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音符配置原則與略法規律
速記界普遍把“易學、易記、易譯”作為理想速記的三要素。首先,方案要易容學習,能提起學習者的興趣,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學成致用;其次,要求好記,,符號簡單,線條流暢,略法科學,書寫速度快;再次,要求寫出的符號容易辨認。認讀翻譯是速記的關鍵環節,如果寫的很快,但是認讀翻譯困難,,或譯文錯誤多,就失去了速記的意義。
一、音符配置原則
根據速記和漢語的特點,速記音符配置應遵守以下原則。
1、常用音節配置簡單符號的原則
在漢語的三、四百個音節中,每個音節出現的頻率差異極大。因此,在給音節配置符號時,就應該將最簡單的符號分配給哪些使用頻率最高的音節,不常用的音節配以劣勢符號。
語言文字工作者通過對政治理論、科學技術、新聞通訊、文學藝術等不同體裁的三千五百萬文字材料進行分析統計發現,實際出現的無調音節僅為四百個。其中,最常用,出現頻率在百分之一以上的有14個音節,它們是:de shi yi bu you zhi le ji zhe wo yen li ta dao,這14個音節占總出現率的25.9%;;次常用音節有33個,它們是:zhong zi guo shang ge men he wei ye da gong jian jiu xiang zhu lai sheng di zai ni xiao ke yao wu yu jie jin chan zuo jia xian quan shuo,占總出現率的24.3%。以上這47個音節占總出現率的50%以上。再加上62個音節,前109個音節占總出現率的74.9%。。而後291個音節的出現率只有25.1%。。由此可見,音頻分佈是多麼不平衡,四分之一的常用音節占出現率的四分之三,而四分之三的非常用音節卻只占總出現率的四分之一。
本書的符號配置正是根據這種音節出現頻率的高低,相對應的配以最佳、最好和一般符號的,比較符合實際需要。
2、連寫以雙音節詞為主的原則
根據漢語辭彙的統計分析,單音節詞占17%,雙音節詞占70%,三音節詞占7.4%,四音節詞占4.7%,五音節以上的多音節詞占0.9%。所以,漢語連寫應以雙音節詞為主,三音節詞為輔,四音節詞則以2+2方式書寫,實際上仍為雙音相連,即前後兩音分別連寫。
從三億漢字的母體材料中,抽樣二千五百萬字進行雙音節詞詞頻統計,結果是:頻率在一萬次以上的雙音節詞有33個,使用漢字59個,出現單字數為981324個,占統計數的3.92%,這33個雙音節詞是:
我們 可以 他們 進行 沒有 工作 人民 生產 這個 發展 就是 問題 國家 中國 這樣 革命 自己 不能 由於 這些 所以 因此 作用 一般 什麼 如果 情況 必須 方法 因為 主要 要求 社會
頻率在三萬次以上的只有“我們”這一個詞,頻率在二萬次以上的只有“可以”、“他們”這二個詞。出現頻率在9千次以上的雙音節詞共有11個,它們是:
為了 起來 經濟 不是 一定 條件 但是 研究 關係 根據 需要
前44個雙音節詞覆蓋了統計總字數的20%,頻率在八千次以上的雙音節詞14個,它們是:
中國 部分 一些 同時 思想 已經 發生 群眾 現在 通過 方面 運動 提高
頻率在七千次以上的雙音節詞有14個,它們是:
以後 組織 影響 領導 鬥爭 對於 第一 重要 時間 產生 時候 增加 政府 以及
頻率在六千次以上的雙音節詞有26個,它們是:
許多 例如 技術 而且 生活 使用 利用 具有 歷史 其他 未用 同志 表示 比較 開始 政治 活動 溫度 一切 知道 變化 代表 規定 地區 經過 實際
頻率在五千次以上的雙音節詞有24個,它們是:
勞動 世界 地方 只有 完全 物質 認為 存在 行列 出來 美國 作為 工業 注意 學習 決定 它們 形成 基礎 速度 農民 應該 工人 企業
頻率在4200次以上的雙音節詞有46個,它們是:
並且 全國 有的 成為 出現 人們 提出 單位 叫做 反對 個人 關於 這裏 一樣 以上 管理 解決 不可 結果 現象 建設 建立 可能 其中 參加 科學 還是 能夠 當時 方向 時期 分子 控制 指出 政策 基本 階級 產品 表現 幹部 北京 有關 然後 計畫 達到 任何
以上列舉的這些雙音節詞一共168個,在二千五百萬個總字數中出現了2,654,591字,占10.62%。可見,這些高頻雙音節詞,在書面語言中的作用有多大。本式速記中的高頻雙音節詞主要是採用特定符、獨用略法、上下附離略法和聲韻略法,把二個符號變成一個符號。而那些不常用的雙音節詞,則通過連寫來提高書寫速度。
3、字頻與詞頻同步原則
這裏先來看一看字頻統計資料:
按單個漢字出現頻率排列:“的”字占4%,前20個高頻字占16.7%,前32個高頻字占21%,前163個高頻字占50%,前300個字占65%,前600個字占81%,前1000個字占90%,前2048個字占98%,前2400個字占99%,前3072個字占99.7%,前3838個字占99.9%,前5177個字占99.99%。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的漢字雖然多達54678個,但在現代漢語中經常出現的漢字只不過2400個。實際上,一個人掌握了5000個漢字就綽綽有餘了。
出現頻率高達50%的163個特高頻漢字是:
的 一 是 在 了 不 和 有 大 這 主 中 人 上 為 門 地 個 用 上 時 要 動 國 產 以 我 到 他 會 作 來 分 生 對 於 學 下 級 就 年 階 義 發 成 都 民 可 出 部 方 進 同 行 面 說 種 過 命度 革 而 多 子 後 自 社 加 小 機 也 經 力 線 本 電 高 置 長 黨 得 實 家 定 深 發 表 著 水理 化 爭 現 所 二 起 改 三 好 十 戰 無 宏 使 性 前 祭 反 體 合 鬥 路 圖 把 結 第 裏 正 新 開 論 之 物 從 學 西 些 還 天 資 事 對 批 如應 行 想 制 心 樣 幹 部 向 變 關 點 育 重 其 思 與 間 內 去 因 件 日 利 相 由 壓 員氣 。
再看詞頻:
在二千五百萬個漢字材料中,前215個詞出現率占漢字出現率總數的50%,這215個詞可謂特等高頻詞;前400個詞占60%,前830個詞占70%,前1800個詞占80%,前4500個詞占90%,前5200個詞占95%,前5900個詞占92%,前6700個詞占93%,前7800個詞占94%,前8500個詞占95%。
據統計,前215個詞約占總辭彙量40,302個的0.5%,但使用量卻高達50%。這215個詞按降頻順序排列如下:
的 了 是 一 不 在 我 著 個 有 他 上 這 就 人 都 也 地 到 裏 我們 來 去 說 把 小 看 大 你 還 又 將 要 他們 那 很 十 兩 走 好 能 從 她 年 它 什麼 起來 天 用 中 出 時候 自己 三 只 象 幾 一二 發展 山 會 家 種 吃 向 社會 水 同志 革命 想 呢 叫做 國家 等 生活 才 起 多 沒有 給 生產 年 這樣 人民 四 勞動 而 聽 弟 吧 被 月 知道 五 對 可以 過 打 前 或 寫 下 聽 主要 地方 出來 話 次 見 再 回 高 最 已經 條 老 都 九 開 您 工作 由 問 心 可是 時 這些 使 黨 怎樣 看見 樹 船 路 新 每 事 以 成 許多 正 世界 但是 人們 六 更 拿 站 大家 孩子 就是 現在 讓 為 因為 河 笑 坐 百 東西 之 啊 怎麼 放 八 後 中國 為了 七 萬 社會主義 學習 問題 科學 關係 進行 工人 情況 重要 經濟 作用 但 千 如 之間 同 他們 時間 並 農民 需要 思想 所以 中國 全國 要求 條件 帶 比 如果 建設 精神 這裏 由於 越 必須 嗎 誰 呀 或者 你們 而且 學
在這些單詞中,單音節143個,雙音節71個,四音節1個。頻率在25%以前的詞都是單音節。這些詞只分佈於129個音節上,約占音節總數的31%,共負載義項1062個,平均每個詞5個。其中60%的單音節詞均是歷史隱固性強,構詞能力高的根詞,共構詞12,104個,平均每個詞構詞845個(“不”構詞493個,“心”構詞413個,“大”構詞396個,“一”構詞328個,“水”構詞325個)。雙音節詞的構詞格式主要是偏正式、聯合式,附加式次之,述賓式、述補式很少,主謂式沒有。
把215個高頻詞與163個高頻字相比較,二者基本一致,二者重合的有77個,占47%。高頻字中有79個是可以單獨使用的詞,占43%,但不是高頻詞。高頻字中有16個只是不成詞的語素,占10%(如“階、民、思、政”等)。
綜上所述,高頻字、高頻詞、高頻音節具有同步性,三者基本上是一致的。這就為符號的科學配置提供了條件,能夠把簡單符號按音頻由升到降順序合理分配。
二、速記省略方法的規律
漢語速記的省略方法很重要。因為靠符號連寫,難以趕上口語的發音速度,所以,速記必須有一整套省略方法。在略符設計時,本書遵循以下規律:
1、常用性規律 即把最常用的音節詞句配以最簡單的符號(略符)。如果不是常用,既增加了記憶負擔,又不利於提高速度,徒勞無益。
2、簡略性規律 按一定的略法規則設計出的略符一定比全符簡便。
3、概念性規律 以整體概念去省略,抓住概念本質,用有代表性的音符代替整個概念,不但符合語法規律,而且便於聯想,容易認讀。
4、抗錯性規律 略法設計必須嚴密科學,不出差錯,這就必須把各種略法合理用於不同的情況。
第二節 語言速率與記錄能力
一、 漢語的發音速率
語言速率屬於社會交際範疇,它隨著人們社會交往的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在本世紀內,漢語的發言速率有過二次大的變化。第一次是“五四”運動,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大量雙音詞的出現,漢語的發言速率有了迅速增加。第二次是解放以後,社會生活豐富,人民交際繁雜,大量多音詞的出現,人們的發音速率比“五四”後又有大幅度增加。
漢語的發音速率一般可分以為常速、高速、特高速三個類型。
1、常速 這是人們普通講話時的速度,每分鐘大約在90~120個字之間,講話時不慌不忙,定心定意,態度自然。造成這種速率的原因是:
① 講話的人(特別是在講課時),為了使對方能充分瞭解自己所說的內容,擴大宣傳效果,避免含混不清和誤解起見,不便說得太快。
② 講話時,由於思考和音節頓挫的限制,或者發言人平時說話的習慣本來就不快,不知不覺地形成了這種不快不慢的普通速率。
③ 說話的速度與音調的強度和呼吸量有直接關係。說話快,呼吸不勻調,時間不能持久。因此,由於體力上和生理上的限制,不能把語言的速率提得過高。
④ 發言的內容並無激動的地方,環境也不緊張,可以心平氣和地講。
2、高速 這是通常講演、廣播、座談會、小組討論會的發言速率,每分鐘120~180個字。講話前經過充分準備,講時流利順暢。造成這種速率的原因:
① 生理上音調洪亮,持久性強。
② 講話經過準備,或有發言稿。
③ 思維敏捷,用語得體,講話周詳。
3、特高速 這是快速宣讀書面檔或辯論高峰時的速度。當講演者情緒激動或小組討論座談熱烈爭辯的時候,每分鐘可高達180~220個字,有時甚至高達250個字。造成這種速率的原因是:
① 客觀方面。由於講的內容受時間限制,需要開快車;或者講到內容最富有煽動性,最緊張的地方,因而語氣非常激昂。
② 主觀方面。講話者訓練有素,學識淵博,口齒伶俐,出口成章,口才特別好,即使每分鐘高達250字以上,仍能為人們所清楚瞭解,並能引起強烈共鳴。講的內容,往往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講者和聽者的精神已融為一體。講話的人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已成為大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焦點,當他痛快淋漓地道出了大家所清楚瞭解的事情時,能引起聽眾的共鳴。但這種速度很難堅持五分鐘以上。
二、記錄速度
要考察一種速記的速度,目的是要看它的最低運動能力和最高運動能力。漢語在一分鐘內可以講到二百多個字,但很難持久。而一個人在十分鐘內不靠講稿說出一千七八百個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一個人用一百五十個字的高速發表演講,去掉停頓間歇,一小時說出的材料整理出來只有六千個字左右,算下來每分鐘不過一百個字。如果把這種平均速度看作是速記的記錄速度,那是一個錯誤。因為平均速度,只能作為考察速記工作者持久記錄能力的一種辦法,並不是考察速記員運用速記最高能力的辦法,而最高能力的測驗,只能以一分鐘為標準。
因此,根據漢語速率,中國漢語速記的記錄速度可分為三級。
1、普通速度 應付課堂記錄,平常講話的記錄速度,每分鐘80~120字,這是每一個業餘速記學習者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完全可以達到的速度。一般人用來解決日常的記錄問題,這種速度已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2、高級速度 應付廣播、講演、討論、座談、辯論時的記錄速度,每分鐘120~180字,這是每一個專業速記員以及秘書、記者和外事翻譯所必須掌握的速度,也是業餘速記學習者努力爭取的速度。
3、超高數 每分鐘180~250個字。
二、速記員的記錄能力
記錄員的記錄能力,是各種條件的綜合,其中除速記能力外,還包括其他三個要素:聽話的能力,政治與文化知識素養、寫作表達能力等。華夏研究院速記研究所所制定的《速記技能監定考試試行辦法》把考試分為六級。一級要求分速200字,連續記錄10分鐘,共2000字,準確率達98%以上,容許誤差40個字。二級分速180個字,連續記錄10分鐘,共1800個字,準確率達98%以上,容許誤差36個字。三級分速160個字,記錄5分鐘,共800個字,正確率97%。四級分速140個字,記錄5分鐘,共700字,準確率97%。五級分速120個字,記錄5分鐘,共600字,準確率96%。六級分速100個字,5分鐘記錄500字,準確率要求達到96%。
中國速記比賽一般是記錄5分鐘,最高檔為每分鐘200個字,有時增加190/分和180/分兩個檔次。按各檔次的準確率由高到低排名次,取前12名,發給獎金及證書。凡達到準確率90%以上而未排入十二名的選手,發給速度證書。
速記記錄與用漢字記錄不同。用漢字記錄只能記個大意,能夠聽懂講話的意思就可以了。速記記錄要求把講話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這就要求必須聽懂講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聽不懂便記不下來,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必然就會影響速記稿的準確性,降低它的價值,甚至根本上抹殺速記稿的特點。所以,對於一個速記員來說,要求隨時隨地的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知識素養,多看報刊雜誌,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此外,速記員還應具有一定的寫作表達能力,能將口語改譯成書面語,把一些只能講無法寫出的方言詞,換以普通話的同義詞。改組一些混亂的句子,刪去一些無用的東西,使速記稿達到正確、鮮明、生動的地步。
三、會議記錄的準備工作
會議記錄,即指大會、座談會、辯論會、討論會的記錄,也指審訊、談話、會談等方面的記錄。記錄之前如果作好準備工作,就能為臨場記錄㈠和事後的翻譯、整理提供方便。
㈠ 精神準備
各種會議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也不同。速記人員在會前,應該設法瞭解會議的目的和內容,儘量掌握參加會議的人員的情況,這對於做好記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一些專業性質的會議,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很可能聽不懂,這就要求抓緊時間向有關人員請教,或者翻閱一下有關的專業書籍或報刊,初步瞭解一些這方面的內容,不至於開起會來,雲裏霧裏,聽不清楚,無從下筆。
㈡ 技術準備 技術準備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記錄類型 根據不同的要求,確定不同的記錄類型。從速記人員的人數上分,記錄可分為單人記錄、集體記錄。在一般情況下,記錄都是由一個人完成的。但是,某些特別重要的大型會議,特別是那些發言速度很快的激烈辯論場合,往往是一個速記員所難以勝任的。另外,會議的記錄結果需要馬上整理出來的時候,也需要採取集體記錄的方法,邊記錄邊整理;從記錄的詳略程度上劃分,記錄又可以分為逐字記錄,逐句記錄,重點記錄和補充記錄。
① 逐字記錄 這種記錄,要求把發言者的內容一字不漏的記錄下來,甚至還要把會場的氣氛記錄下來。例如宣讀文件,電臺重要廣播、首長的講話指示,口述文件,中外會談等。
② 逐句記錄 把談話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但是對於一些囉嗦重複無用的話可以刪除,這是最常用的一種記錄類型。需要公開發表和傳閱、存檔的檔,一般都是這種記錄。
③ 重點記錄 只記講話大概、主要內容或典型事例,其他可以省略。會議紀要,調查紀要,聽課筆記或為了寫通訊報導,寫回憶錄,寫總結收集素材時所做的記錄。
④ 補充記錄 講話的人已事先有發言稿,這時的記錄,只需要記下開會的時間、地點、講話人的姓名以及講話人離開發言稿而補充的內容。
值得指出的是,會議主持人總是希望記錄的越詳盡越好,不管什麼會議什麼場合,都要求做逐字記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應該向會議主持人解釋,口頭語和書面語是兩碼事,出口成章的人畢竟少見,特別是那些素質不高的領導講話,往往是廢話連篇,顛三倒四,重複再三,如果一字不漏的記錄下來,不但是一種浪費,而且還會因文理不通造成無法閱讀,甚至鬧出笑話。
2、製作臨時略符 技術準備的第二個方面,是要根據會議的內容,製作臨時略符。由於講話的內容不同,有許多詞語大量出現,頻率很高。如不制定略符,就會影響書寫速度。
㈢ 物質準備
1、紙張 速記用紙一般沒有嚴格要求,只要有橫隔線就可以了。行線最好寬一點兒,以免上下通道不暢。紙的質量一般不能太差,不能一劃就破,影響高速記錄。速記用紙要裝訂成冊,向上翻頁,如果沒有專門的記錄台,自己就要帶上硬紙板作後襯。記者採訪時可攜帶16開硬皮記錄本,太小了不適用,太大了又不便攜帶。
2、速記用筆 做記錄時,鋼筆、鉛筆、圓珠筆都可以用,鋼筆質量要好,筆尖要細,書寫流暢。倘若使用鉛筆,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