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9th, 2006
她叫王玉哲,是第一個坐在毛主席身邊做記錄的速記員
“我們國家一窮二白,像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記錄並把它整理出來的第一人也是王玉哲
在毛主席身邊當速記員的日子
在大連南山街的一處普通民宅裏,住著王玉哲老人。很多人不知道,幹了一輩子老編輯的她在年輕時曾經做過一份特殊的工作——給毛主席當速記員,這份工作讓她一生回味。記者在聽她講述那段經歷之前,老人先拿出了一遝橫格紙、一支削好的鉛筆,認真地演示起了當年的速記符號——“‘毛澤東’就是這樣寫,‘逝世’就是這樣寫,‘30周年’就是……”這些像豆芽菜一樣的線條,或高或低地分佈在橫格紙上,打眼一看,密密麻麻地有點像“天書”。記者不認得那些符號,只從老人下筆的迅速、熟練,就可想像她當年的速記速度。
“主席說話語速適中,富有節奏,比較好記;記周總理的講話也容易,但是彭真的山西話最不好懂……”王玉哲老人一件件地觸碰自己人生中塵封已久的往事,特別是回憶和毛主席接觸的點點滴滴,她依然非常激動。隨著她娓娓道來的講述,我們仿佛也被帶到了半個世紀前的那段歲月。
秘密派往中央 擔任速記員
1952年秋天,剛滿16歲的王玉哲還是瀋陽女三中的一名普通學生。就在準備上高中的時候,組織上通知已是團員的她成為“青年學生參軍參幹”的一員,到當時的東北人民政府機要速記班學習。“我當時也不清楚什麼是‘速記’,只是知道這是一項很光榮的任務。整個東北總共選了不到20人參加。我想,組織上找到我,可能是我當時寫字比較快還是名團員的緣故吧。”
王玉哲介紹說:“速記是一種用特別簡單的記音符號和詞語縮寫符號迅速記錄語言的方法。符號的設計,各家不同。”她學習的是汪怡速記法,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央內部的各大重要會議記錄使用的都是這種方法。汪怡速記法是一種音節直配式漢語普通話速記法,音符總數397個,是由6張不同方向的葉子圖形分出來的速記符號。她當年參加培訓班,從最簡單的中文拼音a、o、e以及阿拉伯數字1、2、3開始學起,一遍遍重複地練習,直到能讀、會寫那500多個線條。學習班畢業後,王玉哲開始為當時東北局政府的各大重要會議做記錄。
1954年,全國開始撤銷各大局,當時在東北人民政府以及東北局的很多年輕人就被組織保送去上大學。一心想繼續讀書的王玉哲,天天等著上級下發的保送通知書。可是,她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等去也沒見到通知書,眼看著局裏的年輕人基本都有著落了,渴望上進的王玉哲再也等不了了,她找到領導問清原因。原來,組織一直沒有安排她去上大學,是因為有一項更為重要的工作在等著她——去中央辦公廳做速記員,但是一定要保密。一想到馬上就要見到敬愛的領袖毛主席了,只有18歲的王玉哲心裏樂開了花。
為做好速記員 模擬領導人講話
來到中央辦公廳報到後,王玉哲接受了更為嚴格的訓練。以前在東北局工作時,她的速度為每分鐘170字左右,只能應付一般語速的記錄,並且還只能聽懂標準普通話發音。考慮到中央領導人的說話方言比較多、會議記錄任務比較繁重,王玉哲繼續努力著。除了研究學習領導人的不同方言外,每個成員還會輪流模擬領導講話,其餘的人在下面記錄。
在實際會議記錄中,速記工作往往遇到許多困難,主要是理論、知識和語言方面,如歷史、軍事、文藝、古文等都可能碰到聽不懂、記不下的情況。重要領導人的講話,如記不下來,事後不可能再問。所以,要求速記員加強學習。此外,對保密、紀律方面的要求也很嚴。速記員使用的稿紙都標有編號,不能隨便丟棄,即使是平時練習的紙張,也要統一上交、集中銷毀。遇有任務,不能隨便打聽內容,聽從速記室安排。一般是兩人一班兒,由於精神高度集中,必須記半小時換一次,以便趕快整理成文稿,會後兩稿合成一份較完整、準確的稿子。速記稿不保留,因為別人看不懂。如果是毛澤東講話,稿子翻譯整理出來以後,先由各層領導逐級審查核實,最後將定稿工整地謄寫後放入中央辦公廳的資料室存檔。
王玉哲回憶道:“毛主席的鄉音較重,開始聽不懂,不好記,後來聽熟了,覺得挺有節奏感;彭真的山西話實在不好懂;謝覺哉的湖南話也不好聽懂。不過漸漸地也就適應了,後來我的速度提高到每分鐘220字,可以靈活應付一切會議記錄了。”
王玉哲和毛主席第一次的近距離接觸是在1955年的那次全國政協會議上。除了速記工作,王玉哲還在禮堂簽到處擔任迎賓員。
“那時由於各位首長需要出席的會議很多,為了方便統計每次會議到場的人員名單,中央辦公廳發給首長們一遝像現在的飯票一樣的出席條,每到一處會議,就撕下一張,然後寫上名字交給迎賓員。那天我當迎賓員時,還未見到主席的人,就遠遠地聽到了他爽朗的笑聲。隨著主席的腳步聲離我越來越近,我的心跳也在加速。他向我走來,不慌不忙地撕下一張簽到條,工工整整地寫下‘毛澤東’三個字後,將紙條遞給我,並微笑著問道:‘還有什麼程式嗎?’我趕緊答道:‘沒有了,主席。’其實,這個簽到的程式,主席本來沒有必要自己做的,完全可以交給秘書們處理,可是他還是親自認認真真地完成了。臨走時,他還告訴我‘你辛苦了’。聽了這句話,我激動得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打破速記員規定 坐在主席身邊定
王玉哲與主席的第二次面對面接觸還是在一次會議中——1956年1月26日召開的全國最高國務會議。也許我們對這次會議的名字沒有太多印象,但是對毛主席那句經典的“我們國家一窮二白,像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你一定不會陌生,這句話就出自這次會議,而第一個記錄下這句話的人就是王玉哲。
這次會議是在下午3時舉行的,王玉哲和另外一名同事一直坐在主席臺的右側輪流記錄。大約到了晚上6時,會議暫停休息,首長們和工作人員在會議室外的回廊裏用便餐。“當時,我正在一邊吃點心一邊和同事聊天,隱隱地看到遠處有一個高大的身影向我們走來。看著像是毛主席,但是我沒敢確定。後來那身影越來越清晰,我定睛一看:真的是毛主席!我嚇壞了,因為當時我滿嘴塞得都是點心,趕緊囫圇咽了下去。這時,主席已經主動伸出他那寬大的手掌和我們握手了。”
王玉哲描述著當時的情景:
“小鬼,你們多大了?來這裏做什麼?”
“剛滿20歲,主席。我們來給您講話做記錄。”
“能聽懂我的話嗎?”
“能聽懂。”
“我說話快嗎?”
“不快。”
“聽不清就坐到我身邊來。”
“說完,主席就笑著走開了。一聽主席允許我坐到他的身邊做記錄,我受寵若驚。趕緊找到辦公廳的領導去請示,領導欣然應允。會議復會時,我就真的壯起膽子坐在了主席身邊。只記得我一落座,主席就沖我慈祥地點頭微笑。也許是受到主席的鼓舞吧,那天的會議記錄我完成的非常順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記錄中,竟然忘記了自己是坐在主席的身邊。直到會議結束時我才知道,我居然是第一個坐在毛主席身邊做記錄的速記員!這在以前是不允許的,而我卻榮幸地成為了第一人。”
會議結束的當晚,王玉哲興奮得一夜都沒合眼。一想到主席能主動伸出手和自己這樣的“小鬼”握手,再一想到能夠幸運地坐到主席身邊做記錄,年輕的王玉哲內心激動得無以言表。那一夜,她鼓起勇氣寫下了人生第一份入黨申請書。
後來,工作出色的王玉哲響應“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暫時離開速記員的崗位,來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俄語。畢業後,她做過政府公務員,也當過記者、幹過編輯,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重返速記員的崗位。
1990年,王玉哲在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退休。王玉哲說:“我這一生幹過最有樂趣的工作就是速記員,特別是為毛主席做速記員的那段經歷影響了我的一生。也許現在的年輕人會覺得我這番話有點空,但是正是主席那種平易近人的處事風格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Posted in 未分類 | 1 Comment »
3天掌握1學期單詞並不神
七月 14th, 2006
上週一,新聞晨報、易思教育即將在7月13日舉辦中學生增效減負學英語訓練營、“3天殲滅1學期單詞”訓練專案招募學員消息發佈以來,激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數千名家長或打電話或前往靜安、虹口訓練地點報名,迫切希望深入瞭解訓練營的更多情況。近日,記者就家長熱切關心的7大問題採訪了營員訓練負責人、易思學習法創立者徐國明。
3天真能“殲滅”1學期單詞嗎?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來參加訓練營,但是他們也擔憂:3天真能“殲滅”1學期單詞嗎?
■儘管上海中高考考試大綱要求的英語單詞是全國最多的,但也不是多得束手無策。據統計,一個學期屬於中考、高考大綱的單詞一般在150—300個之間。高一牛津英語上冊單詞最多,有近500個。所以,除高一牛津上冊單詞挑戰難度較大以外,其他年級都沒有太大的問題。由於我們習慣了將這幾百個單詞放在一個學期零零散散地學習,所以一聽說要集中學習就覺得不可思議。
四大措施如何提高保險係數?
●訓練營用什麼方法確保多數學生挑戰成功?
■我們採取四大措施確保效果。首先,對每個同學進行測試摸底,根據摸底結果,確定個人的生詞庫,再為每個學生製作一個個人專用的速記辭彙表。第二,對學生進行科學記憶方法、記憶習慣訓練。我們在研究心理學記憶規律和英語詞彙學習規律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以熟記新、說文解字”的單詞速記基本功訓練。第三,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效率。一個單詞的記憶基本上包括“讀音找熟詞、聯想、默想、回憶”四個步驟,因為我們在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優化的學習程式,學生的時間利用率相當高。第四,不斷看到學習進步。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讓學生每10分鐘訓練、每節課訓練、每半天訓練、每天訓練都看到自己進步。
方法對絕大多數學生有效嗎?
●雖有四大措施,但是很多家長關心:這個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用?
■我剛才的話說得很清楚:幫助學生3天殲滅1學期單詞絕對不是教學生幾個絕招。我們通過對學習材料減負、對學習能力增效、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積極性等諸多方面,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證明,我們的方法對絕大多數單詞記憶效率低下的學生有明顯的幫助。
對初三、高三學生3天能解決多少問題?
●很多准初三、高三生的家長想知道:三、四年的初、高中拉下的生詞那麼多,三天能解決多少問題?
■學好英語突破在辭彙、提高在閱讀、成功在聽說。中考考綱單詞有1678個,高考考綱單詞有4000多個。如果以前學習留下的漏洞太大,當然不能期望三天全部解決。但是,有了專用速記辭彙表,掌握了高效率方法,激發了學習興趣,餘下的單詞就不成問題。我們希望,參加訓練營的學生能將單詞問題在暑假裏解決,開學後集中精力提高聽說讀寫能力。
為什麼說初預、高一學生受益最大?
●准初中、高中生是否需要參加訓練營?
■小學英語對單詞要求很低,初中英語則對單詞要求比較高。如果還像小學一樣不背單詞,初中英語就難以跟上。從牛津英語來看,奠定高中英語的辭彙基礎是在高一,高一學年的單詞占整個高中階段新學的考綱中單詞的60%—70%。如果高一沒有打好辭彙基礎,高二、高三就很吃力。從報名參加訓練營的學員情況來看,很多即將升初預、升高一的學生和家長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會不會訓練結束後單詞就遺忘了?
●很多家長擔心,參加訓練營期間單詞是記住了,會不會訓練營結束沒多久就忘記了?
■有記憶就有遺忘,這是學習的基本規律。參加這個訓練營學到的東西也會遺忘。由於我們注重學習時記憶的深度和聯想廣度,所以,學生的記憶具有記得深、記得牢,遺忘少、遺忘慢、遺忘之後恢復快的特點。
英語訓練營就是死記硬背單詞嗎?
●有人擔心,英語訓練營就是死記硬背單詞,真的是這樣嗎?
■這次訓練營其實是一次大型的科學教學方法的實驗。就記單詞來說,我們不是死記單詞,而是將單詞速記,活用訓練和聽力、口語訓練相結合;通過解決單詞問題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我們預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在大幅提高記單詞能力的同時,也會體驗到巨大的學習樂趣。
Posted in 未分類 | No Comments »
如何克服“任務型教學”的誤區
七月 14th, 2006
“任務型教學”(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即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也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動力,把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學會“用語言做事”。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目前,“任務型教學”在不少國家和地區比較盛行。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地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都提出“任務型”教學途徑。進入21世紀後,國家教育部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並以學生“can do”來描述各級目標要求,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在“做中學”,要求教師避免在課堂上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式,並建議各級學校和英語教師採用與新課標理念相匹配的“任務型”教學途徑和教學方法。
與傳統英語教學相比較,任務型英語教學不僅吸收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優點,而且充分顯示出其鮮明的特色。首先,它強調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內化,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與自我價值;其次,它從理論上協調和平衡了傳統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語言形式與意義,發展了師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提高了語言的流利性、準確性。
當前初中英語實施“任務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誤區
任務型教學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完整的知識結構、反思教學的研究方式,通過有意義有價值的課堂任務設計,為學習者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但是,由於教師自身能力素質的原因,對任務型教學理解不夠正確,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偏差和誤區。主要表現為:
首先,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實際,將任務絕對化。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要求學生完成任務之前,缺乏必要的準備環節。即在沒有給學生呈現完成任務所需的語言知識的情況下,便讓學生倉促接受“任務”,致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難以開口或無話可說,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在分配“任務”前,教師沒有介紹任務的具體要求或對“任務”說明不夠清楚,導致學生一頭霧水,不明就裏,使課堂教學經常出現“斷線”現象。究其原因在於,不少教師錯把任務型教學誇大理解為完全以學生自我為中心,任其隨意發展,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一些必要的知識傳授、語言訓練及任務交代等一些進行任務型教學的必要準備工作。
其次,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必要的分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流於形式。
在任務型教學過程,兩人結對和小組活動是其主要的教學活動形式,採取這種活動形式目的是為了解決大班教學兩級分化問題。但事實上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所進行的小組活動僅僅是機械地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科學的管理和必要的分工,只是為做而做,為演而演,其結果是“放得開”卻“收不住”。從表面看課堂氣氛熱熱鬧鬧,實際上卻是亂烘烘一團糟,從“滿堂灌”的極端走向了“滿堂動”的另一個極端。
第三,教學環節僵化機械,任務環節的實施過程程式化。
在進行任務型教學時,不少教師為了追求任務環節的完整性,常常會出現簡單機械的按部就班,缺乏有針對性和靈活性的錯誤。例如:在彙報任務結果時,不管大班多組的實際困難,也不管課堂節奏和效率如何,機械地要求十幾個小組輪流過“堂”,而當某個小組在彙報任務完成的情況時,其他小組卻在漫長的聽彙報的過程中無事可做,或開小差或做其他事。
克服初中英語實施“任務型教學”誤區的若干思考
首先,在大班進行任務型教學時,一定要從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出發,力求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若干小任務,使之形成階梯式推進的“任務鏈”,並努力確保任務的可操作性和教學步驟的完整性,從而使課堂教學節奏張弛有度,容量適度。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兩人結對這種活動形式,因為相對於大班教學來說,兩人結對的形式是一種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組織形式。
其次,要加大對小組活動的組織、管理和控制,積極嘗試有效的組內和組際間的評價辦法,對學生的口頭問答,課堂上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出過程性評價,突出激勵、反思總結的功能,從而真正啟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保證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落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通過改變過去的以考試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做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激勵,建立自信,感受成功,並自覺地將其化為繼續學習的動力,從而達到提高英語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預見到大班多組彙報任務結果時可能出現的種種後果,並靈活機動地採取行之有效的變更措施,以確保彙報結果的有效和高效。在聽取小組代表彙報結果的過程中,教師可給其他小組學生增加聽後速記的具體要求,使聽和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有事可做的同時,逐漸形成自己一定的學習策略,並可對其記錄情況進行抽查。當時間不足,難以讓全部小組參與彙報的情況下,則可靈活採用點單號組、雙號組,或臨時抽號定組等辦法來決定部分小組參與展示結果,也可讓學生之間自主確定展示組別,從而調動組際間競爭和交流的積極性。
Posted in 未分類 | No Comments »
速記服務市場“錢”景無限
七月 14th, 2006
傳統的手寫速記正在被電腦速錄取而代之。據業界推測,武漢電腦速記服務市場預期規模可達3000萬元。
日前在武漢軟體職業學院舉辦的一次公益演講中,我國專業電腦速錄服務創始人唐可為稱,速記服務市場正在成為一種新興行業。目前,北京、上海等地的速錄人才缺口上萬。
傳統的手寫速記,記錄後的稿件是一個個類似蝌蚪的符號,且需要轉化為文字。而電腦速錄,使用專用鍵盤,能保證完全與說話同步,做到“話音畢,文稿出”。電腦速錄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類會議、網站訪談等。
武漢亞偉速錄培訓公司負責人陳順威估計,武漢目前每天召開的有潛在電腦速錄需求的會議或場合約在80到100場之間,如各類新聞發佈會、產品發佈會、庭審、電視臺字幕等。按市場均價1000元/場計算,其市場規模一年可達3000萬元。
據瞭解,目前在漢正式登記的速記公司屈指可數。面對巨大的需求缺口,一些職業學校如武漢市司法學校、武漢職業技術學校等,均已專門開設速錄專業或課程。
Posted in 未分類 | No Comments »
速記業發展要的不僅是速度
七月 14th, 2006
在“速度”的光環下,我們也看到了速記行業相關標準及管理條理的缺失,這讓我們對速記行業的發展多了一絲擔憂,害怕她跑得太快,把自己跑丟了,把自己跑到死胡同裏去了。
速度,速度,速度!對於速記師來說,速度就是他們的職業標誌,而對於“新興”的速記行業來說,速度則意味著生存和發展。
近年來,市場上對速記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大,專業速記人才的巨大缺口,促使速記行業急速興起。許多速記相關業務猶如燎原之勢,正在各地悄然興起。
但是,在“速度”的光環下,我們也看到了速記行業相關標準及管理條理的缺失,這讓我們對速記行業的發展多了一絲擔憂,害怕她跑得太快,把自己跑丟了,把自己跑到死胡同裏去了。
無證也上崗
目前,速記行業還缺乏統一標準,行業概念模糊,經營操作不規範。
記者在採訪時,問到關於參與商業速記服務的最低技能水平時,接受採訪的業內人士答案各不一樣。客戶在選擇速記服務時,也往往苦於無所依據,只能隨機性地選擇一家速記公司,通過現場演示作為選擇參考。
廣州某公司速記師王小姐坦言,目前,證明速記師技能水平的技能證書就有兩種,一種是由中國速記協會頒發,另一種由各省職業鑒定指導中心進行鑒定。當問到權威性比較時,她笑言,現在去給客戶提供速記服務都不需要證書,考不考都可以。
據記者瞭解,由於中國速記協會的技能鑒定受地域限制(協會在北京),其他地區學員只能在其授權單位進行網路測試,考試公正性難免遭質疑。而各省職業鑒定指導中心由於參與鑒定的時間較短,還處在成長摸索階段。
培訓來錢快
速記行業的發展尚處於初級階段,速記公司的經營大多不規範。目前,大多速記公司是小本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監督。據王小姐介紹,廣州現在的速記公司僅有三到四家,而且規模小,員工人數大多在3-4人。由於缺乏大的資本和人才注入,速記公司一般只是維繫現有客戶,並進行操作相對簡單的培訓工作,鮮有精力去開拓新市場,開發新客戶。
人才的缺口,使培訓成為速記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培訓的人才,公司部分留為己用,部分流向市場。廣州浩眾速記公司的資深速記師吳政華在接受採訪時介紹,由於速錄師門檻較低,速錄師尤其受中低學歷人士追捧。另一方面,成為中級速錄師培訓期一般需要六個月,培訓週期較長;由於就業前景優越,培訓費用相對較高,整個培訓期費用3500元到5000元不等,因此,培訓速錄師已經成為部分速記公司的重要盈利來源。
速記行業在廣州真正興起也不過兩年左右。隨著各種會展經濟的興起,對速記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受方言和地域文化影響,北京、上海等地的成熟人才往往難以在廣州生根,廣州市場主要是以本地培養為主。
吳政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擔心,目前的速記公司,大多專業水平不高,缺乏行業自律,對市場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少數急功近利的速記公司瞄準速記人才供不應求的特點,大開培訓班,聘請的培訓老師往往專業水平不高,缺少經驗、責任心,致使許多學員蒙受損失。
速度不是關鍵
“現在速記師的培訓起點看似較低,學歷要求高中畢業以上,實際要求不低。”資深速記師吳政華一語道破。
首先,它的學習過程比較枯燥,特別是後期,打字速度是一點一點上去的,還不能中斷,每次進步都是一道坎,對人的毅力和耐性都是非常大挑戰。
其次,工作強度大,對速記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高,因為一般會議都是連續幾個小時,速錄師必須時刻保持精力集中,甚至中途連廁所都不能上。
此外,現在需要速記的會議往往是某一行業的專屬會議,速記師要聽得懂很多專業名詞,才能打出來。這對速記師是一個比較高的要求。當然,對於速記師個人來說,做多了會議速記,也是一個自我提高。
目前我國各大法庭都已經擁有具備專業法律知識的速記師,隨著市場細分,以後還會出現專業的英語或其他語種速記師,或某一行業的專屬速記師等等,這就對速記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化要求。成為一名優秀的速記師,要求的不僅僅是速度。
吳政華最後表示,速記行業是一個有遠大前景的行業,不少年輕人都想進入這一行業,不過想真正入行,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行,靠一時的激情,往往只能以失敗告終。
[行業紀實一]入門容易出師難
近日,在廣州某速記公司學習速記的吳桐回到了家,家人無論怎麼催促都不願再回公司將剩下的課程學完。高中畢業後,吳桐就不願再繼續深造,這一直是家人的一塊心病。
大概半年前,吳桐的父母從報紙上獲知速記公司招聘學員的消息。當時,速記行業剛剛興起,加之起點要求低,吳桐父母如同抓到一根救命草,迫不及待就將吳桐送進了廣州某速記公司參加為期半年多的系統培訓。公司承諾,培訓結束後,公司可提供就業機會,月薪最低也在3000元以上。四個月過去了,事情似乎並未如吳桐父母所願。
吳桐告訴記者,速記師的前景看似好,待遇也豐厚,但這個過程太艱難,因為學習速記,除開前期的知識學習,後面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通過機械的練習加快打字速度,太枯燥。速記公司當初所描繪的美好景象,現在對他而言,如同鏡花水月。
據調查,像吳桐這樣半途而廢的學生速記,在整個培訓學員中的比例相當大。其培訓老師也表示,每期學員能堅持學習至上崗的僅占到三成。而且,速記是個比較特殊的行業,一旦無法學成,前期投入的精力和財力等於白費。
[行業紀實二]為了看明星學速記
另一位在學的學員彭小姐則告訴記者,她剛剛高中畢業就來學習速記了。當初學速記的原因很單純,因為可以看明星,跟很多大人物近距離接觸。對行業熟悉後,對其前景還是非常有信心。目前她已經進入高級班的學習,雖然很枯燥,但相信自己的意志可以戰勝任何困難。
[鏈結]何謂“速記”?
提到速記,很多人不明白,想到的仍是打字員。其實不然,速記即快速記錄。早期速記是用手寫記錄,通過有代表意義的符號實現快速記錄。直到1993年,我國速記專家唐亞偉教授發明亞偉中文速錄機,採用了專用的鍵盤和“多鍵並擊”的技術,開啟了電腦速記的新時代。
專業從事速記工作的人被稱為速記師。速記師的打字速度一般都在每分鐘200字以上,這是普通打字員永遠也無法逾越的速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