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竅訣寶藏論釋



  竅訣寶藏論釋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譯 序
  眾生的無上怙主全知無垢光尊者的色身雖已融入法界,然而,為悲憫我們這些濁世愚昧的眾生而留下了以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廣行班智達派《七寶藏》以及《三休息》《三解脫》為主數目驚人的豐厚遺產。其中的七寶藏可堪為寧瑪派的璀璨明珠、無價之寶。
  《七寶藏》中的《如意寶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二十二品,詳細論述一切顯密乘。《實相寶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四品,分別闡述無有、自成、平等、唯一四大誓言。《宗派寶藏論》共分八品,卷首略述釋迦牟尼佛出世經歷,綱領全文,繼而破斥教外各宗,以諸聖法分別成立佛教共不共乘。《勝乘寶藏論》共分二十五品,依《大密決定十七密乘經》詳細闡明一百一十九教言要旨。《句義寶藏論》共分十一品,全文以道用之方式宣說基位元實相、道位串修、現前果位。《法界法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十三品,以空界部要旨為主,論述密乘大圓滿之基、道、果。《竅訣寶藏論》是以六偈教言的方式為修行人開示深法。
  七寶藏不愧為享用不盡的寶藏,它囊括了顯密一切佛法,真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對於這部宏篇巨著,作為寧瑪派的修行人如果一無所知,實在是一件憾事。大圓滿傳承上師華智仁波切曾經感慨萬分地在《勸閱七寶藏》一文中寫道:奇哉殊勝功德七寶藏,並非未依聖典自臆造,大海之中所獲如意寶,從劣境中隨意豈得到?證悟智慧日輪之光芒,需依未失加持師竅訣,否則一切盲修瞎煉者,行至妙道本地極鮮少。無有聞法世間過雖大,顛倒聽聞較彼罪更大,故具拜閱智者論此時,為何不睜聽聞之雙目?此世間中唯一摩尼珠,全知上師論典之至寶,除此之外無有餘佛陀,於此誰人不生大喜悅?
  在藏地,凡是寧瑪派的修行人對七寶藏最起碼也略知一二,而在漢族的修行者中了知七寶藏的卻寥若晨星。之所以如此,無非是沒有漢譯法本,雖然法尊法師的傳記中記載他曾翻譯過七寶藏,但經多方查尋至今仍未找到原譯本。據說大陸的 郭元辛 居士也譯過此著,但只見過《實相寶藏論》與《句義寶藏論》,也許由於版本的不同,其中也有與藏文原文不符之處。前幾年,臺灣佛教界也曾薈萃群英,著手翻譯,由於種種原因,現今也杳無音信了。
  作為一名真正的修行者,無一不想得到竅訣,無一不希望自己能如理修持,早日成就而利益無邊眾生,但多數人苦於無有真正的竅訣,更有許多至力于修行之士翹首以待七寶藏的問世。為此,我今將其中的《竅訣寶藏論》譯成漢文,奉獻給有緣者。
  此論其中所包含的內容既廣博,又極其富有針對性,既有共同乘的竅門,也有頂乘大圓滿直指本性的密訣。其中也運用了大量恰如其分的比喻。它好似一面無垢的明鏡,將我們的污點一一顯露無遺,又如一盞明燈,指點迷津,使我們脫離歧途,猶如一把利劍,一一擊中要害。此論的確是名副其實,完全是竅訣雲聚。華智仁波切也曾經讚歎此論說攝集一切竅訣之精華,每六偈皆圓滿妙法藏,如此妙道縱然遇真佛,一時圓滿聞聽豈不難?
  因為本論只有頌詞而無自釋,藏文中也有些許之處極難理解,所以難免有不妥之處,譯文若有不恰當的地方,在此特於傳承上師以及護法神前誠心懺悔,以求寬恕,也希望諸位在閱讀時聯繫前後句,反復思維,絕不可斷章取義,否則無法了達其中的真正密義。
  雖然七寶藏暫時不能圓滿翻譯成漢文,但我想,如果是想真修實證的人從其中的一部論也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與收益。這的確是活靈活現的無垢光尊者,即便是真正的普賢王如來與無垢光尊者親自降臨恐怕也不會有較此更甚深的竅訣可言了。
  注:本來,無垢光尊者著此竅訣論時均是六偈頌詞,可是本文中卻有不足六偈之處。如證悟法性實義之六法:……也有一處是七偈,即忘失解脫正道之六法:……
             二○○二年二月三日
  竅訣寶藏論釋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頌
  索達吉堪布 譯釋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譯禮)
  梵語:俄巴得夏那夠卡那瑪
  藏語:門阿仁波切奏
  漢意:竅訣寶藏論
  頂禮大恩傳承上師!
  首先解釋論名。竅訣就是言簡意賅地演示諸種修行法門的要訣。在此無垢光尊者為利有緣弟子,以簡明易懂的文句來宣說修行必備的深廣法要,故稱為竅訣。
  寶藏:顯珍貴義,對修行人而言,修行的竅訣萬分珍貴。因為佛經論典卷帙浩繁,在一期短暫的生命中難以窮其底蘊,唯有依靠歷代傳承祖師薈萃了經續論典深要的竅訣方能即生取證菩提聖果。即涵藏,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義。該論涵藏了無量如珍寶般的竅訣,如同寶藏一般。又因具備能斷除眾生的無明煩惱、端正意念、軌正修行等作用,故名為論。
  雖然經續論典取名的方法有多種,但本論是依意義與比喻相結合的方式命名的。
  論首冠以梵名有四種必要:一表明來源清淨;二為憶念佛恩;三是為了獲得殊勝加持;四為令異域見聞者在心相續中種下梵語的習氣與善根。
  頂禮一切佛菩薩
  這是無垢光尊者作論前的頂禮句,為示皈敬、祈求加持、增上順緣,亦為遣除作論過程中的違緣而禮敬諸佛菩薩。
  依其大悲勝智之大舟,救渡眾生趨向有海岸,
  已詣勝位如意之商主,一切佛陀佛子前頂禮。
  在此,作者將十方一切佛菩薩喻為商主,諸佛菩薩依其無為的大慈悲心與殊勝智慧之大舟,廣事救渡飽嘗輪回痛苦的無量眾生,令彼等越過三有苦海,到達安樂彼岸。如是在已詣勝位如意寶洲的商主——一切佛與佛子前恭敬頂禮。
  為欲解脫殊勝善緣者,總集經續竅訣之精華,
  無餘開顯一切最深要,此以六法宣說請恭聆。
  此頌不僅演示了作者造論的目的與必要,亦涵攝了全文的一切內容。首先我們應了知該論的所化眾生,此歸納為兩方面:一是欲求解脫、具有強烈的出離心之人,不具出離心、耽著世間八法者則非為法器;二是具有殊勝善緣之人,有者雖具希求解脫之心,但因緣份不佳而不能值遇具有法相的善知識,或根機低劣、智慧淺陋,故無緣直接受持甚深法義。尊者為欲求解脫、具有殊勝善緣的修行者總集佛陀與歷代傳承祖師之經續論典的精華,開顯此本尊、空行、護法三根本如心血般愛護的甚深要訣。此等皆以六門之方法而宣說,法法涵攝成佛之道。如是殊勝的妙法,並非無因無緣能以值遇,而是行者在百千萬劫中累積無量的善根與資糧所致。萬望具善緣者屏息諸緣、不生雜念、恭敬諦聽、百般謹持,以期即生取證普賢如來的果位。
  最初趣入正道之六法:道之基礎護持三學處;
  無偏廣聞多思各種法;三門寂靜調伏自相續;
  警惕罪業增上諸善法;知慚有愧生起大信心;
  依止一切善友善知識。此于諸初學者極重要。
  首先教誡最初趨入正道者應具之六法:一應了知諸道之基礎是護持戒、定、慧三學。我們若能秉持戒法逐一修行,則能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經雲:智慧之基,曰戒曰定,如是三學,次第應修,先持淨戒,並習禪定,乃得真實,甚深智慧,依此智慧,方能利生,猶如蓮花,不著于水,斷諸分別,舍諸執著,如是觀察,一切諸法,心意柔軟,語音淨妙,以無礙眼,等視眾生,具修一切難行苦行,是為成就,菩薩之道。二是修行者不應耽著門派、心懷門戶之見,因各宗各派非但互不相悖,且有殊途同歸之妙。如雲:諸宗觀點,貌似有別,意趣同歸。所以我們應當遠離偏執,廣聞博學諸佛菩薩的教典,思維抉擇各種深廣法義,斷除疑惑、樹立正見以備修行之用。三應身口意三門寂靜,依教調伏自心相續。如果身心浮躁不安,則無論何種行門都不能如理趣入,若法不能入心,則曆劫修行也得不到毫許利益。因此要依教調伏自心相續,令身口意三門寂靜。四是我們要時時提持正念,警惕罪業生起,即使微如毫端的惡業亦要勵力斷除,莫以惡小而為之。並盡力增上一切善法,莫以善小而不為。五要了知修行人必須具有知慚有愧的品性才會時時不忘正知正念,謹慎守護根門,循教軌正自己的言行,最重要的是應對上師與法生起極大的信心,遠離一切散亂,專意受持上師的所傳授的一切教言竅訣。六應了知親近善友善知識非常重要,因為修行的旅途是坎坷而曲折的,我們要跨越生死的大沙漠,度過恐怖的羅刹洲,穿過稠密的邪見林,趟過無底的欲泥塘,若無善知識演示教理、指點迷津,又無善友勉勵助道,則很難到達解脫的彼岸。此六法對於初學者十分重要。
  若欲獨自居於寂靜處,事先需要具備之六法:
  辭別上師自己能獨立;遣除疑障無有可問事;
  身體無有病魔及違緣;銷聲匿跡遠離諸人群;
  具足成辦二 利之 教授;內心斷定正見之密意。
  假如您想獨自往詣罕無人跡的森林、岩洞等寂靜處閉關,那麼事先必須要觀察自己是否圓滿具備閉關之六法。一是辭別上師後自己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即與上師之間達到身雖遠隔重洋,心實未間毫許的境界。二是已經無礙精通一切教理及修法,通過聞思、研討、辯論等徹底遣除了心中的一切疑問,並諳熟領會於心,無有任何懷疑與可問之事。三是閉關實修期間身體要十分健康,無有內在的病魔與外界任何違緣等阻撓,能順利地用功辦道。四是銷聲匿跡遠離人群,斷絕一切人際交往,隻身一人安住寂靜處,專事修持法義。五應泯滅一切妄想分別,圓滿具足能成辦自他二利的殊勝教授,不僅自己修有所證,且能延續法身慧命,利益他眾。六是內心對萬法的本性通徹無礙,能斷定無上正見之甚深密意,生起無偽的定解,如是方能如探囊取物般證達本地風光——究竟法界的本性。
  如果自己已經具備了上述的六種條件,就可以到寂靜處掩關靜修。
  獨自所居靜處之六法:具足寂靜方位諸特點;
  前輩成就者曾作加持;無有失戒晦氣護法聚;
  無有散亂憒鬧諸逆緣;易得修法順緣諸資具;
  無有人與非人之損惱。
  對獨自修行要居住的寂靜處亦有六種觀察方法。一是對寂靜處的風水、地脈、山勢等逐一觀察,看彼處是否有利自己修行,若是過去諸仙人、大修行者、大瑜伽師們禪坐過的地方,則可安然無憂地安住下來。在蓮花生大士的《密咒寶鬘論》中就有選擇寂靜處的觀察方法,喬麥仁波切的《山法》中也有說明。二是前輩大成就者們曾經作過加持的地方,如桑耶青普、剛日托嘎神山、漢地的四大名山、喇榮山谷等。喇榮靜處是第一世敦珠法王曾住錫加持、並成就了十三大光身的淨土,如今也是集聚了成千上萬僧眾之寶地,這樣的寂靜處對行者與修行都有極大的加持和利益。三是欲獨自安住的靜處必須是未被毀誓者的晦氣染汙並且護法雲聚的淨地。有些地方過去雖很清淨,但後來被破誓者的晦氣所染汙,或於該處肆行殺生等諸多惡行,這種地方就很不利於修行。四是該地無有散亂與憒鬧等不利於修行的逆緣,行者獨自安住于林間,幕天席地,以鳥獸為伴,渴飲甘泉,饑食野果,無牽無掛,真是優哉游哉似神仙。五是該處必須易得修法必備的資具,如炊具、餐具、飲食等資具。六是該地無有人與非人的損惱,一般來說,只要自己具足正知正念及對上師三寶的誠敬信心,則任何人與非人都不會加害於他,反而會悉心竭力予地以護佑。
  修行相應順緣之六法:飲食生活不墮于二邊;
  具足所需供品修法物;具全甚深竅訣經續論;
  具足遣除障礙緣起物;所需一切圓滿無所缺;
  無有多餘財物之牽連。
  能令我們的修行相應一切順緣之法有六種。一是飲食生活條件適中就好,如果生活條件過於優越,整日沉浸在五欲之中,則難以靜心息慮思維法義。此身雖為四大假合之軀,但它是我們獲得解脫的基礎,若生活條件太差,甚至口中無食、背上無衣,也會成為修行的違緣,故飲食等生活條件適中,不墮于優劣二邊才有利於修行。二是應當具備花、香、燈、水等供品以及修法的勝物,如鈴杵、手鼓等法器。三是應具足所修持的甚深竅訣以及經續論典,就是說要精通此等法義,如果心相續一片空白,只是閉著眼睛如一潭死水般枯坐則毫無意義。四應積聚遣除障礙的緣起物,如加持丸、解脫丸、金剛帶、系解脫、護身咒等都是遣除障礙的勝物。五應圓滿具備修行中的一切所需,如食物、藥品等必須無有缺乏。六是除修行所需以外的一切財產皆當捨棄,令身心自在,不被多餘的財物所牽累,因為財產會增加行者的煩惱與執著,是故必須放棄惡業之因的財產。如雲: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恆沙是佛陀。
  所依殊勝道友之六法:種姓高貴善良性調柔;
  具大信心精進智慧高;修法一致相處極方便;
  無有我慢諸根皆調順;誓言無垢具有清淨觀;
  情真意切嚴守秘密者。
  我們在修行中所依靠的殊勝道友亦應具足六種條件:一是彼之種姓高貴,心地善良,稟性正直,身心調柔,如是賢善的道友方可依止。若是種姓卑劣、噁心遍佈、野蠻狂妄的惡劣道友則不能依止。如雲:求友須在良,得良終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變。二是我們所依止的道友必須對上師三寶具有很大的信心,對聞思修行亦有很大的精進心,並且具足深邃的智慧和正知正念,能明辨取捨,不昧因果。三是與見解相同、修法一致、志同道合的道友相處極為方便,可以促進彼此的修行。四是為人謙卑無有貢高我慢,諸根皆極調順者。如非禮勿動、非禮勿聽、心意寂靜之人,其言談舉止、行住坐臥都能給人一種和善清淨的感覺。五是平時謹持上師的教言,嚴守誓言不令破損之人,這種道友非但不妄論他人過失,且能時常口出贊言妙音,一切禁行清淨無染,對上師、道友以及密法等都具有清淨觀。六是對上師、道友以及其他人均能坦誠相待,情真意切,毫不虛偽,亦能嚴守一切秘密,無論何者委託的秘密絕不洩漏。若有具足上述六種條件的人,則可作為自己修行的終身伴侶。
  究竟修行六種殊勝法:依據教證以理而抉擇;
  實修竅訣次第圓地道;引導高低諸眾離邊執。
  上述自己、靜處、道友等應具足之法都圓滿齊備後,我們就可以正式掩關起修,其究竟修行亦有六種殊勝法門。一是凡所修法都依據佛經等金剛語為教證,也就是說,我們的一切修法都完全符合教證的內外密意。二是所修之法不僅以教證為依據而且以理論萬般觀察亦不得任何過失,如何抉擇亦能成立為正量,諸如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甚深法門。三是一切竅訣皆應實修實證,將其運用到心相續中實地起修,切莫珍藏于書本中。若如鸚鵡學舌般僅說不修亦是枉然,如雲:說得千丈,不如行得一尺。四是修法不能奢望一步登天,必須依循次第才能圓滿一切五道十地的功德,取證大菩提聖果。如金剛密乘是通過累積資糧、懺悔業障後,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至無上大圓滿。一切修行法門皆應如此。五是為能引導六道眾生,佛以大悲心安立了無量乘門,以契合眾生千差萬別的根機。六是待眾生根機成熟之時,再施以超離一切邊執戲論的一乘了義法門。《法華經》雲:十萬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鍥而不捨修行之六法:縱然遭殺心不舍正法;
  縱然生病心不生邪見;堅守誓言不被違緣摧;
  入定覺受後得相圓融;未得成就之前永精進;
  值遇外緣立即依對治。
  能令我們一生鍥而不捨地勤于修道之法有六種:一是縱然遭到殺害亦不捨棄正法,能夠坦然面對,並將此惡緣轉為道用。二是縱然身患疾病,痛苦不堪,我們的心也要安然忍受,對上師三寶不生邪見,思維此乃宿業的果報,以此代受眾生諸苦、清淨累世罪業而提持正念。三應時時如護眼目般防護自之根門,堅守所受持的誓言,令誓願有始有終,不被違緣破壞,直致修行圓滿。四是我們入定時的體驗、覺受應與後得位的行為相圓融。若于入定時諸根調柔,而出定時心浮氣躁、言行狂妄就完全背離了正道,非為真實禪修,唯是影像而已。如果在入定時見到無有緣相與執著的法性本體,那麼出定時亦應念念不離諸法如夢如幻的觀修,使出入定的境界相圓融、不相背離。五是乃至獲得真實成就之前,當恒時精勤於道業,毫不懈怠。如雲:有一天光陰,忙一天法事,不是益他,總須利己。當知過一寸時光,則失一寸命光,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經雲:人身難得而易失,光陰易往而難追,今生不向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因此我們應當常以身事無常、輪回苦重警策自心,提持正念勇猛精進修行,以期即生取證菩提。六是在值遇不利於聞思修行的外緣時,應當立即採取防範措施予以對治。比如在遇到引生嗔心的外緣時,應立即修慈悲觀對治;遇到引生貪心的外緣時,則立即修不淨觀對治......
  應當深深思維之六法:一切不幸來源於自己;
  一切痛苦來源於宿業;宿業亦依暫時外緣生;
  惡緣由自分別動念生;妄念亦隨迷亂外境生;
  迷亂外境遮障解脫道。
  應當深深思維之法有六種:一應思維我們所遭遇的種種不幸之事,皆源於自己往昔的業力,因為凡所造業,必有因果。眾生只因一念無明導致曠劫迷惑,在六道中流轉不息,因此所有的不幸都是自己的業力所感。二是身心所感受的一切痛苦均來源於自己宿世的惡業,如行殺業者必定會感受短命多病等苦報;行偷盜者必受饑寒貧窮等苦。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楞嚴經》雲: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世間千差萬別的尊卑貴賤,都在揭示真實不虛的因果規律。三應了知宿業亦要依靠暫時的外緣才能成熟果報。若僅有往昔的業因,而無現前暫時的外緣,亦不能產生業果。但最終因緣具足之時必定現前其果。《百業經》亦雲: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四應了知一切惡緣皆來自於自己的惡念,逃不出分別心的範疇。五是一切分別妄念也是因為自心隨逐迷亂外境而產生的,由無明覆障導致沉淪於欲海中。六是依此迷亂外境而沉淪於苦海中,遮障了解脫的光明正道。我們只有樹立正見,精勤修積三學功德,才能根除三毒煩惱,洗滌罪業垢染,成辦殊勝道業,乃至打破實執,返璞歸真。
  諸罪為己所造之六法:生死苦惱皆由自所造;
  尋而不得尋苦自所造;維護生計苦惱自所造;
  貪親嗔恨怨敵自所造;怨會愛離苦惱自所造;
  三惡趣中劇烈大痛苦,亦非他造自業所導致。
  我們應了知一切罪業苦果皆為自己所造之六法:一是一切生死苦惱皆由自己無始以來造就的惡業所感。眾生流轉於輪回,生閉環,苦惱各異。比如人類在住胎時,整整十個月安住在臭悶、狹窄、黑暗的胎獄之中,四肢蜷縮如被繩縛;期滿臨盆之時,如墜入荊棘叢中一樣。漸次長大,其間飽嘗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一期短暫的人生旅程眨眼即過,到死亡之時,又得萬般無奈地感受四大分離、氣息瓦解等痛苦,這一切皆因自己耽著世間法而不尋求出離解脫所致。二是對一心貪戀的世間圓滿苦苦追尋卻始終不能得到。眾生之所以痛苦,就在於盲目地追求緣起假相,如是上下求索,種苦因、感苦果,所以萬般痛苦無不是自己所造。三應了知維護生計的苦惱亦為自己所造。因為眾生都耽著四大假合之軀,為尋求物資受用殫智竭慮,不惜身臨險境,但欲望卻永遠無法滿足,便有了世間般般有,種種不現成的感慨。這些苦惱亦是自己造就的。四應了知眾生以無明分別心而產生貪愛親友嗔恨怨敵的痛苦,是故怨敵亦是自己所造。五是怨嗔會、愛別離等苦惱亦為自己的分別妄執心所造。六應了知三塗惡趣中的劇烈痛苦非為他人強加於己身,而是由自己的惡業所造。如嗔心重者感墮地獄、貪心重者感墮餓鬼、癡心重者感生傍生,非他人把自己推墮此等痛苦中,而是我們自己的惡業所致。
  迷亂惡分別念之六法:自心未調外敵無窮盡;
  怨敵亦是自心不淨相;尋覓空洞聲響之蹤跡;
  於逸然心執著而破立;苦樂不定執著為固定;
  懷恨在心焚毀自相續。
  我們應當認知容易引起迷亂的惡分別念之六法:一是自心未調故外敵無有窮盡。如果不善於調伏內在的嗔恨心,那麼外在的怨敵是無窮無盡的。《入菩薩行論》雲:頑者如虛空,豈能盡制彼,若息此嗔心,則同滅眾敵。二是一切怨敵都是自心不清淨的顯現,無實有自性。如果心能得清淨,則一切怨敵亦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三應了知他人的讚歎譭謗等音聲皆由迷亂分別心所安立,彼之體性內外中皆了不可得,唯是分別心的執著,亦是緣起和合的一種假聲相。所以,應當提起正念,切莫對這些空洞聲響的蹤跡苦苦尋覓。四應知自心本來是逸然離戲的,但因無始時以無明遮障不見其本性,起虛妄分別而串習執著其有所破與所立。五是身心所感受的苦樂本來是互相觀待、無有決定性的,但由分別心執取為有自相的苦樂,因而遇緣觸境總是喜怒於形色,殊不知一切苦樂皆來源於充滿無明習氣的執著心。六是在遇到某些違緣與不順時難以透視其自性,故懷恨在心而伺機復仇,如是以嗔怒之火必將焚毀自己的相續以及多生累劫的一切善根,所以我們應斷除此等迷亂的惡分別念。
  遣除迷現大利之六法: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
  不執為魔視為父母師;於執迷亂修煉無實體;
  剷除迷亂根本之自心;一切外緣顯現轉道用;
  不外散亂依止對治力。
  能遣除一切迷亂顯現、使我們獲得極大利益之法亦有六種:一是無論自己遭到何種損害皆應安忍,以大悲之心觀照造害之人,如是對我們修心有極大利益。二是若將魔障執著為實有則必遭魔殃,此乃修行之極大障礙。因此,對一切魔障不應執為實有,而應視之如父母師長般深懷恭敬慈愛之心,如是亦有利於我們的修行。三是於一切執著與迷亂境現均觀修為無有實體、空寂離戲之自性,這樣數數修煉就能滅除迷亂執著等一切痛苦。四要剷除一切迷亂之根本——分別心。若能根除分別心,則諸迷亂亦就隨之而寂滅于本性之中。如經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五應將一切外緣顯現轉為道用,簡而言之,即是我們在修行過程中當視一切善緣如夏日彩虹而不起喜執,反之亦不應嗔於惡緣,當視之為一切順緣的基礎。六應攝伏自心不散亂於外境,一旦分別念現起時,即刻提持正念,以對治力遣除。這樣行持對我們修心有極大利益。
  危害自心輪回之六法:身心恒受痛苦無安樂;
  尋求現世苦惱無離時;自身未得自在無樂事;
  希求興盛無有安樂時;業未盡前遭受輪回苦。
  危害身心的輪回法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六種:一是在輪回中身心恒時感受無量痛苦,如身體感受生、老、病、死苦,心裏感受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嗔會苦等,分別心執著諸苦,的確無有少許安樂。如《法華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二是世人為了飲食受用而早出晚歸,甚至連區區螞蟻也會為覓食而四處爬行,若我們也如是尋求現世諸法,則永無脫離苦惱之時。三是在自己的身心獲得解脫與自在前,永無安樂之時。如人世間的三苦八苦,身心無不為之所縛。四是希求興盛之人永遠無有安樂的時候。譬如,力求名利雙收之人,往往是費盡心機,百般以詭計爭名奪利,結果卻是求福不得、避禍不及,真是苦不堪言。五乃至我們的宿業消盡之前,必定會遭受充滿罪惡的輪回痛苦。(原藏文中即缺第六法。)
  思維一切無用之六法:不入正道所作無用途;
  不修善法一切無用途;不行正法長壽無用途;
  除正法外饒益無用途;不積二資資具無用途;
  未修菩提一切無用途。
  我們應思維除修行以外的一切均無任何用處之六法:一是不趨入解脫正道者,一切所作均無用途,即便是達官顯貴、巨賈富豪之人,其所作之事都無意義。二是不修積善法者一切無有用途。我們若能修積善法功德,則于今生來世皆有利益,此外無論擁有何等豐厚的家當、崇高的地位均無意義。三是若不行持正法,則壽命再長亦無用途。依人身造惡者枉得為人,彼若得長壽僅是徒增罪苦而無有任何意義。四是除了正法以外,諸如財產、地位等世間利益均無有用途,只有大恩上師以正法對我們所作的饒益才是使我們獲得解脫與安樂之因,也是最有利益與用途之法。五是若不修積福慧二種資糧,則希求一切資具、受用均無用途。因唯有無漏的福慧二資才能助成解脫之佛果,其他的世間資具只能助成輪回的流轉與痛苦。六是除了修持菩提正道之外,一切世間瑣事對於修行者來說都顯得毫無用途。因為勤苦行持菩提正道之人,能漸近安樂的彼岸,此外,疲於奔命地忙碌世間瑣事的結果只能是沉溺於惡趣痛苦的深淵中而難以自拔。
  解脫商主上師之六法:燃慧燈引漂於暗處者;
  令處險地眾人入正道;賜予為水沖者大樂舟;
  引陷囹圄眾至解脫地;令沉苦沼者詣解脫地;
  以智劍斷束縛者二取。是故當視上師為真佛。
  如大商主般能引導我們趨入解脫安樂寶洲之上師亦應具足六法:一是上師應具有點燃智慧明燈的能力,因為他要以大悲心引導漂泊於三有黑暗處的無量眾生。二是上師能令身處罪惡險地的眾生步入光明正道。眾生依自己的無明煩惱昧於因果,造諸惡業,如是身壞命終之後必將墮落惡趣深淵。而與佛無別的上師不忍眾生的苦楚,時時處處廣設方便布教,演示因果真理,引領此等眾生脫離恐怖險境,趨入解脫正道。三是上師能賜予被三有苦水、四大瀑流所衝擊的眾生大樂之舟楫,令眾生順利地脫離苦海,到達安樂的彼岸。四是上師能引導身陷執著囹圄的眾生到達自由的解脫地,永遠不為業惑苦惱囚禁。五是上師能令沉溺苦沼者脫離一切痛苦,詣至解脫之地而獲得究竟安樂。六是上師能以智慧的寶劍斬斷被縛眾生的二取執著。是故應當視上師為真佛,如雲:侍師如侍佛,必得佛加持。如是方能祈望上師引導我們出離輪回的罪苦深淵,現見本有的法身慧命。
  無常壞滅有為之六法:思維因緣聚合故滅性;
  昔日生者皆亡故定滅;器情變化無常故定滅;
  壽命不定死亡故壞滅;晝夜瞬間即逝故壞滅;
  生際必死之故定壞滅。
  我們應了知無常壞滅之六種有為法:一應思維因緣聚合之理,應知世間萬物無有亙古不變者,皆是壞滅的本性,終究趨於滅亡。二應思維昔日生者皆已死亡,回首過去,百年以前之人與事都已經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生滅之迴圈是必然的。三是思維器情世間無常。人事萬物變化莫測,今有後無,迴圈不失。《佛說無常經》中雲: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譬如路旁樹,暫息非久停,車馬及妻兒,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鳥,夜聚旦隨飛。又有雲: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故世間一切人事萬物必定難逃無常的大網。四應思維壽命無常之理。人的一期壽命長短不一,有的朝生暮死,有的三百六十日亡,長壽者亦少有超過三萬六千日的。龍樹菩薩雲:壽命害多即無常,猶如水泡被風吹,呼氣吸氣沉睡中,能得覺醒極希奇。如是當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失人身易,得人身難,我等行人當以此教言作為警世鐘,提持正念,恒不忘失,精進修行,以期早證菩提。五應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往往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故當思維晝夜瞬間即逝之無常。六應思維生際必死之無常,人之有生即必定有死。我們從降生之時起就步步接近死亡,不知死神何時出現在面前。《彙集經》雲:所住之處為無常,故當憶念為淨土;飲食受用皆無常,觀修禪悅以為食;床上睡眠亦無常,迷亂修為夢光明,財物珍寶無常故,應依聖者之七財,親友近鄰無常故,當于靜處修出離;名譽地位無常故,應恒處於低劣位,言談話語無常故,當勤念咒與誦經;信心出離心無常,故應堅定立誓言;思維分別念無常,應具賢善之人格;有為證相無常故,當至法界之盡地。因此我們應當深深地思維人事萬法無常之真理,徹底放棄對世間妙欲的貪執,生起真實無偽的出離心而策勵精進修行正法。
  修持正法功德之六法:信解聽聞佛法與隨喜,
  讚頌趨入正法稍行持,皆離輪回播下解脫種。
  修持正法之功德有六種:一是信解佛法之功德。我們首先應對清涼的甘露妙法生起希求與信心,如獲至寶般地作意思維。如雲:無信心之大地,難長功德之莊稼。可見修學佛法,信心尤為重要。二是聽聞佛法之功德。如理地聽聞佛法將會獲得不可思議之功德。佛經雲:由聞知諸法,由聞遮眾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三應隨喜一切善法的功德,乃至他人一毫之善也要隨喜讚歎,我們若能深心隨喜,必將獲得無量功德。《彙集經》雲: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四是讚頌佛法之功德。我們若能誠意讚歎佛法,也將獲得不可思議之功德。五是趨入正法之功德,如雲:皈依三寶,趨入正法,聞思修行,功德無量。六是雖然不能恒時勇猛精進地修行,但在因緣聚合之時能稍事行持佛法亦將獲得無量功德。譬如敬獻五供、懺悔禮拜、誦經持咒等眾善行皆是殊勝功德之因。如是行持之人的相續中即已播下了解脫的種子,必將超出三界。
  如理行法功德之六法:眾人恭敬讚歎天尊護;
  今生多樂死後生善趣;究竟成就圓滿菩提果。
  如理行持佛法之功德有六種:一能受到眾人的恭敬。若修行人持戒精嚴,威儀具足,並且時時以慈悲心護念眾生,那麼此人必定會受到眾人的恭敬,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皆以言傳身教證明了這個道理。二能受到人天讚歎。凡是如律如法行持之人,人天都會歡喜讚歎彼之功德,時常親近依止於他。三是受到天尊的護佑。如法行持之人,無論身臨何境、作何事業都自然能得到天尊的鼎力相助,並時時護持不離左右。四是今生多樂。如理行持之人,不僅現世中不遭受惡緣的違害,而且一切時分順緣具足,身心都充滿安樂。五是死後轉生善趣。依彼如理行持之功德,暫時必定會轉生到人天善趣,並且一切衣食受用具足圓滿。六是究竟獲得佛果。依彼如理行持之功德,能得如意之成就,即獲得圓滿斷證功德之菩提聖果。
  不具正法過患之六法:無明遮障如同盲老婦;
  易受世人欺騙如娼妓;無義散亂如觀集市戲;
  易被外境誘惑如孩童;無有主見如同諸兒戲;
  難斷迷現如魚被網擒。如是毫無意義耗人生。
  反之,不具足正法的過患亦有六種:一是被無明煩惱遮蔽了智慧的雙目之人,不知取捨,顛倒邪行,如同盲目的老婦,已行近險境卻不自知。二是無有智慧與正見者易受世人欺騙。因為不具正法者不會如理抉擇和正確取捨,喜於道聼塗説,隨處輕信,結果往往是上當受騙,如同娼妓般卑賤可憐,身為受害者,不僅得不到他人的憐湣反遭眾人唾棄。三是不信佛法之人的所作所為皆無意義,其身心極度散亂,如同在集市中觀賞戲法的人一樣在散亂中虛度光陰。四是未被佛法的正見攝持者,容易被緣起假合的外境所誘惑,執妄為真,顛倒取捨,認為有能執之真我與所執之真法,心隨境轉猶如愚稚的孩童一般。五是不具正法智慧之人,身心漂浮不定,無論作什麼事情都沒有主見,總是隨聲附和,從不觀察,如同小兒的遊戲一般。六是未從正法中引生智慧之人,執著習氣非常堅固,通常因無明而迷執不舍,故難以斷除能所二取之迷亂境現,如魚落入網中一般,難以獲得解脫。如是此等補特伽羅毫無意義地空耗了人生寶,實在可悲!
  舍離正法過患之六法:遭受較自下劣者輕蔑;
  惡名遠揚人間天界中;為正士棄如同骯髒器;
  護佑天尊舍之違緣多;所願不成失毀諸福德;
  後世墮入惡趣受痛苦。
  我們應當了知舍離正法之六種最為嚴重的過患:一是捨棄正法者容易遭受較自己下劣者的輕蔑與呵斥。雖自己修學佛法很有智慧,但若被違緣所伏而捨棄正法或破毀清淨戒行之人,無疑會遭到名聲、地位、智慧等皆不如自己之人的呵斥。二是捨棄正法者,其惡名將遠揚人間與天界。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若人捨棄正法,其惡名很快就會遠揚人間乃至天界,人與非人都會紛紛議論彼之過患。三是舍離正法之人,如同骯髒雜毒之器皿般必定會被道友及善知識們所捨棄。因為捨棄正法為佛門重戒,此等舍法者實非佛陀弟子,如是罪孽能毀壞以前曾積累的諸多功德,並且障礙往生及一切解脫,生生世世不遇正法,與之接觸者亦將被彼之過患所染。四是護佑不離的天尊亦會捨棄這種人,使之孤立無援,舉步維艱,因此現世諸事必將為萬般無奈的諸多違緣所害。五是舍離正法之人心裏所願之事不會有成功的時候,且於無形中失壞以往所累積的諸多福德。六是捨棄正法者後世必定墮入惡趣中感受無量的痛苦而難得出離。
  拖延修法過患之六法:若獲暇滿身時未修法,
  恍恍惚惚度日人壽盡;死亡不定死主驟然至;
  死後漂於輪回墮惡趣;劇烈痛苦逼迫自身心;
  縱然心生後悔亦太遲;無解脫時長久住輪回。
  拖延修法之過患亦有六種:一是獲得暇滿人身時,如果未能修持佛法,在恍恍惚惚之中虛度了美好時光,無義耗盡一期難得的壽命,豈不惜哉?經雲: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二是倘若拖延修法的時間,則有當面錯過修法良機的過患。如雲:莫待老來方修道,孤墳多是少年人。因為死法、死緣、死處毫無定準,四大假合之軀本來脆弱不堪,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死主閻羅軍從來都是驟然而至的,無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如雲:一盞孤燈照夜台,上床別了襪和鞋,三魂七魄夢中去,不知明朝來不來。如是當知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倘若一息不來,便成千秋永別。三是愚昧無知之人,迷盲取捨、非理妄行而又未事懺悔業障過愆,由此死後必定漂泊於輪回,甚至直墮惡趣深淵。四是無義空耗暇滿人生者,將會感受輪回中的劇烈痛苦,以致逼迫自己的身心,不得自在。五是不事修行之人,在臨命終時或感受痛苦時,縱然心生後悔,亦為時晚矣,萬般補救之法都無濟於事。六是得人身而不修行者,必定會久居苦域,永遠沉溺輪回,了無出期。
  畏懼輪回各趣之六法:思維人類痛苦真悲傷;
  思維非天痛苦真恐怖;思維天人痛苦真懼怕;
  思維傍生痛苦真想哭;思維餓鬼痛苦能驚呆;
  思維地獄痛苦心顫慄。是故逃離六趣時已到,
  不僅已到而且已稍遲。
  畏懼輪回各趣之苦,歸攝為以下六種:一是得人身者,即有三根本苦(苦苦、行苦、變苦)和八分支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嗔會、近取蘊苦)等纏繞逼迫自己的身心,受苦無量,片時難安。二是阿修羅的心相續中充滿了嗔恚與嫉妒,不忍天界福報而敵對天人,故經常興兵與其作戰,由於非天矮小無能,戰中不是陣亡就是根殘腰折,乃至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倖免於難者亦是抱頭鼠竄地逃回修羅宮中,苦不堪言。三是天人之身心都耽著樂受,時時沉醉在五欲之中,不了知輪回的痛苦,不具足出離心,在香雲靄靄、繁花豔豔中放逸地度盡時日,待彼之天福時至終極,立即現前五種衰相而倍感痛苦。四是傍生愚笨可憐,恒被驅役,不得自由,並且為人啖食或互相啖食,由無量重苦逼迫著身心,無有片時安樂。五是若細細思維餓鬼之痛苦會被驚嚇而呆若木雞。《大圓滿心性休息》中雲:餓鬼住界與空遊,身大腹寬手足微,口如針眼喉腔細,不得飲食饑渴逼。見花藥樹等即枯,境不悅意食嘔物,雖見飲食亦被護,內障腹部燃燒火,口中噴火冒濃煙,共障餓鬼極貧窮,恐怖受害無依怙,痛苦逼迫處慘境。六是若思維地獄痛苦自心將不由自主地顫慄。其中八種熱地獄分別為複活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燒熱地獄、無間地獄。八寒地獄分別為皰起地獄、皰裂地獄、頞嘶吒地獄,曤曤婆地獄、虎虎婆地獄、裂如青蓮地獄、裂如紅蓮地獄、裂如大紅蓮地獄。此外尚有孤獨地獄和近邊地獄。各地獄難以堪忍之苦楚詳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見聞此等重苦,我們方知逃離六趣苦逼之時日已到,不僅已到而且是稍遲,故當立斷輪回之業緣,刻不容緩。若能深深思維輪回痛苦之理,必能激發我們的出離之心,進而鞭策自己精勤修行。《念住經》雲:地獄有情寒熱苦,餓鬼感受饑渴苦,傍生感受互啖苦,人間三苦與八苦,非天感受爭鬥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輪回猶如針之尖,何時亦無有安樂。
  從中能獲解脫之六法:斷除常見其後不懈怠;
  所有財產用於正法上;棄庸俗行趨入正法軌;
  依止四力對治淨罪惡;盡力以十法行積二資;
  加行正行後行入法道。依此迅速脫離輪回處。
  欲從輪回無邊苦海中獲得解脫之法亦有六種:一是依靠經論教理來斷除迷執諸法為永恆之常見,從而樹立起殊勝的正見,依此不懈怠懶散,精勤修持。二是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財產都用於正法上,如資印經書、建修佛塔、塑造聖像、供養僧眾、佈施貧者……此等上供下施皆有極大意義。三是應當棄離一切庸俗的行為,不求名聞利養,遠離世間八法,令身心一併趨入正法之軌道而秉教修行。四是在一切日用中皆依所依對治力、返回對治力、厭患對治力、破惡對治力四力來清淨過去、現在的一切罪惡,令將來一切罪惡之行不再生起。五是盡力以十法行來積累二種資糧,十法行即: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維、修習。對此若能數數精勤依修,則能圓滿成辦福慧二種資糧。六是依加行發心殊勝、正行無緣殊勝、後行回向殊勝而趨入正法之道。此等六法若能如理行持,必定會迅速解脫三有輪回之苦域,獲得究竟涅槃之大樂。
  正法障礙錯誤之六法:高位傲慢散亂大官錯;
  忙碌諸世間法僧人錯;名相講經度日法師錯;
  五毒焚毀自心咒師錯;愚昧邪命養活行者錯;
  自心沉迷世法士夫錯。改錯勤修正法極重要。
  我們在行持正法的過程中,應當認知容易產生障礙之六大錯誤:一是有些人在獲得高位時即傲賢慢士,目空一切,欺上瞞下,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這是作官的一大錯處。二應了知,身為僧人而不務修行正業過患極大。本來剃發染衣、遁跡伽藍者當行佛事,秉持戒法,弘宗演教,救度眾生。若背道而馳,忙碌於世間瑣碎之事,如經商謀利、趕經懺等納受供養,如此貪圖享受、逐名求利等不如法行持者乃為僧人之一大錯處。三是有者雖貴為法師,然僅為消遣時光或某種目的而在表面上講經說法,內不調伏自心相續,滋生分別妄念,煩惱熾盛,不具出離心,也無湣念眾生諸苦之大悲心與菩提心,這是法師的一大錯處。四是作為密咒瑜伽師,就應已調柔自心相續,一切無明煩惱皆盡融入法界,具有殊勝的正見,如是之人才堪咒師之稱。若以嗔心降伏鬼魔,以貪心聚納手印等,則為咒師的一大錯謬之舉。五應了知有些愚昧無知之徒居心叵測、不擇手段地納受財物,唯依詭詐(詐現威儀)、虛談(諂媚奉承)、現相(旁敲側擊)、方便(巧取訛詐)、假利求利(贈微博厚)五種邪命養活。這是修行者的一大錯處。六應了知若人無有出離心,不修解脫法,成日醉生夢死於世間法中,則對於任何身份的士夫來說,此迷亂之舉皆是一大錯處。改正這六種錯誤,精勤修持正法極為重要。
  毫無錯謬有利之六法:聽從慈悲上 師之 教授;
  堅信依止佛陀之教法;晝夜座間盤算善與惡;
  思維後世生處之緣起;斷除珍愛身體受用執;
  以諸經續竅訣調伏心。如是而行快速成佛果。
  我們應當了知修行毫無錯謬並有大利益之六種法要:一是聽從慈悲上 師之 教授,無論上師傳講什麼法要,皆應逐一聽從,熟記於心,領受奉行,毫無違逆,時時攝心正念專一精進修持,如是對自己定有極大利益。二是以堅定不移的信心來依止佛陀之教法。《華嚴經》雲: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三是修行人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不管是正修還是座間皆應觀察自己所作所為是善是惡,善則歡喜,並將善根回向菩提,普利一切有情;惡則呵斥,力行懺悔,誓不再犯。我們應當這樣時時檢點自己,勵力軌正自己的發心與行為。四是思維後世生處之緣起。人人皆有離苦得樂之心,故當為未來之樂奠定基礎、助成賢善之緣起,其實也就是為後世往生清淨刹土而修積資糧。凡是欲離痛苦之人,皆應棄惡從善。五是修行人不應過份執著此四大假合之色身及緣起假合之一切資具受用,對一切內身外物皆應看破、放下,如是方能獲得自在之安樂。如雲:持愛自己災害百損門,持愛有情一切功德基。六是我們應當恒以諸經續論典之竅訣義來調伏自心相續,如法行持。如是依教修行者能快速地成就佛果。
  如理詳細觀察之六法:且觀世間瑣事有益否?
  且觀放下財物離人世;且觀恩將仇報之實例;
  且觀離開人群獨自去;且觀務農積債自壽終;
  且觀權勢名聲棄而亡。如是觀後向內觀自心。
  我們應當如理詳細觀察之法亦有六種:一應觀察世間一切瑣事有益否?如護親滅敵、積累財富、經商貿易等對我們自己有無真實的利益,對此應當善加觀察,正確取捨。二應觀察現前所見諸人,無論他擁有多麼優越的物質受用,但在臨命終時,也不得不放下一切財物而兩手空空地獨自離開人間。經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由此當知積累財物毫無意義。三是觀察世間中那些恩將仇報之實例,方知饒益親友亦無意義,故應往詣林間獨自修行。四應觀察人際關係是否有意義?當死亡來臨之時,親密的朋友、迷戀的眷屬等一切人群都要徹底離開而獨自往詣中陰界,故知人際交往無有意義。五應觀一觀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們,整日農作,最後無不是積債眾多而自壽終。六應觀察富有權勢名聲之人,看他們最終也無一不棄離一切內身外物而自趨死亡。是故當知名如好聽之歌,聽過便無,利如昨日之食,食過便無。如是觀察後,已知世間諸事均無意義,進而向內反觀自心相續,檢查有否上述世間法的執著,有則勵力捨棄,力行斷除。
  具大意義無悔之六法:為法苦行縱死亦無悔;
  處於低位遭謗亦無悔;背井離鄉貧困亦無悔;
  為法舍財挨餓亦無悔;棄罪墮入惡趣亦無悔。
  具大意義無悔之法有六種(原文中只有五種,請詳察):一是我們為求佛法而風餐露宿,常受饑寒交迫等苦,無棲身之處,無果腹之食,無禦寒之衣,為能求得佛法,縱然至死亦無悔意。二是在聞思修行的過程中,自己應忠誠厚道、循規蹈矩地處事,不求名利高位,欣然樂處於低劣下位,縱然是遭受到別人的誹謗與蔑視亦無悔意。三是為求正法,我們往赴異域他鄉,四處茫茫,舉目無親,縱然落得食不果腹、捉襟見肘之境亦無悔意。四是我們為了正法而捨棄一切財物,即使自己挨餓受凍亦無悔意。五是自己明辨取捨,斷惡行善,如是棄離了一切罪業,即便是墮入惡趣亦不必後悔,此墮落之因有可能是往昔所造,受報消業,業消心安,故應逆來順受。
  遠離正法劣器之六法:所得皆食不修如老豬;
  不能共處自大如孔雀;性情頑固獨斷如磐石;
  到處插入不穩如荊棘;自心不調粗暴如毒蛇;
  上竄下跳不定如猴子,智淺不懂正法如大象。
  故斷此等修法極重要。
  修行人應當了知遠離正法之六種劣器(原文中有七種,請詳察):一是所得皆食、不事修行、如老豬一般貪吃又好睡者決非正法之器。二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之人,猶如自以為美豔無比的孔雀,總以高位自居,孤芳自賞,不能與道友和睦相處。三是性情頑固,獨斷專行,如磐石般剛強難化者,也不堪為正法之器。四是隨處插入,人格極不穩重,總是隨聲而去,十處打鑼九處有他,這種如荊棘樹般見縫易插者即為正法之劣器。五是自心不能調柔,性情粗暴,噁心遍佈,煩惱深重,如毒蛇一樣之人也是正法之劣器。六是不具威儀,行為越軌,上竄下跳,毫不穩重,片時難安,猶如猴子。此外,智慧膚淺、不懂正法意義,無論怎樣苦口婆心地為他灌輸法義,亦不理解少許,猶如大象般愚不可及者也是正法之劣器。是故行者斷除此等障礙,勵力勤修正法是極為重要的。
  不為劣器所轉之六法:將求今生乞丐逐出門;
  喜愛善法天女納入內;擯除貢高我慢之惡鬼;
  修行成就前兆持低位;捨棄對治執勝之魔眾;
  妄念現伴惡兆視吉祥。具足此等則為妙法器。
  能使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為劣器所轉之法有六種:一應了知作為修行人,我們要捨棄耽著今世之利養,如同將乞丐拒之門外一般,這裏將尋求今生物資受用之行為喻如乞丐。二是將喜行善法喻如姝妙天女,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歡喜從事一切善業,如同將姝妙的天女接納於屋內一樣。三是將貢高我慢喻如兇神惡煞般的魔鬼,我們應當立即將之擯除。否則,依此我慢,不僅現在功德不生,就是前所造就之功德亦將毀於一旦。四應了知修行成就之前兆,是行為謙卑,不求名利,攬過於己,揚功於人,身處低位,內閉萬行。五應了知末法時期的某些修行人,自認修行有成,自我感覺分別心的對治也是立竿見影,所修之法亦極其殊勝,甚或以聖者自居,沾沾自喜,這種執勝之魔眾亦應捨棄。六應了知當分別妄念顯現時,我們應將之視為修行的助伴而轉為道用,切莫為之苦惱。要知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的殊勝道理。若能了認分別心的本性,這就是智慧,以此攝持則無一不是修行之助緣。視一切惡兆為吉祥,無論是作惡夢或遇惡事等皆意念為吉祥的相征,如是轉為道用是極為殊勝的。具足此等修行功德之士夫則為勝妙法器。
  究竟正法意相之六法:畏懼死主如被屠夫追;
  厭惡輪回如劣丈夫妻;厭煩迷現如吐者見食;
  厭棄世法如受密友欺;不願積財如遭霜災田;
  斷絕親情如子孫結怨。具足此等即為法究竟。
  修行究竟正法之六種意相:一是人人都畏懼死亡而珍受自己的生命,然卻如同被屠夫追逐的眾生一樣終將一死,是故我們當思維自己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趕快提持正念精進修行。二是我們應對生死輪回的大苦海深生厭離,如同性情卑劣的夫妻,總以吵鬧打罵度日,互相厭惡,為此應當機立斷,揮手決別,義無反顧。三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