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西藏」一詞的來歷簡說 .

  
陳慶英發表在《燕京學報》1999年第六期上的文章,對「西藏」一詞的來歷進行了研究考證。文章說,今天,漢文中的「西藏」(藏文為bod-ljong)一詞是指西藏自治區(藏文為bod-rang-skyong-ljong),簡稱為西藏。對於這一名詞的來歷,能夠解說清楚的人不很多。
      7世紀吐蕃王朝興起,統一青藏高原的大部分,所以唐代漢文典籍用「吐蕃」來稱呼吐蕃王朝,同時也指吐蕃王朝所佔有的地域,有時還指吐蕃王朝的各部落。
作為族稱,「吐蕃」似乎應是藏文中吐蕃王朝的自稱 bod的對應詞。元朝統一藏族地區後,將藏族地區歸入「西域」的範圍,元朝總稱西域各族為西蕃(或寫作西番),藏族被看做是西蕃之一,所以有時又被稱藏族地區為「西蕃」,有時又異寫為「西番」,這是在地名上第一次在稱呼藏族的「蕃」字的前面加上表示方位的「西」字,是後來出現「西藏」一詞的第一步,但是「西藏」卻並不是從「西蕃」或「西番」演變來的。
  明朝對藏族地區基本上承襲元朝舊制。明末清初衛拉特蒙古固始汗聯合藏傳佛教格魯派統治青藏高原,因此清朝興起時是通過固始汗與藏族地區建立關係的。
蒙古語稱藏族為土伯特,並稱安多一帶藏族為唐古特。清朝早期的文獻稱藏族為「圖白忒」或「唐古特」,清順治帝時稱藏巴汗為「圖白忒部落藏巴汗」,稱達賴喇嘛為「圖白忒部落達賴喇嘛」,這裡的「圖白忒」即源於蒙古語的「土伯特」,而蒙古語的「土伯特」又源於「吐蕃」,即源於藏族的自稱 bod。
到康熙帝時,清朝與藏族地區的關係進一步加深,清朝逐步瞭解到藏族地區各個部分在政治、社會、民族等方面存在許多差異,各部分的名稱也不相同。除繼續用「圖白忒」統稱藏族地區外,清朝將達賴喇嘛、班禪喇嘛所居之地沿用藏族的習慣稱為「烏思藏」、「衛藏」,後來又由「衛藏」一詞演變為「西藏」。
至於清朝為什麼在沿用「圖白忒」、「土伯特」、「烏思藏」、「衛藏」等詞之後,又造「西藏」一詞來指「衛藏」地區,文章說,「圖白忒」用作地名時泛指青藏高原,不適合 用來專指衛藏地區,而「衛藏」中的「衛」字,與明清時代軍政機構中「衛、所」的「衛」字相同,也不宜用作某個地區的專名。
藏文「衛藏」中的「衛」字恰與滿文中的「西方、西方的」 (wargi)一詞的讀音相近,且衛藏地區又處在中國的西南部分,因此可能是「衛藏」一詞先在滿文中譯為「wargi Dzang」,即「西方的藏」,再從滿文譯成漢文,即是現今常用的「西藏」一詞。今查《滿漢大辭典》中,「西藏」一詞的滿文是wargi ts』ang,而「西城」一詞的滿文是wargi hecen,意為「西邊的城」;「西域」一詞的滿文是wargi ba,意為「西面的地方」。由此推測,是清朝的滿族君臣把「烏思藏」理解為「西面的藏」,稱之為「wargi dzang」,翻譯成漢文時譯作「西藏」,這樣才出現了漢文的「西藏」這個地理名詞,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