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
寂天菩薩 造頌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法身善逝佛子伴 及諸應敬我悉禮
今當依教略宣說 入善逝子律儀方
此論未宣昔所無 詩韻吾亦不善巧
是故未敢言利他 為修自心撰此論
循此修習善法故 吾信亦得暫增長
善緣同我諸餘人 得見此已亦獲益
暇滿人身極難得 即得能辦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辦 後世怎得此圓滿
猶於烏雲暗夜中 刹那閃電極明亮
如是因佛威德力 世人暫萌修福意
以是善行恒微弱 罪惡力大極難當
舍此圓滿菩提心 何有餘善能勝彼
佛於多劫深思維 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于此 順利能獲最勝樂
欲滅三有百般苦 及除有情眾不安
欲享百種快樂者 恒常莫舍菩提心
系於輪回苦有情 若生刹那菩提心
得名諸佛善逝子 世間人天應禮敬
猶如最勝冶金料 垢身得此將轉成
無價之寶佛陀身 故應堅持菩提心
眾生導師以慧觀 徹見彼心極珍貴
諸欲出離三界者 宜善堅持菩提心
其餘善行如芭蕉 果實生已終枯槁
菩提心樹恒生果 非僅不盡反增茂
如人雖犯極重罪 然依勇士得除畏
依靠何者速解脫 彼者善人何不依
菩提心如劫末火 刹那能毀諸重罪
智者彌勒諭善財 彼心利益無限量
略攝菩提心 當知有二種
願求菩提心 趣行菩提心
如人皆了知 欲行正行別
如是智者知 二心次第別
願心輪回中 雖能生大果
然不如行心 相續生福德
何時為度盡 無邊有情眾
立志不退轉 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時起 縱眠或放逸
福德相續生 量多等虛空
為信小乘者 妙臂問經中
如來自宣說 其益極應理
若僅思療愈 有情諸頭疾
具此饒益心 即得無量福
況欲除有情 無量不安樂
乃至欲成就 有情無量德
是父抑或母 誰具此心耶
欲天或諸仙 梵天寧有此
彼等為自利 尚且未夢及
況為他有情 生此饒益心
他人為自利 尚且未能發
珍貴此益心 能生誠稀有
珍貴菩提心 眾生安樂因
除苦妙甘霖 其福何能量
僅思利眾生 福即勝供佛
何況勤精進 利樂諸有情
眾生欲除苦 反行痛苦因
愚人雖求樂 自毀如滅仇
于諸乏樂者 多苦諸眾生
足彼眾安樂 斷彼一切苦
更複盡其癡 何有等此善
何得似此友 豈有似此福
若人酬恩施 尚且應稱讚
何況未受託 菩薩行善樂
偶爾微劣食 一時施少眾
輕蔑半日飽 人敬為善士
何況恒施與 無邊有情眾
善逝無上樂 滿彼一切願
如是博施諸佛子 若人於彼生噁心
佛言彼當住地獄 長如所生心數劫
若人於彼生淨信 得果較前還增勝
佛子雖逢大艱難 然罪不生善自增
何人生此珍貴心 我即敬禮彼人身
于誰作還接樂緣 皈依敬彼安樂源
〖第二品 懺悔罪業〗
為能持彼珍寶心 我今善供諸如來
無諸垢染妙法寶 及諸佛子功德海
所有鮮花與珍果 以及種種諸良藥
一切世間珍寶物 所有悅意澄淨水
如是巍巍珍寶山 靜謐舒適宜人林
奇花嚴飾妙寶樹 珍果累累垂支樹
天等世間妙芳香 燃香如意妙寶樹
不耕自生諸莊稼 及余堪供諸珍飾
蓮花飾海諸湖泊 吟鳴悅耳野天鵝
浩瀚虛空界所及 一切無主所持物
以意緣取敬奉獻 人中尊及諸佛子
祈請大悲勝福田 慰念吾心納吾供
我無福德極貧窮 絲毫無餘所供財
祈求利他慈怙主 為吾利故受此供
諸佛以及佛子前 吾亦恒獻吾之身
祈諸勝士哀納受 我願敬當汝尊僕
即已全為尊攝受 無懼世間利有情
生前罪業離清淨 今後亦定不為惡
水晶鋪地亮瑩瑩 寶柱耀眼生悅意
高懸閃爍珍珠蓋 於此馥鬱妙澡堂
陳設諸多珍寶瓶 盛滿悅意妙香水
洋溢種種美歌樂 請佛佛子至此浴
妙香所熏極潔淨 無比浴巾拭其身
拭已於彼複獻上 香極最勝妙色衣
亦以種種細柔服 百種最勝莊嚴物
莊嚴普賢與文殊 世間自在等聖眾
香氣遍滿三千界 以此妙香塗敷彼
猶如拭淨純煉金 閃閃發光諸佛身
于諸牟尼勝供處 以諸悅意香蓮花
曼陀羅花青蓮等 及妙花蔓為供養
於彼亦獻最勝香 迷人香溢結香雲
于彼亦獻諸神饈 並同種種妙飲食
亦將獻上金蓮花 齊整羅列珍寶燈
於彼香馥地面上 點點散佈悅意花
讚歌悠揚越量宮 珠寶懸垂耀亮麗
彼等無量空中飾 亦獻性具大悲主
金柄撐展珍寶傘 周邊綴以悅意飾
眼觀形妙極華麗 亦常撐此獻諸佛
餘亦為供具 奏樂極悠雅
能息有情苦 諸雲祈駐留
願珍寶花等 如雨續降臨
一切妙法寶 靈塔佛身前
猶如妙吉祥 昔日供諸佛
如是吾亦供 如來諸佛子
我以海潮音 贊佛功德海
願妙讚歌雲 飄臨彼等前
化身微塵數 匍伏我頂禮
三世一切佛 正法最勝僧
敬禮佛靈塔 菩提心根本
亦禮戒勝者 堪布阿遮黎
乃至菩提果 皈依諸如來
正法菩薩眾 如是亦皈依
我於十方佛 及具菩提心
大悲諸聖眾 合掌如是白
無始輪回起 此世或他生
無知犯諸罪 或勸他作惡
或因癡所牽 隨喜他做為
見此罪過已 對佛誠懺悔
我以身語意 三寶及父母
上師或餘人 惑催作傷害
因昔犯眾過 今成有罪人
一切難恕罪 佛前悉懺悔
罪業未淨前 吾身或先亡
雲何脫此罪 故祈速救護
死神不足信 不待罪淨否
無論病未病 壽暫不可恃
因吾不了知 死時舍一切
故為親與友 造種種罪業
人生如夢幻 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 往事不復見
仇敵化虛無 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 一切終歸無
複次於此生 親仇半已逝
為彼所造罪 歷歷在目前
因吾不甚解 命終如是驟
基於貪嗔癡 造作諸罪業
晝夜不停留 此生恒衰滅
額外不復增 似吾豈不亡
臨終彌留際 眾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 唯吾一人受
魔使來執時 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 然我未曾修
放逸吾未知 死亡如是怖
故為無常生 親造諸多罪
若今赴刑場 罪犯猶驚怖
口幹眼凸出 形貌異故昔
何況形恐怖 閻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 苦極不待言
誰能善護我 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 四方尋救護
四方遍尋覓 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 惶惶何所從
佛為眾怙主 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眾懼 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 能除輪回怖
我佛所悟法 及菩薩聖眾
因怖驚顫慄 將身奉普賢
亦複將此身 敬獻文殊前
哀號力呼求 不昧大悲行
慈尊觀世音 救贖罪人我
複于虛空藏 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 由衷祈救護
皈依金剛持 懷瞋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 四方速逃逸
昔違尊聖教 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 求速除怖畏
若具尋常疾 尚需遵醫囑
何況貪等患 宿疾恒纏身
一瞋若能毀 瞻部一切人
療惑諸藥方 若遍尋不得
藥王一切智 拔苦諸聖教
知已若不行 極癡應訶責
若遇尋常險 猶須慎防護
況墮千由旬 長劫險難處
或思今不死 安逸此非理
吾身終歸盡 死期必降臨
誰賜我無懼 雲何定脫此
倘若必死亡 為何今安逸
除憶昔經歷 今吾複何餘
然因執著彼 屢違上師教
此生若須舍 親友亦如是
獨行無定所 何須結親仇
不善生諸苦 雲何自脫彼
故吾當日夜 恒常思惟此
吾因無明癡 犯諸自性罪
及佛所制罪 及餘眾戒罪
合掌怙主前 以畏罪苦心
再三禮諸佛 懺除一切罪
諸佛祈寬恕 往昔所造罪
此即非善行 爾後誓不為
〖第三品 持守菩提心〗
欣樂而隨喜 一切諸有情
息苦諸善行 得樂諸福報
隨喜積善行 彼為菩提因
隨喜眾有情 實脫輪回苦
隨喜佛菩提 及諸佛子地
亦欣樂隨喜 令有情安樂
發心福善海 及諸饒益行
我於十方佛 合掌誠祈請
為苦惑有情 燃亮正法燈
知佛欲涅槃 合掌速祈請
住世無量劫 莫令世間迷
如是諸行事 所積一切善
以彼願消除 有情一切苦
乃至眾生疾 尚未療愈前
願為醫與藥 並作看護士
盼天降食雨 解除饑渴難
於彼災荒劫 願成充饑食
為彼貧困者 願成無量藏
願諸資生物 悉現彼面前
為利有情故 不吝盡施捨
身及諸財富 三世一切善
舍盡則脫苦 吾心則涅槃
死亦舍一切 不如佈施勝
吾即將此生 隨順施有情
一任彼歡喜 恒常打罵殺
縱戲弄吾身 或輕侮譏諷
吾身即施捨 雲何複珍惜
一切無害業 令身遍造作
願彼見我者 悉獲眾利益
若人因見我 生起信瞋心
願彼恒成為 成辦眾利因
願彼損我者 及餘害我者
如是辱我者 皆具菩提緣
路人無依怙 願為彼引導
並作渡者舟 船筏與橋樑
求島即成島 欲燈化為燈
欲床變作床 凡須僕從者
我願成彼僕
願成如意牛 如意寶妙瓶
明咒及靈藥 諸如意寶樹
地水火風空 願我恒成為
無量眾有情 資生大根本
乃至盡空際 有情界種種
殊途悉涅槃 願成資生因
如昔諸善逝 發願菩提心
後次第安住 諸菩薩學處
如是為利生 我發菩提心
複于諸學處 次第勤修學
智者如是持 淨菩提心已
複為增長故 如是贊彼心
今生吾獲福 善得此人身
複生佛家族 成彼如來子
爾後我當為 宜乎家族業
慎莫染汙此 無垢尊貴種
猶如目盲人 垃圾中獲寶
生此菩提心 如是我何幸
滅死勝甘露 即此菩提心
除貧無盡藏 即此菩提心
療疾最勝藥 亦此菩提心
彼為泊世途 眾生休憩樹
複是能渡橋 渡眾出惡趣
彼是除惱熱 東升心中月
複是璀璨日 能除無知霾
是搖正法乳 所出妙醍醐
于諸飄泊眾生客 及欲安享福樂者
此心能令住勝樂 因滿有情貴客意
今於一切怙主前 懇請眾生為貴客
宴饗成佛及余樂 願天非天皆歡喜
〖第四品 不放逸〗
佛子即如是 堅持菩提心
應恒勤勿怠 莫違諸學處
行若不慎思 或任意妄為
彼雖受誓言 後乃思取捨
諸佛及佛子 大慧所觀察
吾亦屢思擇 雲何舍彼戒
若誓利眾生 而不勤踐履
則為欺有情 來生何所似
意雖思佈施 微少凡常物
然未施與人 經說墮餓鬼
懇請眾生赴 無上安樂宴
後反欺眾生 雲何生善趣
有人舍覺心 卻辦解脫果
彼業則難思 唯一切智知
菩薩戒墮中 此罪最嚴重
因彼心若生 將損眾生利
雖僅一刹那 障礙他人德
虧損有情利 惡趣報無邊
毀一有情樂 自身且遭損
況毀盡空際 眾有情安樂
是故具罪墮 及菩提心者
間雜輪回故 登地久蹉跎
故如所立誓 我當恭敬行
今後若不勉 定當趣下流
饒益眾有情 無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過 不得佛化育
若今依舊犯 如是將反覆
惡趣中領受 病縛剖割苦
或值佛出世 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 何日複得此
縱以今無病 足食無損傷
然壽刹那逝 身猶須臾質
憑吾此身素 尚不得人生
若不得人身 徒惡無善行
若具行善緣 而我未為善
惡趣眾苦逼 彼時複何為
即未行諸善 複親集眾惡
縱曆一億劫 不聞善趣名
是故世尊說 人身極難得
如海中盲龜 頸入軛木孔
刹那造重罪 曆劫住無間
況無始輪回 積罪失善趣
然僅受彼報 猶不得解脫
因受彼報時 複生餘多罪
即得此閒暇 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勝此 亦無過此愚
若我已解此 因癡而怠惰
則于臨終時 將起大憂苦
難忍地獄火 長久燒身時
悔火灸燃故 吾心必痛苦
難得饒益處 今既僥倖得
亦複具智慧 若仍赴地獄
則如咒所惑 我成無心者
不知受何惑 何蠱藏吾心
瞋貪等諸敵 無有手足等
非明非勇精 怎役我如奴
惑住我心中 任意傷害我
猶忍不瞋彼 非當應訶責
縱使天非天 齊來敵對我
然彼也不能 引我入無間
煩惱敵力大 擲我入獄火
須彌若遇之 灰盡亦無餘
吾心煩惱敵 長住無始終
其餘世間敵 則不如是久
若我順待敵 彼或利樂我
若隨諸煩惱 徒招傷害苦
此久相續敵 孽禍唯一因
若真住我心 生死怎無懼
生死牢獄卒 地獄劊子手
若皆住我心 安樂何能有
乃至吾未能 親滅此惑敵
則我於今生 不應舍精進
於他微小害 尚且起瞋心
是故未滅彼 壯士不成眠
列陣激戰場 奮力欲滅彼
終必自死亡 生諸苦惱敵
尚且不顧慮 箭矛著身苦
未達目的已 不向後逃跑
況吾精進定欲滅 恒未苦因自然敵
今雖遭受百般苦 不應喪志生懈怠
昔因微利遭敵傷 於身猶如配莊嚴
今為大利勤精進 痛苦雲何能困我
漁夫屠戶農人等 唯念己身維生計
猶忍冷熱諸艱辛 為眾樂故何不忍
雖曾立此誓 欲度十方際
眾生除煩惱 然我未離惑
出言不量力 雲何非顛狂
故于滅煩惱 應恒不退怯
我應愛著此 懷恨于彼戰
此似煩惱心 唯能滅煩惱
吾寧被燒殺 或遭斷頭苦
然我決不可 屈就煩惱賊
驅凡常敵出此境 則便盤據住他鄉
養足能力旋複返 煩惱賊則不如是
煩惱若為慧眼斷 驅出吾意何所之
居子何處返害我 然我懦弱乏精進
煩惱非住於外境 非住根身非中間
此外亦非其他處 居於何處害眾生
此惑如幻心莫懼 應為智慧勤精進
雲何我於地獄中 毫無意義受傷害
如上思已當盡力 修成所說諸學處
倘若不聽醫師囑 需藥病人何能愈
〖第五品 正知〗
欲護學處者 當策勵護心
若不護此心 不能護學處
若縱心狂象 受難無間獄
未馴大狂象 為患不若此
若遍以念索 緊拴心狂象
怖畏則全消 並獲一切善
虎獅大象熊 蛇及一切敵
有情地獄卒 及惡神羅刹
唯由系此心 能系彼一切
調伏此一心 一切皆馴服
實語者佛言 一切諸畏懼
及無量痛苦 皆從心所生
有情獄兵器 何人故意造
誰造燒鐵地 女眾從何出
佛說彼一切 皆由噁心造
是故三界中 恐怖莫甚心
若除眾生貧 始成施度者
今猶見饑者 昔佛雲何成
心樂與眾生 一切物及果
依此施度圓 故施唯依心
魚逐等何方 使得不遭傷
斷盡噁心時 說為戒度圓
頑者如虛空 豈能盡制彼
若息此瞋心 則同滅眾敵
怎得足量革 盡覆此大地
片革墊靴底 即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 盡制諸外敵
吾應制此心 何勞制其餘
生一明定心 亦得梵天果
身口業縱善 行弱難成就
雖久習念誦 及它眾苦行
然心散它處 佛說彼無益
若不知此心 奧秘法中尊
雖欲樂避苦 無義終漂泊
故吾當善持 善護此道心
護心禁行處 何勞多禁行
如處亂眾中 人皆慎護瘡
置身惡人群 常護此心傷
若懼小瘡痛 猶須護瘡傷
畏山夾毀者 何不護心傷
行持若如斯 則住惡人群
或處女人中 勤律終不退
吾寧失利養 資身眾活計
亦甯失餘善 終不損此心
合掌誠勸請 諸欲護心者
致力護一切 正念與正知
受病所困者 無力為諸業
如是惑擾心 無力成事業
心無正知者 聞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 不復住正念
縱信複多聞 數數勤精進
然因無正知 終染犯墮垢
彼無正知賊 尾隨念失後
盜昔所聚福 令人趨惡趣
此群煩惱賊 尋隙欲打劫
得便奪善財 複毀善趣命
故終不應縱 正念離意門
離則思諸患 複住於正念
伴隨上師尊 堪布賜開示
畏敬有緣者 恒易生正念
佛及菩薩眾 無礙見一切
故吾諸言行 必現彼等前
如是思惟已 則生慚敬畏
循此複極生 殷殷隨念佛
為護心意門 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隨臨 去者亦複返
此惡初生際 知其有過已
即時護正念 堅持住如樹
吾終不應當 無義散漫望
決志當恒常 垂眼向下望
蘇息吾眼故 偶宜顧四方
若見某人至 正視道善來
為察道途險 四處頻觀望
憩時宜回顧 背面細檢索
察視前後已 續行或回返
故于一切時 應視所需行
欲身如是住 安妥動作已
時時應觀察 此身雲何住
盡力遍觀察 此心大狂象
繫念法大柱 已拴未走失
精進習定者 刹那勿馳散
如是當觀察 吾意何所行
危難喜慶時 心散亦應安
經說行施時 可舍微細戒
思已欲為時 莫更思他事
心志應專注 且先成辦彼
如是事皆成 否則俱不成
不正知隨眠 由是不增盛
無義眾閒談 諸多稀奇劇
臨彼眾彼時 當斷彼貪著
無義掘挖割 于地繪圖時
當憶如來教 懼罪舍彼行
若身欲移動 或口欲出言
應先觀彼心 安穩如理行
吾意正生貪 或欲瞋恨時
言行應暫止 如樹安穩住
掉舉與藐視 傲慢與驕矜
或欲評論他 若思偽與詐
或思勤自贊 或欲詆毀他
粗言並離間 如樹應安住
或思名利敬 或欲役僕役
若欲人侍奉 如樹應安住
削減棄他利 或欲謀己利
因是欲語時 如樹當安住
不耐懶與懼 無恥言無義
若生偏袒心 如樹當安住
應觀此污染 已行無義心
勇士當對治 堅持守此心
深信極肯定 堅穩恭有理
知慚畏因果 寂靜勤他樂
愚稚意不合 心且莫生厭
彼乃惑所生 思已應懷慈
為自及有情 利行不犯罪
更以如幻觀 恒常守此意
吾當再三思 曆劫得暇滿
故應持此心 不動如須彌
禿鷹貪食肉 爭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