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大圓滿前行筆記-暇滿難得-5


 -噶陀堪欽阿嘎仁波切 著-索達吉堪布 譯



如果這般認真考慮,正如所謂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就會認識到,我們是依靠以往積累過福報的結果才得到現在的這個殊勝身份。“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正如華智仁波切所說的“後世決定不投生為喝酸奶的牧民、吃餅子的農民”,想到現在的暇滿從因的方面來說得之不易,必須利用暇滿人身來取得實義。

當今的經懺師們,沒有任何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境界,整天念誦儀軌,向長了一卡長毛的爛神饈上灌注變質的藥汁,翻著眼珠念著“無實之中取悉地,嘎雅悉地吽……”這種言行實在是毫無價值可言。所以說,如果利用這個由三十六種不淨成分組成的暇滿身體來修行精華正法,實現它的價值,那真的是“嘎雅悉地嗡”,也是“瓦嘎悉地阿”,還是“紫大悉地吽”。如今的這個身份,是上去下去的關鍵,好似馬口被轡頭所轉,如同選擇犏牛還是選擇鹽[1]一樣,是苦是樂當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如果你想把握住快樂,來修行微妙善法,結果下半生會比上半生快樂,中陰會比下半生快樂,後世要比中陰快樂,這才是從安樂走向安樂。誠如《入行論》中所說:“駕馭覺心駒,由樂趨勝樂,智者誰退怯?”又雲:“福德引身適,智巧令心安,為眾住生死,菩薩豈疲厭?”依靠有現福德使身體舒適,榮得種姓、功德圓滿的果位,借助證悟無我的智慧令內心安樂,現見諸法勝義離戲、世俗如夢自性,從而遠離一切輪回的痛苦恐怖,擁有安寧快樂。

如果你想受苦,那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倘若一度作惡,結果必然是下半生比上半生悲慘,中陰比下半生悲慘,後世比中陰悲慘,一直走向漫無邊際的惡趣。為此,我們務必要在如今的這個身份上修行正法,實現人生的價值,取得實義。

取得實義的方式,小士道行人知曉三惡趣是痛苦的自性,進而為了修成善趣人天果位,修行戒律所生的福德事——棄離十不善、奉行十善;佈施所生的福德事——上供三寶、下濟乞者;不動業所生的福德事——四禪四無色定,這樣一來雖然取得了小士道的實義,可那只是道的基礎,而並不是道的本體,所以並沒有取到中士道和大士道的實義。

中士道的道諦主要是證悟無我的慧學,戒學和定學作為附屬,修學珍貴的三學,雖然取得了中士道的精華,卻並非取得了大士道的精華所在。就大士道的宗軌來說,遠道因相乘,近道金剛乘,其內部也有事續、行續、瑜伽續外三續遠道,內續瑪哈約嘎、阿努約嘎近道,捷徑光明大圓滿,我們必須依靠其中任何一法來實現暇滿人身的價值,取得實義。尤其是由經光明大圓滿道,在數年數月中就能證得大虹身果位,所以要下決心由經此道來取得真義。修行時觀察、安住輪番來修,反反復複來修,分為入座和座間來修。在講到烏龜的比喻時,以大海比喻三惡趣,深不見底、廣闊無垠,其痛苦無邊無際,盲龜表示不具備取捨明目的惡趣眾生,每一百年浮到海面一次表示難以從中解脫,木軛一孔表示人天身份少之又少,被風吹動表示隨善緣所轉,這樣以比喻表示意義,觀察、安住交替來修。



[1] 如果用鹽來引犏牛,雖然失去了鹽卻得到了犏牛,如果捨不得鹽,儘管保住了鹽,卻得不到犏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