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念頭和想法,就是你的資糧;差別在於自己累積的是善或惡的資糧?!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開展學術研究 創建速記學科 ——談談漢語速記學應該研究的幾個課題




  
  速記在世界上和在中國,都有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只要我們把這些經驗加以總結,按照專題,把它集中起來,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繫,加以概括、歸納、提煉、提高,就能找到本質的、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它發展成為速記的理論。那麼,到底有哪些專題值得我們研究?也就是漢語速記學應當包括哪些內容呢?

  總的講,我想應該是包括兩類問題。一類是屬於速記本身規律性的問題,一類是屬於和速記有直接關係的學科的問題。具體地說,是不是應當主要研究以下十幾個專題:

(一)速記的科學定義問題

  什麼是速記學?什麼是速記?什麼是漢語速記漢語速記學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說法不一,很混亂。大家都已看到,過去不少速記教材(包括公開出版的和內部編印的)的封面都冠以××速記學,把速記技術和研究速記規律的學問或理論混為一談,這也不奇怪,因為我們的速記理論還未建立起來。不過在當前有一種傾向,好象速記沒什麼科學的理論指導,誰學了速記後都可以——甚至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的人也可以創造自己的速記學;更危險的是,使有些學得稍好或教了幾年速記的年輕人,誤以為編印了一本速記教材或出版了一本速記讀物,就能被封為速記學專家了。這不僅使一些人不能繼續向速記學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深造,而且對整個速記學術水平的提高,完整、美好的速記形象的樹立不利,當然對速記的普及和推廣,對速記人員社會地位的提高也不利。所以,對速記速記學下一個科學的定義,不僅僅是一個必須明確的理論上的概念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必須解決的、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實際問題。

(二)速記的發展方向問題

  速記有用,但要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有前途。所以,從歷史上、理論上來總結、說明這個大道理,也是研究這門學科的前提問題。這也是速記的前景問題。

  我們且不去追溯更早的速記發展的歷史,以及速記發展的劃分,因為那是速記史的任務。但是我們只要從建國以後四十年的歷史時間裏,就可以看到:速記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它的服務物件、應用範圍,以及對其本身的要求等等,都出現了許多新情況,面臨許多新問題。正確地分析和認識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不按舊框框想問題,不走原來的老路子,就能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要求,擺正速記發展的方向。速記在不同歷史時期面對新情況和新任務,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就對我國科學文化的發展,對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就有發展前途。

  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化建設上來,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各項事業欣欣向榮,速記也不例外。速記應用的範圍比起建國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已擴大很多,涉及到各個專業和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學習速記的物件分佈各行各業,各個階層,而且各種年齡層次都有,當然大多數是有上進心和事業心的年輕人。這一新形勢、新特點,對速記的推廣和普及是有利的。但還必須看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記錄語言的機械化、電腦化也有了很大的進展,這也容易使一些人、甚至不瞭解速記的領導人造成錯覺,認為速記無用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個道理也比較容易講清楚,就象有了電子電腦,算盤還得照樣用;有了飛機、汽車,代替不了自行車;有了打字機,還得學會寫字;有了電報、電話,也代替不了八分錢的郵票一樣。

  根據現在出現的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今後速記在發展方向上,會不會發生變化,怎樣迎接這種變化,應當從前景上展望一下。我認為,這種變化主要是速記應當適應四化建設的要求和改革開放的形勢,怎樣同各個專業結合,把速記運用到各個專業領域,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同時,在錄音設備普遍發展的情況下,如何在發揮速記快速記錄的優勢的同時,又很好地解決易認、易讀問題。而且,面對與速記有關聯的新技術,更要積極著手研究和探討速記的機械化和電腦化問題。當然,提高速記教育的質量,更是客觀形勢的要求。這些問題解決得好,速記是很有可為,也是很有前途的。

(三)速記的符號體系問題

  我認為這個問題是速記學研究的核心。因為符號是構成速記的一大要素,離開簡單便利的符號有系統、有規律的組合,就談不到有什麼速記。因此,應把符號體系作為速記的基礎來研究。這中間有一系列的問題,研究的範圍是很廣泛的。首先,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漢語速記是多種方式並存好,還是只搞一種方式好?我們使用的方塊漢字,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書寫習慣,有的人把漢字筆劃寫成流線形的,也有的把它寫成幾何形的,也有的把它寫成斜體形的。書寫速記符號和每個人書寫漢字的習慣,關係比較密切。從這種實際情況出發,漢語速記所採用的符號體系,在今後一個時期內,起碼在文字改革完成以前,到底是百花齊放,還是一花獨放?漢字在書法上有正草隸篆,蘇黃米蔡,存在各個不同的流派,在社會上很受歡迎。我們漢語速記,能不能也保留一些不同的符號方式,讓每個人在學習的時候,結合他自己的習慣和愛好,來任意選擇一種速記流派?

  現行的速記方案,不管是幾何型、流線型的速記,還是斜體型、綜合型的速記,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今後在符號的體系上還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應當怎樣改進?有些人主張對速記的符號進行實驗,也就是對速記的基本線條,包括圈形符號,也包括點在內,測定它在一定時間內的書寫速度。當然這個辦法是可以做到的,因為簡單易寫的基本符號是有限的。問題是速記採取語詞連寫,你對單個符號測定以後,能不能代表連寫以後所能達到的速度?有些符號在單個書寫的時候往往是快的,如右下線,但是連寫以後,由於相互之間的制約關係,速度往往是慢的。也可能有些符號如圈、半圈、破圈單個書寫時是比較慢的,但是通過連寫,書寫速度反而提高了。那麼,只是對符號的測定,能不能解決對符號的合理配置問題?如果除了單個符號的實驗之外,也進行連寫的實驗,連寫的實驗又怎麼能夠做到有代表性?因為根據目前的手段和技術的可能性,我們還沒有辦法把所有的速記符號都連寫起來,進行全面的速度測定。這個道理是比較簡單的。按照排列組合,十個符號的全排列,寫出的符號數量就要達到 × 10 的 19 次方。如果把代表中文拼音的四百來個符號也來個全排列,那就是天文數字了,所以單個符號的測定取得的資料,說明不了連寫的問題,而連寫實驗一時又做不到。我們應當怎樣解決符號的合理配製問題?怎樣把符號的簡單化和音節的使用頻率統一起來呢?

  說到音節的使用頻率,統一分析很重要。但速記創案如何準確地利用統計資料,也需要很好研究。比如這個聲母,按統計常用的位次是最高的,但創案時往往對最常用的音節如等都採用特殊的簡略符號,這樣,配製這個聲母的符號時,就要考慮這個因素,而不能套用原來的位次;同樣,一個音節使用頻率很高,但它所產生的語詞按一定的方法可以進行省略,所代表的符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簡化。你在配製聲符時,又如何考慮這個因素?所有這些,都涉及方案的總體設計,涉及很多相關或制約條件。每個參數的變化,都要引起整個基礎資料的改變。但是要使一種方案真正做到合理化,有扎扎實實的科學依據和基礎,我們又不能不解決這樣的問題。不然的話,表面上看起來很科學,實際上用的都是死數字,作出的抉擇,經不起推敲,甚至並不可行。

  再如速記符號在連寫的過程中,有的要出現變形的情況。對符號的變形問題,過去研究得很不夠。速記發展到今天,對符號的記憶和認讀要求越來越高,不解決抗錯性和可辯性這個問題,看來是不行的。總的是否應從兩個方面來解決:一方面就是探討避免符號變形的可能性,也就是從符號的配製上怎樣做到合理化、科學化,另一方面就是在符號變形難以避免的情況下,應當探索變形的規律,找出它的對應關係。這樣,對哪些符號容易變形,在哪些情況下變形,怎樣變形,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助於提高對符號的辨別能力。

  再比如在一種符號體系中,能否考慮以一種速記流派為主,同時也充分利用各種簡單符號的可能性;哪怕是利用一些簡單的符號作為輔助符號。這方面過去也有過爭論,如贊成斜體速記的人,往往認為這種速記方式中應當絕對地排除右下、垂直的線條;或者是採用幾何型的符號體系,就要絕對地排除一些斜體型的符號。這種絕對排除的主張是否可行?有為主,就有為輔,這本身就是辯證法。只強調為主的一面,排除為輔的一面,那麼速記的符號組合究竟能不能做到最優化?能不能用一種符號體系就產生最佳的速記方案?

  還有,對速記符號分級的比例問題,長短的比例,大小的比例,究竟分幾級比較合適。

  總之,對符號的體系問題,對符號的科學實驗問題,對符號的合理配製問題,對符號的變形問題,對符號的大小長短比例問題,還有其他的一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很好地去研究。搞速記,辛辛苦苦幹了幾十年,如不能對這樣一些問題得出一個比較正確的結論,我們在速記的符號體系上,就不可能做到合理化、系統化、科學化,也就不能把速記學術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四)速記的省略方法問題

  省略方法,是速記的一大特點,也是速記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家都贊成速記應採用省略方法。有的人講得很形象,說省略方法是快馬加鞭。大概反對給快馬加鞭的人是沒有的。但是,把省略方法擺在一個什麼位置上,對省略方法的重要性應作一個什麼樣的估計,省略方法用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除了音節符號的省略,還要不要不詞語上的省略、句子方面的省略,大家的看法現在也不太一致。在具體運用上,究竟是方法少一點,範圍小一點,還是多樣化一點,動徑大一點,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對於省略方法的爭議,我的看法,主要是由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從心理的角度考慮問題。如對省略方法要不要多樣化的問題,有同志認為方法過多,就會造成一個語詞有幾種不同的省略方法,在高速度記錄的情況下,有可能產生心理上的負擔。由於考慮省略方法的選擇,有可能會影響書寫速度。如果方法單一一點,省略方法少一點,這個問題就容易避免。這就需要我們研究:到底什麼情況省略方法可以多一點?什麼情況省略方法應該少一點?因為多有多的好處,省略的範圍可以擴大,但是也有缺點,會加重心理上的負擔;少有少的好處,心理上的負擔輕一點,但是也有不足之處,就是省略的範圍小一些。我們究竟應當怎樣處理這個關係?另一方面,省略方法能不能採用,往往也受符號體系的約束。比如有些流派的速記,有些詞語符號不便於連寫,寫了前面的符號,後面的符號連寫不起來,只能稍稍離開一點兒,緊接著寫在前面符號的後邊。在這種情況下,省略方法中的附離略法就不容易採用。有些流派因採用斜線比較多,符號的書寫方向比較單一,象一些交疊的略法就比較難於採用。這種情況主要受符號體系本身的限制,使得這種速記方式,在技術上不可能採取多樣化的省略方法。

  根據我的體會,省略方法是必要的,但是在方法的制訂和選擇上,必須注意減輕記憶上、心理上和認讀上三個方面的負擔。減輕記憶上的負擔,要求省略方法要科學化、規律化,死記硬背的要少一些;減輕心理上的負擔,要求每一種方法的省略物件,要單一一些,這樣可以減少一個語詞符號同時存在多種的省略方法,避免在記錄的過程中,考慮符號的選擇,給速度帶來影響;減輕認讀上的負擔,要求省略方法儘量系統化、明晰化,省略以後的符號個性要強,同一般的書寫方法區別性要大,這樣認讀起來就比較容易。要達到這些要求,我們就要把符號體系吃透,還要把語言的規律摸透。現在經濟上提出要把國民經濟搞活,我看,在我們速記領域裏,也應當把省略方法搞活。

(五)速記的速率問題

  這個問題和速記是息息相關的,從大的概念說,這是速記的本質屬性。速記之所以成為速記,就是它能夠快速記錄,能夠達到一定的書寫速度。速記如果不具備快速記錄這樣一種性能,這樣一個特點,速記本身就不存在了。問題是速記的速率,究竟要求達到一個什麼水平,應當怎樣進行考核。對這些問題,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條原則,就是:實事求是,留有餘地。

  所謂實事求是,就是對每一種速記可能達到的速率,應當有個正確的估計。對能不能達到這個要求,應當有一個具體的分析。也就是應當把速記可能達到的速度,和學習的人能不能達到這個速度,分別講清楚,對速率相關的一些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這些相關的因素,主要包括:一、速記方案,二、掌握速記的人,三、速記服務的對象。就速記本身來講,速記方案當然是個重要的因素。任何一種速記,由於符號的選擇、連寫方法和省略原則不完全相同,反映在書寫的速度上必然會有一些差別。但總的來說,它的記錄速度總是大大地高於漢字的書寫速度。那麼為什麼同樣學一種速記方案,學完以後,所能達到的速率會不完全一樣呢?

  另外,速記只是一種技能和方法,它總是有一定的服務物件。除了用速記自己擬寫稿子,比如寫文章,記日記,寫心得筆記,以及起草檔報告和學術論文之外,用速記來記錄別人的講話,或者用速記來抄寫、記載一些圖書資料,也要受到一定的制約。拿記錄別人的講話來說,講話人表達能力怎麼樣,講的話是不是有系統,是不是有條理,講的話是囉嗦還是精煉,講的概念是明確還是含糊,他的用詞是準確還是不準確,他講話的口語是好懂還是難懂,這些因素對速記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客觀條件。就象一個汽車司機,儘管他自己能掌握每小時 120 公里的駕駛技術,但你老是給紅燈,交通擁擠,他還是跑不起來。

  對速記的速率問題,我們不能不考慮到這些相關的因素。過去由於我們對速記的宣傳,一是帶有片面性,只重方案,忽視其他相關因素,只講我能達到,不講你能不能達到,這叫報喜不報憂;二是有盲目性,就是只講需要,不講可能,甚至連需要也不講,似乎速度越高越好。結果學習速記的人,他沒有達到你所說的目標,往往就懷疑速記到底能不能學會?速記到底是速記還是慢記?學了速記到底有用還是沒有用?而且也在他的周圍對速記造成不好的影響,使速記的形象不那麼高大。現在應當講清楚,接受經驗教訓。其他一些學科,在這個問題上,好象就不存在這種情況。比如語法、修辭、邏輯等學科,人們都認為有用,應當學。實際上,學了語法、修辭,學了邏輯學,也可能學的人成不了作家,成不了筆桿子,寫的文章還可能出現語法上的錯誤,講話、寫文章也可能不合乎邏輯。那麼為什麼這些人認為主要是自己沒有學好,而不去責怪語法、修辭、邏輯學沒有用?學習速記,同樣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他自己沒有學好,或者受服務對象的影響,為什麼把問題歸咎於速記?

  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就有必要對速記的速率建立一套比較科學的考核標準,或者叫做考核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就能反映出速記方案本身、學習的人和速記服務物件這些相關因素的影響,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速記的速率。這些考核指標,我們研究得不夠,現在只是把問題提出來,想引起大家的重視,和大家一起來研究。

  我初步考慮,對速記速率的考核,應當包括五項指標。沒有分述以前,我先說明一下,計算速率的單位時間,過去我們通常是用分鐘來測定的。據我瞭解,日本速記是以十分鐘測定的,他們的想法就是一般速度達到 3200 字,最高達到 3600 字。達到 3200 字,經過考核,就發給速記師的證書。我認為,我們也可能考慮用十分鐘或幾分鐘作為測定的標準。現在,分別談談五項指標。

  第一項叫做速記速率。這是表現速記方案所可能達到的書寫速度。儘管這個指標帶有理論資料的性質,但總是可以達到的。實際上有一部人已經達到了,證明是能夠達到的。

  第二項叫做速記比率。這項指標是把學習速記的人和他書寫漢字的能力兩方面結合起來考核的一項指標。即是在學習速記以後,他的速記書寫速度和他原來漢字的書寫速度的比。這個速記比率,是一個相對速度,可以具體反映一個人學會速記以後,他所取得的效果和收穫。這個比率如果是四,就是指一個人原來書寫漢字的速度每分鐘 30 字,學了速記以後達到了 120 字,就應當算為合格,就應當認為這種速記方案,對這樣的人已經達到了速記本身應該達到的要求。如果一個人用漢字書寫的速度每分鐘 40 字,學了速記以後達到 160 字,這也是速記對這個人來說所應當達到的速度。因為不可能設想,一個人漢字寫得很慢,而且慢是由於握筆的姿勢不對,也可能是眼睛的視力有問題,也可能接受語言的能力很差,也可能由於記憶和其他方面的缺陷,受文化程度的限制等等,怎麼要求學了速記,他也能達到很高的速度呢?

  第三項叫做低速率。這項指標是作為對學習速記的基礎要求。也就是在規定的學習期限,要求達到的書寫速率。但是考核的內容應當屬於比較熟悉的材料,象學生畢業考試,考試的內容是他平常學過的東西一樣。從現在的情況看,各種速記方案,學習六個月的時間,可以達到每十分鐘 1000 字左右。

  第四項叫做高限速率。這個高限指標,就是要求學習速記的人,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時間可以定為一年,也可以更長一點),他所應當達到的速率,比如達到 1500  1600 字(十分鐘)。考核時,記錄的材料可以由他任選,也就是他比較熟悉的材料。

  第五項叫做隨機速率。隨機速率的考核帶有抽樣檢查的性質,就是考核的內容完全由主持考核的人任選。被考核的人事先可以毫無準備,業務可以不對口,內容可以不熟悉,甚至連講話的口音也是他所不習慣的。用這個指標來考核他隨機記錄的能力。

  所謂留有餘地,是指的速記界對社會的宣傳口徑,應當對速記的速率採取留有餘地的方針。不要把數字打得太滿。這樣做,可以主動一些,對改變速記在社會上的形象有利一些,對學習的人,鼓舞要大一些。一句話,就是對速記在社會上的威信要高一些。這樣,對速記的發展比較有利。

(六)速記創案的基本原則問題

  也就是要探討速記的綜合評價和最優化標準問題。搞技術工作要講技術政策,要講科學依據。速記成為一門學科,也必須建立綜合評價的標準,對什麼是最優化的速記有一個客觀評價的依據,講一點科學,講一點理論,講一點原理。這個問題牽涉的範圍,涉及的內容,也是很廣泛的。舉例來說,如漢語速記的配音,從現行的速記來看,主要有三種體制:一種是音節化的,或者叫一線一音式、直配式,也就是對漢語的音節,根據使用的頻率,直接配上速記的線條。一種是聲韻化的,就是按傳統的聲韻分析,通過聲韻的綴合來演化音節符號,拼音的方法,有的採用三拼法,有的雙拼法。再一種是因素化,就是根據語音學的原理,按輔音、母音配置符號來表達語音。還有一種也可暫時叫做綜合的方式,總的是以拼音為主,包括因素化,也對一些常用的音節採取直接配置符號的辦法,三者兼而有之。如果再仔細劃分的話,還可以分出其他有細小區別的方式。如有些古老的速記方式,給語詞配置符號,採取文字傳譯的方法,我們現在速記中的某些形意略符就近似這種方法。這樣,速記作為一門學科,就應當分門別類地客觀分析各種速記方式的配音體制的優缺點,並給以正確的科學的客觀的評價,既肯定其可取的地方,又指出其不足之處。因為任何一種方式的速記,不管它採用哪種配音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無懈可擊,總是瑕瑜互見,既有它的優勢,又有它的劣勢。評價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分為二的原則。通過對各式速記的全面評價,從中找出共同的東西和普遍性的規律,就可以確定速記學應該遵循的原則,提出有理有據的共同的評價標準,使各種速記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力爭按這些共同的原則辦事,通過各自的不斷修改,使速記方案日臻完善,使廣大的速記研究設計的同志都有一個一致的認識,評價各式方案的利弊優劣也有一個科學的標準。這樣,才能促進速記學術的健康發展。

  再比如速記符號的配置,常常是對一些發音相近的因素採取合併的辦法,例如聲符裏的平舌音 z 、 c 、 s 和翹舌音 zh 、 ch 、 sh 的合併,韻符裏前鼻音 en 、 in 和後鼻音 eng 、 ing 的合併。所不同的是有的速記方式合併得多一些,有的合併得少一些。這些合併是否科學合適?是否可以配音齊全一些,讓方言地區的人自己酌情合併呢?這些問題,也應當進行研究。

  再比如對同音詞的處理,過去在速記的創案中,一般不太重視這個問題,在通常應用中,也不感到是個問題。但是隨著四化建設的發展,速記的應用普及各個領域和專業,如果對同音詞的問題不進行很好的研究,完全靠上下文的語言環境來區別,有時候就會給速符的認讀和翻譯帶來很大的困難。不說各學科中的專門術語,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一般詞語,也常常遇到這方面的麻煩。當然,象買、賣”“山西、陝西之類的常用(近)音詞,在一般的速記裏都已經採取了一定的技術措施(例如用一些附加的符號)來加以區別。但是還有不少同音詞,特別是由於速符不標聲調和近音合併而造成大量的類同音詞,我們往往忽略。象知識指示自私只是這些類同音詞,我們還可以借助詞義、詞性等加以判別。使人感覺麻煩的是詞義、詞性都相同和相近的同音詞,例如試驗實驗實行施行混合混和辛酸心酸權力權利言語諺語結餘節餘年輕年青等等。對這些,現代漢語研究者正在研究採取一些措施,例如把驕氣改說成傲氣,以區別;不說期終考試而說期末考試,以免跟其中考試混淆。我們速記界至今尚未引起足夠注意,應該急起直追,探索有效的區分方法。亞偉先生和范立榮同志合著的《速記教程》出版時,我給一位同志用速記寫了一封信,告訴它這本書初版已經出版發行,結果他給我來信的時候,就把初版誤認為出版。類似這樣的誤譯問題還不太嚴重,實驗試驗混用有時也勉強可行,但是嚴格說來,總是不太好的。至於科技專業的術語辭彙,諸如新星行星線性規劃現行規劃之類的類同音詞,那就更多了,譯讀混錯就會牛頭不對馬嘴,以致貽笑大方。可見,怎樣處理同音詞問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技術政策和措施,我們應該確立一些基本原則。

  此外,速記符號可以不可以分粗細筆劃的問題,也很值得探討。德語速記線條是分粗細的,他們通過書寫工具——筆的改進,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漢語速記能否也通過這個方法來突破。漢語速記線條如果也允許分粗細,對符號的利用就會帶來很大好處。還有,符號能不能分位置的高低,以及上述符號系統裏講到的一些問題,省略方法裏提出的一些問題,也都需要在基本原則里加以評價。不管肯定也好,否定也好,總要講出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使人心悅誠服。如果我們在速記這門學科中,對這樣一些基本原則講不出一點理論根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是真正開展學術上的爭鳴,那就不可能提高速記的學術水平,把速記事業推向前進。

(七)速記的分類問題

  也就是速記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分類。目前世界上到底出現過多少種速記方案,我們暫時還未做確切統計,光是我們國家的漢語速記大概就有上百種。對這麼多的速記方式,一般是從不同的角度,採取一次劃分的方法。例如從符號體型樣式角度出發,通常可分為字母式、幾何式、斜體式、流線式和綜合式;從配音結構角度著眼,又可分為音節化速記、聲韻化速記、音素化速記;從連寫的方法劃分,有直接連寫和間接連寫等等。現在有人直接利用速記打字機等機械進行速記,於是又可把速記分為機械速記和手寫速記兩大類。隨著速記學術的不斷發展,在符號的體系、配音的制度、連寫的方法及其他一些方面,都有很多的創新和突破,如果我們一仍舊貫,只是採取一次劃分的方法,劃分出來的類別,往往不能反映各式速記的全貌,用邏輯的話說,就是概念不能表達它的全部外延。比如同樣屬於幾何式的速記,既可以是音節化的,也可能是聲韻化的;同是斜體式速記,既可能是聲韻化的,也可能是音素化的。可見傳統的一次分類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速記發展的新的要求。我們應當探討連續分類的方法,具體地說,就是進一步探討速記的分類究竟以哪些因素為依據,用什麼樣的概念作母項,用什麼樣的概念做子項,使人們瞭解劃分出來的每一個概念,都適用於哪些物件,適用到多大範圍,進而使這些分類不僅適用於漢語的各式速記,還適用於世界各國的各種方案的速記。這樣我們才能把各種速記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逐步把速記知識系統化,最後確立科學的分類標準。

(八)速記教育的質量問題。

  這也是一個更加複雜而又緊要的問題。速記能否在社會上很快得到推廣、普及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速記教育的質量。而能否提高速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有沒有一套科學的教材和教法,包括鍛煉速度的方法。如果這些方面的工作跟不上去,不進行很好的研究探索,即使速記方案設計得很好,符形簡捷,表意明晰,體系科學,同樣還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當前首先要狠抓師資隊伍的建設和速記教材的編寫。要創造條件,儘量多辦一些專業速記培訓班,造就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速記教學人員。從現在各地使用的速記教材來看,在教學程式的編排上,總的有這麼兩大類:一類是強調系統性的,如從聲符、韻符、音符一直講到各種省略方法。當然這種編法也同時注意到學用結合,寓學於用;另一類的教材不強調系統性,而是以學用結合為主,用到什麼符號,就編排什麼符號,需用什麼略符,就講授什麼省略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入深,分散難點,化難為易,對比較難學的符號和疑難的問題,反復練習,反復講解。據我看來,這兩種方法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個適用的教學對象。比如對於學過中文拼音,有一定語音基礎知識的,使用前一種教材比較合適;對那些不懂中文拼音,語音基礎知識比較貧乏的,後一種教材就比較適用。但是總的來說,後一種教材適用的面可能更大一些,教學效果也可能要更好一些。實際上,學習速記的人,情況各異,除了語音基礎不同外,北方人與南方人、會說普通話與不會說或者只會南腔北調的人、青年人與成年人、文化程度高的與文化程度低的、學過速記與未學過速記的,學習速記的成效都不可能完全一樣。這裏就有個因材施教、按不同物件編寫不同教材的問題。因此,速記教材也要考慮多樣化,就象學習英語一樣。我們應該進一步探討怎樣根據不同的物件編寫對口的教材。

  同時,為了提高速記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和鍛煉速度等方面也都要結合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就拿鍛煉速度來說,大家都知道鍛煉的目的是對符號反映迅速敏捷,書寫的準確流利。以往鍛煉速度時,為了打好基礎,在初學階段,我們往往強調首先要把符號寫准,在的基礎上求,到了應用階段,再強調字第一。這種鍛煉方法到底有無弊病,就很值得研究。有人認為,一開始就對符號的書寫要求很嚴,既要求寫得很准,又要寫得比較快。可是由於強調了,練習時候就謹小慎微,比較拘束,練的時間長了,符形筆勢就不那麼靈活,胳膊手腕放不開,速度也難以提高,所以光用這樣一種練習方式往往就有弊病。因此,在採用這種方法的同時,有人主張還可採用盲寫的方法,進行速度鍛煉。也就是不管聽寫也好,抄寫也好,都要求眼睛不必看,只要求把符號反映出來,畫出符號的模樣就行,暫不要求符形的準確,先鍛煉對符號反應速度的敏捷。這種方法對鍛煉速度是有效的,但是由於它只強調,往往因為帶來另一個弊病,即符號的書寫往往不容易準確,因而影響了速符的辨認和翻譯。鑒於這兩種偏向,我想是不是把兩種練習方法適當結合起來,穿插交叉地進行練習,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另外在教學的方式上,現在一般多採用面授和函授的方式,一般來說,有了好的師資和教材,教學的程式、方法又比較得當,面授的效果通常要比函授好。但函授教育受益面大,現在各地都在普遍推行函授教育,所以怎樣提高函授教育的質量,這裏就有很大的學問,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我們還應該在速記教育上有長遠目標和整體設想,端正教學指導思想,做艱苦、扎實的教學工作,為四化培養德才兼備的速記人才,為我國培養出一大批郎平式的速記選手。這樣,速記形象在社會上就能樹立起來了。

(九)速記心理問題

  近年來,心理學有了很大發展,已經廣泛應用到各個科學領域。正如醫生懂得病人的心理,可以更好地進行護理治療;教師瞭解青少年的心理,能更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培養教育一樣。搞速記工作,也應當研究速記心理,並且把它運用到速記創案、教材編寫和速記教學中去。比如學速記,都有一個動機的問題,我們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誘導,就應當瞭解這個動機是怎麼產生的,到底是內在因素,還是外在因素,促使他產生學習速記的興趣。如果是內在因素,那麼他為什麼會自覺自願地要求學習速記,是出於好奇心,還是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對學習速記到底有什麼樣的目標和要求?我們只有掌握人們學習速記共同的心理特徵,又瞭解各種人的特殊的心理特徵,特別是影響速記的心理因素,才能因勢利導,解決他們在學習速記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內心矛盾,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並把各種不利因素盡可能轉化為有利因素。

  根據大家的經驗,速記心理也是極其複雜的,從產生動機到學習速記,從學會速記到應用速記,各個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拿青少年學習速記來說,心理因素的主要特點,一是好奇、好勝。所謂好奇,就是學習之前,對速記並不十分瞭解,只是看到速記符號彎彎曲曲,又簡單又神秘。由於好奇心的驅使,產生了對速記的愛好與興趣;所謂好勝,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甘落後,急於求成。在集體學習中,利用這種心理因素,造成一種競賽的氣氛,群策群力,你追我趕,就能大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青少年學習速記的第二個心理特徵,表現在怕難、怕煩。所謂怕難,就是擔心這麼多速記符號,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自己能不能記得住,分得清;記住了,又擔心能不能寫得准,寫得快;寫出來了,就擔心能不能認讀得出。臨場應用中的壓力感恐懼感也是怕難的表現。所謂怕煩,就是為了把符號寫准寫快,對符號要不厭其煩地進行大量的反復的機械的練習,時間一久,就感到單調、枯燥、乏味。在速記的教學中,必須充分注意這兩好兩怕心理。在克服兩怕,初步掌握速記以後,又要防止可能出現的另兩種心理傾向,要麼認為速記萬能,要麼走向另一極端,感到速記無用,等等。當然以上所說的,只是一般的速記心理狀態,也即共性心理的概述,實際上每個人學習速記的心理狀態還有很大的個性差異。例如學過中文拼音,有外文書寫習慣的人,一般對流線式和斜體式速記比較容易接受;沒有拼音習慣和外文書寫經驗的人,往往學習幾何體要比學習流線、斜體容易。在選擇速記樣式的時候,要考慮各人的心理因素的差異。在速記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各人心理狀態的不同和變化。譬如,記憶力強的可以教以大量的音節化直配式速符和特製略符,理解力強的人則宜用速成法,先把全部速記符號弄懂弄通,再逐步鍛煉書寫速度,鞏固記憶。不善於記憶,但勤於練習而有韌性和後勁的人,在學習進度和效果上,可能表現為先慢後快;善於思考,但缺乏耐心、毅力、不願苦練的人,則表現為先快後慢;單獨憑興趣出發的,則往往虎頭蛇尾,開始由於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勁頭十足,新蓋茅房三天香,但一遇困難就畏難厭煩,三分鐘熱度,以致半途而廢。總之,針對學習速記的不同心理狀態,在設計方案時就能儘量減輕學習者的心理負擔,符號容易記得牢,寫得快,記得清;在編寫教材時,就能比較科學地決定內容的取捨和序列的安排;在教學上,就能更好地揚長避短,克服不利的心理因素,做到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心理學更好地為普及和發展速記起到應有的作用。我熱切地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同志從事速記心理的研究,為逐步建立速記心理學這一分支貢獻自己的才智。

(十)速記的寫作風格問題

  我這裏講的寫作風格,是指速記稿的文風,也就是速記稿獨特的語言風格。

  過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