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貢康楚仁波切祈請頌
根松成林嘉才仁波切 譯
蓮花妙鬘舞師知
大樂明光鏡中現
五毒化淨五智圓
清淨兩執明心性
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他耶傳記
盧冠志 編寫
南摩薩爾哇佳那瑪哈班智達蔣貢康楚羅卓他耶
皈依遍智大班智達文殊怙主康楚智無邊尊
授記
釋迦牟尼佛曾在《禪定王經》上說:
誰人掌握殊勝禪定者 如名聞無邊彌勒菩薩
從事利益衆生之勝事 我來授記此羅卓他耶
烏金法王也在許多新舊岩藏中給予清楚的授記。
出生
羅卓在西元一八一三年,藏曆十月初十的太陽初升時,誕生于龍佳的隱密山谷中。許多異相均顯示他將成爲住持法教的偉人。兒時遊戲間,常示現灌頂、傳法和持咒的行爲。五歲啓蒙,過目即可通達,與蓮師合一之心自然生起,在禪修與夢中,都曾顯出清淨的覺觀。
十歲時,羅卓喚起過去生記憶,因此下定決心,深入正法。他學習工巧明、醫方明等,稍觀便能勝解。稟性溫和正直,持戒清淨,因此學識智慧無限增長,清楚的顯出聖人的特質。
出家
他的父親蘇南貝是苯教喇嘛,自小給予羅卓嚴格訓練,後因受地方政爭牽連被捕入獄。羅卓母親認爲不能繼承此種家譽,遂送他去甯瑪巴的寺出家,一八三二年受戒。
次年,由於羅卓的做事能力受肯定,加上政治理由,遂受召入八蚌寺,並由第九世錫杜貝瑪甯借汪波重予授戒,取名拿旺雍登嘉措。二十五歲左右,羅卓即已成爲著名的教師,並且在第十四世噶瑪巴叠丘多傑東遊康地時,擔任語言老師的工作。
三十歲時,錫杜巴爲了避免羅卓再度受政治影響,被高層人士徵召轉往他處,因而援用“轉世喇嘛(祖古)可以豁免”的規定,認證羅卓爲轉世的祖古,賜予“康楚”之名,意爲康波來的祖(楚)古。
同年,康楚得錫杜巴之允,在他倆共同發現的古老關房進行三年的傳統關閉修行。康楚一直認爲這三年爲一生中收穫最豐碩的時期,很想持續下去,但鑒於對後進喇嘛的教導工作,不得不出關肩負起他在八蚌寺的責任。
從學
康楚從許多學者和成就者處學習,得以精通十種共明。在不共的內明,主要學的有中觀、般若、律藏、論藏和彌勒的法教等等。他也學了極不共的新舊教傳和岩傳的所有大續部。由於學識和智慧廣博如虛空,因此,博得了“薩爾哇佳那瑪哈班智達”(遍智大學者)的美稱。
康楚視尊貴的錫杜貝瑪甯借汪波爲其根本上師,因爲就是這一位錫杜仁波切以三律儀的甘露爲他開顯啓發了究竟實密、具生覺性與無上大樂。
在衆多的恩師中,尤以文殊化身的蔣揚欽哲汪波(一八二O-一八九二)爲最重要。他們互爲師徒,康楚從他領受了藏密八成就傳承的一切法教,以及所有圓滿解脫教示的甚深精要。他對於一切法要都精進修行,直到達成如法典所揭示的標誌爲止。
在繼承岩傳方面,康楚十五歲時在清淨正觀中親見蓮師,並蒙受加持,同時得到許多淨觀和岩傳的法教。但由於當時康楚以平等舍視之,不以爲意,以致一時緣起錯倒,內呈空行母紛擾,外現重病的徵兆。他的神識脫離肉體,無法分別真幻,乃朝見蓮師父母,與之對談甚久。最後,他們勸他重取化身,因而又回肉身。受此夢兆,他啓建了恩德佛母之祈請供養法會,在無雲晴空中,出現極爲燦爛的彩虹光蘊,身體因而康復。
當康楚修習上師意集法時,夢中蓮師賜以四灌的加持和明咒,並說:“這會消除你這一年的障礙與不吉。幾年後,你將和我真正相遇,並得甚多我的法教。”
至友
一八五二年康楚四十歲時,初遇“利美運動”另一位大師――岩藏取者德千秋吉林巴。當時秋吉林巴二十四歲,他們一見如故。
有天,秋吉林巴告訴康楚,他想朝見住在德格宗薩的欽哲仁波切。但唯恐欽哲位高難被引見,便要求康楚寫信介紹。康楚在信上寫著:“正如您是通達三世者,您一定知道,卡蘇(秋吉林巴本姓)德童(注:岩藏取者)在此地堅持他是一位德童。我認爲他是真的,他已開啓貝瑪祖陀的岩藏,其意義和文字都很完美。只是他沒學多少東西,連信也不會寫。”帶著信,秋林見到了欽哲。欽哲立刻歡迎他,並說:“秋林和蓮師無分別。我們如父子般相連已有十三世之久。”當欽哲結予秋林“喇嘛楊提”的灌頂時,秋林見欽哲即是大圓滿祖師貝瑪拉密劄(無垢友)本人。
秋林聲名大噪後,在前往玉樹建廟和啓藏途中探訪康楚,並訴說他與欽哲之間所發生的事。康楚很高興的說:“我早預料你會如此。現在,你必須給我灌頂,如我福淺不足以接受灌頂,請起碼爲我加持。”秋林說:“你已是我的根本上師,將來是我的法教的第二位持有者。您是一位毗盧遮那的真實化身。身爲我的根本上師,我不能在您提出要求前給予您灌頂了。”秋林因此給予康楚灌頂。
有一天,他們三人決定賽馬。結果,秋林騎著斑紋的馬首先抵達終點,接著是騎深藍色馬的欽哲,康楚在後。抵達後,康楚像小孩子般哭了起來:“我是如此的不幸!”有人笑說:“康楚平常是大喇嘛,賽馬輸了卻在哭。”也有人答:“那是因爲他最老的關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在比賽看誰會先到銅色山。(注:蓮師淨土)
取藏
一八五五年在基達蒲(意爲心之密洞),康楚被安坐在以大石豎起的法座上。欽哲與秋林同說:“您是毗盧遮那的化身,也是德童。蓮師已賜予您奇美添尼永仲林巴的德童名字。未來,您將開啓許多岩藏寶藏。”他們舉行了隆重的升座儀式,並祈求康楚長壽。
欽哲與丘林請求康楚恢復已式微的岩傳法,並使佛法長住。依欽哲預言,康楚將獲得蘭多布摩的岩藏綱要,並生起殊勝的淨觀。五十八歲時,康楚從蘭多布摩取出三根本意集法;從昆口德千洞取出三根意集所依法與吽卡啦之密袍;從貝瑪拉孜的優利傑尊洞取出蓮師像、蓮師長壽丸、藏王赤松德真的腰帶等等;從瑪容楚固劄西叠宗取出三根本意集空行所依法、生命之源成就法;從容卡雪卓歐宗取出長壽佛與馬頭明王成就法、蓮師佛母曼達拉瓦的長壽丸;從倉柔劄西策宗取出八大菩薩成就法;從參渣仁千乍的依希措嘉佛母密洞內取出最密父續母續傳承教誡成就法、十三位無死持明尊之長壽丸等等。另有無數法教、法器和法藥。然仍有一些康楚已知的岩藏,由於時間和環境的關係無法取得,欽哲因此對岩藏護法發出告令,由岩位導師利拉林巴與丘林各取出部分,全交付康楚手中。
如同這樣,開始時,兩位蔣貢(蔣貢意爲“文殊怙主”,此處指欽哲與康楚)依授記的綱要共同修法除障,一旦康楚取得殊妙的岩藏寶藏便交給欽哲鑒定,而欽哲亦於事先及事後舉行薈供,尤其當三根本意集取出時,欽哲做了極豐盛的供養。之後,漸漸的密咒護法一髻母曾兩次在淨觀中清楚的闡釋了隱喻體文的岩藏法稿以及取出的時間等等。
那段期間,只要康楚心起念,都能毫不造作,如水到渠成般開啓,並出現空行母雲集以及許多殊勝的吉兆。
亦師亦徒
有次,在一個二十九日的晚上,欽哲仁波切在清淨正觀中,見其上師康楚化現持明成就尊吽卡啦,在他清明的覺受中接受康楚三根本意集的灌頂、教導和口傳。由於此事,岩藏密法的整個意義與重要清晰的湧現於欽哲心中。
另在一次黎明時的禪定淨觀中,康楚看見一座嚴飾的壇城。中間坐著蓮師,外相顯現的卻是尊貴的欽哲仁波切,其空色不二的光身顯示法無定相。康楚虔誠的頂禮,隨欽哲複誦持明尊日修相應法的皈依、發菩提心與七支佛事供養。欽哲在修習生起本尊,祈求加持後,將寶瓶置於康楚頭上,賜予菩提心的密灌。在智慧灌頂時,欽哲授與以佛母爲代表的覺性,然後,從其心中射出水晶,展示康楚說:“萬法本空,究竟明淨,如水晶放光,任運成就。”如此揭示之後便消失不見,繼之化現忿怒尊,即刻召喚岩藏護法,引起騷動,宛如在前。
康楚爲欽哲最重要的根本上師之一。康楚七十四歲時,欽哲向他說:“我總共有一百五十位上師,其中四位是最重要的,而這四位中僅剩您在世間,因此,我現在要向您稟告我的修證和境界,請您聽我訴說。”當康楚聽完欽哲的報告後說:“像您這樣的修證和功德,可說已如貝瑪拉密紮和蓮師一樣,達到究竟的佛果了。”(另見篇後補記(一))
宗教復興
十九世紀的西藏,教派主義盛行,門戶歧見之深,汙毀了精神生活,並造成分化,引起宗教論爭和迫害,連帶一些傳承也幾乎湮沒失傳。康楚接受了一百三十五位以上不同傳承上師的法教後,與欽哲、秋林共同發起了佛教的復興運動,稱爲“利美運動”。“利美”意爲無偏見,其目的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宗派或組織,而是將各宗豐富的內涵搜集起來,使對每個人都有利益,對於開放的心態,以及捨棄教派藩籬的觀念有很大的啓發。他們主張遵循自己的傳承努力修行,同時承認其他的教派和傳承具有同等價值而給予尊重;不貶人褒己,也不賤他尊我。參加此運動的人不限於宗教學者和行者,還有許多有才華的藝術家、詩人、醫生,乃至科學家,如米畔仁波切。
第十四世大寶法王叠求多傑影響了這個運動,同時也受其影響。他將傳承之教法授與康楚與欽哲,又將一些不共教法授與康楚。
當時,宗教上還存在著另外一個矛盾,就是精神的物質主義盛行。一些寺廟的方丈和教師關心爲廟宇建造金頂和巨佛,遠甚於佛法上的實修,因此,漸和法教失去相連。康楚因此大力提倡實修的重要性,爲自己的開悟,親身去體驗法教。重新弘揚實修傳承也是當時的復興重點之一。
五巨寶藏
康楚編寫了一套西藏佛教的重要巨著,稱爲五巨寶藏,包含五部共九十餘冊,內容爲(一)仁青特佐(Richen Terdzo)即岩藏寶藏,共六十三冊,包含歷代德童(岩取者)所取的珍貴法教。(二)噶舉那佐(Kagyud Ngak Zod)即教傳密藏,共三冊三卷論文,包含了瑪爾巴的噶舉傳承所有密續和精義。(三)雪佳佐(Sheja Zod)即全知寶藏,共三冊,涵蓋了西藏宗教、文化和歷史的所有層面。(四)嘉千卡佐(Gyacchen Kazod)即文集寶藏,共十二冊,包含了康楚所有的雜著和文章。(五)旦那佐(Dam Ngak Zod)即心密藏,共十冊,包含了八大傳承的修持法。
五巨寶藏無分別地延續了各大傳承垂危的生命,並賦以活力。它是部劃時代的巨著,也是首要且最圓滿的“利美”運動的表現。
影響
康楚所建立的灌頂和口傳的法教弘揚甚廣,它利益了包括寧瑪的噶陀、白玉、歇欽與佐欽等殊勝傳承的持有者,以及薩迦、格魯、止貢、達龍和噶瑪噶舉的弟子。經由他的慈悲及所作的佛行事業,直接、間接利益了各方衆生;他的教化爲有緣者開啓了真義的大門。
他在灌頂、修法、薈供時,奇異吉兆如甘露沸騰外溢,香味遠處可聞等,皆爲衆人所知。此外,他可穿牆無礙,在石頭上留下手足印痕,此乃因他已證入空性,不執萬法爲實有故。
康楚在圓寂前預言,他將以身、口、意、功德、事業等五種化身轉世,而意的化身將登坐主床於八蚌寺。西元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康楚八十七歲,在許多稀有殊勝的神變幻化中離開了身宅,融入法界。
康楚一生的事迹,以五巨寶藏九十餘冊來看,似乎畢生精力都投入著書造論的工作。以他無分別地弘揚新舊經續的法教來看,似乎畢生精力又都投入了傳揚佛法的工作。以前行的積聚資糧淨化,到正行的生起、圓滿次第,並伴隨無數不可思議曼達的修行來看,似乎畢生精力也都投入了泥封關房中的修行。以修復舊寺,興建新廟,到啓建一百五十座以上的盛大法會來看,似乎他畢生又投入了十波羅密的事業。無怪乎西方學者珍史密斯稱譽他爲西藏的達文西。“利美”三大師――欽哲、秋林和康楚三位至友互爲師徒,共同開啓岩藏,振衰起蔽,弘法利生,正如一千年前將佛教傳入西藏,弘揚大圓滿法教的三勝尊――貝瑪拉密紮、蓮花生大士和毗盧遮那大譯師,只是時間、劇本不同而已。
康楚從語和意的弟子,人數之多無法想像。從前、後藏到康,三地的學者、班智達、成就者,以至大、小聖士無不是其弟子,其中最主要者即爲欽哲。兩位蔣貢(文殊怙主)――欽哲和康楚的善妙名聲,在康藏各地,從淵博學者到純樸牧人,如風行草偃,無人不知,以至於今。
總而言之,康楚的佛行應驗了佛陀在《楞伽經》上的授記:
如此在於當來時 救度者其名羅卓
五種所知導師者 降臨成爲大勇士
蔣貢康楚千諾!
本文以敦珠法王的著作《西藏古代佛教史》的英文版與中文版爲主幹,並參考以下書目:
1、“Vajradhat Sun”一九八九年八、九、十、十一月分刊物“The Life of Jamgon Kongtrul The Great”
2、《了義炬》,鄭振煌先生 譯
3、《密乘解脫之道》徐進夫先生譯
4、“Densal”Vol.11No4“Jamgon Kongtrul the Great”
5、“The Life and Teaching of Chokgyur Linpa”Orgyen Tobgyal 著
6、《敦珠寧波車降生傳記》,香港金剛乘學會出版
7、“The Journey Without Goal”Chogyam Trungpa Rinpoche著
8、《三乘雜誌》第十期
9、《西藏佛教論集》,法尊法師著
10、西藏十六世噶瑪巴的歷史 孫一居士譯
本文編譯者:盧冠志,醫學院畢業,現任公職。
補記(一)
另外一個超越時空的師徒關係是康楚與大寶法王噶瑪巴。從第十四噶瑪巴開始至今,在歷代的轉世中,兩者均互爲師徒。第十四世噶瑪巴在康地旅遊時,康楚即曾與之同行擔任工作。一八六O年,噶瑪巴在八蚌寺爲第十世錫杜舉行坐床期間,繼續不斷教導康楚,返回祖普後,康楚亦追隨至祖普受教。一八六八年噶瑪巴圓寂前,將傳承交付給他。
第十五世噶瑪巴卡確多傑由康楚與欽哲正式認證,並在祖普寺爲他舉行升座大典。一八八六年,卡確多傑到八蚌寺見康楚,這位年長的學者將自己“五巨寶藏”和時輪金剛法的灌頂、教授和口傳全部授與他,並再爲他授菩薩戒。
一八八八年,卡確多傑回來繼續受教于康楚,包括梵文、星相、醫學、藝術、中觀、般若、毗那耶、阿毗達磨和彌勒五論。接著,他走訪宗薩寺,由欽哲處得到薩迦傳承的成就法選集灌頂,之後再回八蚌寺接受康楚香巴噶舉的教法。二、三年後,卡確多傑再回八蚌寺接受康楚“喇嘛貢都”的灌頂、教法和口傳,並印製康楚的《岩藏寶藏集》六十三卷。
第二世蔣貢康楚欽哲歐澤生爲卡確多傑的兒子,也是他的心子之一。第十六世噶瑪巴讓炯立佩多傑由第十一世錫杜與第二世蔣貢康楚處接受沙彌戒,後來並由蔣貢康楚授與仁欽特佐、大手印和那洛巴六瑜伽的教法。一九五六年左右讓炯立佩多傑認出了當時甫一歲半的第三世蔣貢康楚,三年後,在錫金隆德寺爲他舉行坐床典禮。從此直到一九八一年噶瑪巴圓寂前,一直如影相隨,不曾分離。
補記(二)
有關歷代蔣貢康楚金剛幻化舞的轉世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據第十四世大寶法王應欽哲的請求所寫下的文中,在印度有佛陀的侍者,也是結集佛經的啓教尊者阿難;香巴拉的第一位國王月賢(Dawa Sanpo);親受金剛薩多灌頂以及阿努瑜伽與瑪哈瑜伽續部祖師的沙珂那國王乍(King dza);龍樹菩薩的高徒提婆(聖天Arya Dewa);弘揚中觀的月稱(Chankrakirti)。時空舞臺轉入西藏後,有松真幹布王的宰相,也是創造藏文文字的圖明三博達(Tumin Sanboda);西藏第一譯師,得大圓滿心要“隴”部傳承,並證虹光身之藏族第一人――大譯師毗盧遮那;香巴噶舉的祖師瓊波那久;噶舉傳承祖師密勒日巴的如月心子惹瓊巴;薩迦四祖,如佛陀相好的薩迦班智達;甯瑪巴八大林巴之一的岩導王多傑林巴;敏多林寺的啓建者德達林巴;覺囊巴傳承的持有者多羅那塔……等等共四十二位。就這樣,一位菩薩道的力行者,以其文殊聖智,源於觀音大悲,無有疲厭地開演普賢廣行。
補記(三)
另在《敦珠仁波切降生傳記》注(五五)有如下記載:
第十九世金剛尖銳(敦珠法王之傳承)以尊貴種姓,爲香巴拉國王子,手握政權。香巴拉國之握政權王子,傳說頗有多人,如:(一)班禪,爲無量光佛化身。(二)康楚,遠爲毗盧毗那佛化身,近爲阿難尊者化身,與金剛尖銳爲三人。若以密意說之,則爲一人也。在不淨之衆生眼光觀之,猶如以繩貫珠,一個接著一個不能紊亂。而淨業菩薩,則一可化三千,三千亦能合一,亦如千江有水,則千江皆可現月。故何地需要,則菩薩隨時均可化現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