《勝樂身曼荼羅修行法》、《灌頂儀軌圓滿五次第》。具有成就的弟很多。
    納波巴傳承:開派阿奢黎納波巴的事蹟,《時輪根本後續》和《怙主護法貞年》中預示過。《時輪根本續》說:"喀紮木江是持酒器,生為黑色著名瑜伽師。"《大黑天怙主現生續》說:"在歐提毗夏地方,士夫具有精進心,以對待羅摩衍那教誡之人一般應該努力扶持。這位優勝者獲得劍等八種成就,於世間未曾出現,也不可出現。弟子中六人獲得了捨身法大印成就。"納波巴論師生于東印度歐提毗夏地方,早年跟從雜羅達拉巴上師修習密法,成為那陀寺的大學者。他在北印度雜蘭達拉地方再次從上師習法,修得生起次第法,獲得不動地和飛岩走壁的技能。後來,他從空行母賢動手中請來桑布紮續,在一個被稱為"紮彌周"的飛翔地教化了一些鬼魅,並且征服了經常危害世人生命的主要羅刹女,首次使羅刹女等懼怕升空,降下各種戰器之雨,阿奢黎用睇視法使他們墮地失去知覺,據說他常隨明輪弟子七百人,不明輪弟子人七百名,成就者一千四百人。他曾向十三個地區的人傳授金剛乘法。使他們分別成為瑜伽師和瑜伽母,諸城成為空城,阿奢黎納波巴因違背上師教誨,身體未得殊勝成就但獲得了劍等八種共同成就,中期修得佛果。他有六位優勝弟子:艾雅羅、瑪訶羅、達瑪羅、德瑪巴、賢足、沙彌切布巴。撰寫了《勝樂修法灌項》、《勝樂修法儀軌》、《勝樂修法護摩》、《明點》、《四次第》、《秘密真實性》等六部大論,其中的前三部是生起次第法方面的論著,後三部是圓滿次第法方面的論著。另外如《羅哈金剛歌》一類的小品文章有一百二十餘篇,多數翻譯成了藏文流傳。阿奢黎納波巴還有許多光輝事蹟,他作禁行去到二十四個地方和八大寒林,調伏教化了外道成就師止夏納布瑪和噶雜王等人,以顯示按壓勝樂金剛自在畫像與按壓自在勝樂金剛的神變使信奉外道的東印度邦迦拉王等人改信佛教,以致成為在勝樂正法方面最有影響的一派。以後獨尊那饒巴所傳密法。

新聞來源:
《西藏日報》20028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