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唐亞偉教授代表著作、論文及重要成果



文章出處:中國速記網  作者:  發佈時間:2006-08-21

一、新中國成立前唐亞偉的速記思想
  194910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唐亞偉編著過兩本教材,兩部著作。兩本教材一是《亞偉速記學》,1938年出版,解放前共出12版,每版都有改進,亞偉速記學校印行。另一是《亞偉速記高級講義》,1942年出版至1952年修訂出了8版,亞偉速記學校印行。兩部著作一為《速記發音法》,1948年亞偉速記學校印行,1953年再版;另一為《速記叢談》,1948年上海亞偉速記學校印行,是唐亞偉的速記學術論文集,內收《速記正名》、《速記三要素》、《速記三階段》、《速記學習三秘訣》、《速記是一種藝術》、《速記因素的省略》、《速記與打字》、《世界速記權威格銳格博士》等文章。
  唐亞偉同志首先發表了《速記正名》。文章概括說來,速記具有下列三個特點:(一)書寫迅速(時間範疇)。(二)符號系統簡單(空間範疇)。(三)從記音入手,達到記意的目的(功效目的)。而主要特點是書寫迅速
  唐亞偉同志在一篇題為《速記發展的新階段(綱要)》中說速記速記學的概念變化,指出,速記是應用語言學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屬於資訊學科。由於語言學和資訊學科的不斷發展,速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都發生了變化。現有辭書只是簡要解釋了手寫速記,卻未提機械速記電腦速記。唐氏認為,手寫速記是用簡單符號和縮寫方法記錄語言的;機械速記是用多鍵並擊的打字方法記錄語言的;真正的電腦速記是用聲音識別的輸入方法記錄語言的。速記的本身是技術,也稱速記術、速記法。速記的理論研究是速記學。速記學是從速記術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這些理論又指導速記術的進一步發展。速記的概念變化了,速記學的概念也必然相應地發生變化。唐氏還認為,速記學的研究範圍在擴大。速記理論工作者不僅要研究與速記學有關的語言學、符號學、文字學、形式邏輯、辯證邏輯……,而且還要研究資訊理論、數理語言學、數理邏輯、系統論、電腦語言……等。
  唐亞偉在《速記叢談》一書中,提出的速記學術觀點,主要有:
  (一)速記正名
  速記,在中國最早叫做快字,在日本,最早叫做寫言術,在古代希臘、羅馬叫Tachygraphy,現在歐美叫短寫法Shorthand)。我們通用的速記兩字,是外來詞,原為一位日本記者矢野文雄於明治十七年(1884)最早提出,相沿引用,成為定名。
  速記≠音符;
  速記≠文字。
  速記是什麼?唐亞偉認為:速記的內容最少須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簡單的符號的運用(空間觀念);2.短時間內,迅速表達(時間觀念);3.記錄人類語言(功效目的)。此三者相互為用,相因相成,缺一便不能成為速記學。因此,我們對於速記的命名,亦當顧及這三方面,不可偏廢,自屬定論。  (二)速記三要素
  形、音、義是速記符號的三個要素,是速記建立的三個基點,也是速記運用的三方面:
  1.論屬性:是物理的,是生理的,是心理的。
  2.論作用:是速記的外圈——形式,是訴諸視覺的一種符號;是速記的裏圈——內容,是訴諸思維的一種作用;是速記的中圈——媒介,是訴諸聽覺的一種波動。
  3.論關係:為主體,為目的,為橋樑。三者相互為用,關係密切。
  4.論發生的次序:記錄時,最先有,其次發,再次錄。譯讀時,卻正相反,最先看,其次辨,再次得
  5.論分量:形、音、意三者在速記學習階段中,有增減。初階時,三者並重,即一形、一音、一意義;進階時,僅少形、少量音,即可表示多數的意義。
  (三)速記三階段
   “寫、譯、理是速記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也可以說是速記完成的三個步驟。
   ,指聽寫或默寫;,是譯讀或譯文;就是整理。
  1.論性質:是速記中的攝取階段(攝取語言資訊);是速記中的表現階段(表現語言資訊);是速記中的美化階段(美化語言資訊)。
  2.運用上:是速記中偏重於的階段(最受客觀條件——時間的限制),是速記中偏重於的階段。
  3.論順序:寫、譯、理的順序有兩種:
  (1)一般的:寫(速符)→譯(漢字)→理(漢字)。
  (2)進步的:寫(速符)→理(速符)→立(漢字)。
  (四)速記學習三秘訣
   “練習、練習、再練習,是速記學習的三個秘訣。是表明練習連續性習慣性
  第一個練習,是練習符號的準確。速記符形簡單,分別細微,如果學習之初,沒養成書寫準確的基礎,則以後應用,必困難叢生。符號的長短相似,大小不分,斜度錯誤,筆順顛倒,勢必無從翻譯,全部文稿將盡成廢紙。
  第二個練習,是練習符號的純熟。速記的應用,著重在技術的熟練;因此,熟練的學習,應反復多次不斷進行,日復一日,月複一月,自然達到理想的境地。
  第三個練習,是練習符號的簡略。速記者在運用一般速記達到手腦合一、靈活一致的階段以後,便需鍛煉省略方法的應用。唐亞偉認為,速記的省略,是速記學術的精深階段,也是超速度養成的必需條件。一線一音的理想,只是速記的小學一線數音的追求,才是速記學術的最高學府。我們如何運用最少的符號,保留下最多的語言,這是速記研究者應該發掘的最大礦藏。
  (五)速記是一種藝術
  速記不但不是一種機械的學術,而且還是一種活潑的藝術。所以一個成功的速記人,應該具備藝術的頭腦,豐富與洋溢的生命力,而不斷地去努力個人的進修;決不是機械地、庸俗的作個答錄機似的去處理速記的文稿。
  速記方面,雖然許多演說家出口成章及用不著修辭剪裁,就是一篇美的文章。但出口成章的人,畢竟是少數;在語言當中找一篇出口成章的文章,比要找一副天然的圖畫更難。因此,速記人必須具有藝術的頭腦和手腕,將速記稿經過美化和再創造後,才能達到速記的最後目的。
  速記學者再創造的過程中,第一,要;第二,要;第三,要
  (六)速記是活的東西
    “速記是文化的武器,速記人是文化陣營裏的飛行軍。這是亞偉速記學校教室牆壁上的橫標。
  唐亞偉認為,速記學常在生長變化和新陳代謝,它是一個活的東西。隨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而生髮無窮,因為語言是速記的內容,有內容才能決定形式,才能產生方法。語文是活的,隨時的繁榮孳長。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聽到或想到許多新的名詞,同時又有許多名詞被淘汰了,這樣便將如一切生物一樣,永遠替換著新細胞,新的生命,使它成為一個活的東西。
  二、學術報刊入選論文
  1.《速記研究資料》和《速記知識》是純理論刊物。其主要論文有:《速記的機械化、電子化問題》(唐亞偉)、《速記與文字改革的密切關係》(唐亞偉)、《汪怡先生遺著中的三篇自序》及《汪怡速記之研究》(唐亞偉)。
  2.《學習與研究》發表的主要論文有:《速記應用於辦公室現代化》(唐亞偉)、《我國速記九十年發展概況》(唐亞偉)。
  3.《速記世界》(武漢版)發表的主要論文有:《速記為革命工作服務》(唐亞偉)。
  4.《速記之聲》報有關速記論文:《漢語頻率統計的發展趨勢和速記現代化問題》(唐亞偉)、《書寫技術現代化問題》(唐亞偉主講)。
  5.《速記與寫作》發表的主要的速記論文有:《如何完善我國的速記教育》(唐亞偉)。
  6.國內主要報刊(非速記專業)發表的與速記有關的文章有:《從速記看拼音文字的優越性》(唐亞偉,《中國語文》1953年第11期)、《中文拼音快速寫法》(唐亞偉,《文字改革》1959年第4期)、《漫談答錄機和速記機》(唐亞偉等,《群眾文化》1981年第4期)、《<中文拼音方案>和速記》(唐亞偉,《文字改革》1983年第2期)、《漢字鍵盤輸入用通用詞語集》(中國中文資訊學會漢字編碼專業委員會、中國標準化資訊分類編碼研究所編,唐亞偉等19人審定,199247日)、《中文速記中文卡及其編碼》(唐亞偉等,《第三屆中文資訊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199210月)、《亞偉中文速錄機的誕生與應用》(唐亞偉,《中文資訊》1994年第5期)。
  三、中國速記史的研究
  1984618日,唐亞偉等編制的《中國速記年表》發表。該表按早期(1896—1910年辛亥革命前)、中期(1911—1949年,這期間又分為1911—1937·事變以前為中國前期段和1938—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為中後期段)、近期(1950—1984年,這期間又分1950—1976文革以前為近前期段和1976—1984年為近後期段)為縱向欄目,以正圓派、葉子派、橢圓派、斜體派、綜合派、字母派及其他為橫向分別列出了各速記方案的名稱、作者姓名等,一目了然。
  四、速記方式理論的研究
  專用鍵盤的電腦速記機
  對於國際上使用的專用鍵盤速記機,我國雖然已有一些中文設計方案,但一直未正式開發成功。迄今為止只有亞偉中文速錄機1994年開發成功,正式推出。填補了我國電腦速記機的空白,成為我國第一代電腦速記機。其原理如下:
   “亞偉中文速錄機是由中文手寫速記發展而來的。亞偉速錄機設計思想是從50年代開始的,當時唐亞偉認為手寫速記必須向機械化速記方向發展,並立即動手對人腦潛力和手指功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經過他研究發現,人腦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一般人所用到的腦力只不過是全部腦力的4%左右,如果人腦的潛力能夠發揮到10%,就會成為了不起的人才。
  亞偉中文速錄機的編碼設計,就是根據以上原理,充分發揮人腦的巨大潛力,以及手指活動的生理功能。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手指活動能促進人腦的發展,右手活動促進左腦發展,左手活動促進右腦發展。如果兩手並用,可以左右腦同時發展,而且左腦+右腦的功效,並非常規的112,而是左腦或右腦發揮作用時,加到另一個半腦,產生的效果往往是它的10倍。
  亞偉中文速錄機採用專用鍵盤,只有24個鍵位,兩手各操作12個鍵位。多鍵並擊就是充分發揮人腦的潛力,用手指促進人腦的發展。一隻手可以同時打幾個鍵,輸入一個完整的音節(一個漢字)。漢語共有410多個音節,兩隻手同時並用,可以一下打出兩個不同音節(一個雙音詞)。如果每分鐘打100擊,就可輸入200個音節(漢字),其速度已經超過一般漢字輸入方法。如果加上省略方法,其速度更為驚人,何況多鍵並擊。擊鍵次數較少,勞動量大大減輕,可以長時間工作,而不感到疲勞。
  亞偉中文速錄機的編碼,是以我國規範化的《中文拼音方案》為準則,以普通話為標準,聲韻碼的鍵位安排,儘量符合手指活動的生理要求,使頻率較高的音碼對應較靈活的手指,經過大量測試的資料證明,其靈敏度,以食指、拇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為序。鍵位碼組合,儘量以音節的頻率高低,合理安排、科學組合。這也充分說明了編碼組合的合理性。
  亞偉中文速錄機編碼,在經過反復驗證以後,又對一般人的手指活動範圍,進行了精心的計算,設計出既符合男士操作又符合女士操作的專用鍵盤,按手指活動範圍,鍵位分為上中下3排,上、中排各10個鍵,下排4個鍵,共計24個鍵位。每次擊鍵,以每組手指全部抬起為一擊,並且自動空格,這樣就可以字詞分明,便於識別。
  亞偉中文速錄機的編碼,由於採用拼音的輸出方式,真正實現了由語言流形成漢字流的無障礙聽打、想打錄入。錄入人員完全是聽音打音,不受字形、筆劃的影響,錄入速度較快,也不受語言速度快慢的影響。錄入的勞動強度低,不受錄入時間長短的影響,可以長時間操作。
  亞偉中文速錄機編碼不僅獨創了一系列音節、詞語碼、功能碼和省略碼,還借鑒了手寫速記以及其他錄入方式的一些有點和特點,如:
  (1)亞偉中文速錄機可以簡捷地錄入阿拉伯數字、拉丁字母、數位記號以及標點符號;
  (2)亞偉中文速錄機可以進行高頻常用詞語的省略和高頻同音字詞的定型化,使錄入的速度和準確性提高;
  (3)亞偉中文速錄機可以獨立進行檔的編輯和校對,並可同時與電腦通用鍵盤同時操作,為錄入人員提供更便利的編校手段。
  總之,亞偉中文速錄機的編碼是以科學化、實用化、規範化為原則,經過長時間反復思考、調查、研究、擬定、修改、實驗完善而成的。
  五、速記方案百花齊放  1949 唐亞偉《亞偉速記學》(12版修訂本)
   橢圓、拼音
  1952 唐亞偉《亞偉速記學》(修訂18版)
  橢圓、拼音 
  唐亞偉《工農化速記方案》
  斜體、拼音
  1953 唐亞偉《速記基本教程》 橢圓、拼音
  1959 唐亞偉《中文拼音快速筆記法》 字母式
  唐亞偉《中文拼音簡易筆記法》 字母式
  1968 唐亞偉《五線譜式速記》 方位式
  唐亞偉《漢字快速筆記法》 漢字式
  1978 唐亞偉《示波式速記法》 綜合式
  1980 唐亞偉《速記講座教材》 橢圓、拼音
  唐亞偉《打字速記法》 字母式
  唐亞偉等《速記函授教材》 橢圓、拼音
  1981 唐亞偉等《三Y式斜體速記》 斜體、拼音
  1982 唐亞偉等《群眾速記》 橢圓、拼音
  1985 唐亞偉等《速記函授講義》(修訂本) 橢圓、拼音
  唐亞偉主編《速記技術》 橢圓、拼音
  1986 唐亞偉主編《速記基礎知識》(電視講座教材) 橢圓、拼音
  1994 唐亞偉主編《亞偉式中文速記》 橢圓、拼音
  唐亞偉主編《亞偉中文速錄機培訓教程》 字母、拼音
  1995 唐亞偉等《漢字簡明速記法》 漢字、符號
  六、一本速記學術研究的重要文集《中國速記學苑》
  唐亞偉主編的《中國速記學苑》,19907月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共37萬字。它是我國速記史上出版速記理論著作唯一一部理論性、系統性的速記文集,是我國出版的一部大型速記理論研究專著,是我國關於速記學術理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七、獲獎勵情況及重要成果
  1934  創案亞偉中文速記。
  19538  召開創研工作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國斜體速記方案草案,同年,設計出最早的中文拼音速記機方案。
  197911月,發表《中文拼音打字速記法》並改進了教學。
  1994年成功研製發明亞偉中文速錄機
    2004
527日獲得國際速聯終身成就獎。
    2006
年亞偉中文速錄機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