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速記前賢 許師慎先生著作之中文速記符號總表
第一課 中國速記教育的沿革
中國的速記教育包括公辦、民辦二種類型。其中,公辦又包括公立速記學校,大中專院校開設速記課程和國家電臺電視臺開辦的速記講座。民辦包括各類文秘速記學校和速記培訓班、速記講座等。
一、公辦速記教育
1、滿清末年的中國速記學堂
清宣統元年(1910年),資政院奏請皇上,在北京西斜街創辦中國速記學堂。這是中國第一個速記學校,也是中國唯一的一所高等速記學校。按照奏准的速記學堂章程的規定,培養目標是充當資政院及各省地方議會的速記員。學制半年,每週上課36小時。入學資格:曾在中學堂以上學校畢業或具有中學畢業程度。課程設置:速記術、國文、官話(普通化)、法政大意。蔡璋以《傳音快字》為教材教授學生,5個月學習,1個月實習,分速最快者為170個字,一般為120至150個字。資政院秘書廳下設機要、議事、速記、庶務四科,蔡璋兼任速記科長,帶領20個學生從事會議記錄,二人一組,輪流記錄。
2、抗戰期間的公辦速記教育
1938年抗戰開始,革命青年張霽中把汪怡速記從北京帶到延安。1938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挑選了十男十女舉辦第一期速記培訓班。學員畢業後全部分配到中央辦公廳速記室工作。接著,延安又辦了五期培訓班。
1947年,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到達河北平山縣西柏坡,1948年6月,中共中央秘書處又在平山縣峽谷開辦了一期速記培訓班。
3、北京速記學校
北京速記學校籌辦於1955年,1958年暑期正式開學,1968年“文革”期間停辦,1979年正式撤銷。北京速記學校在中國速記發展史的長河中生存了24年。
1955年秋,民辦的北京亞偉速記學校被迫停辦,當時兼任國務院文辦主任的陳毅副總理,批示中央教育部籌建國家辦的速記教學機構。經教育部中等教育司與北京市工農業餘教育局研究後,撥款24萬元,在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外大街14號建立北京速記學校。學校接管了民辦亞偉速記學校第十三期專修科的全部學員,留下獨4名青年教師,仍然教授教亞偉速記。
4、其他官辦速記機構
除北京速記學校之外。外交部、東北行政委員會、華東軍政委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等黨政機關,根據各自工作的需要,也開辦過各種類型的速記培訓班。
5、大專院校開設速記課程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執行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全國有部分大中專院校,特別是沿海大專院校和社會力量辦的大中專院開始開設速記課程(但國家正式課程設置中仍沒有速記課)。其中辦有特色、具有一定影響的學校有北京西四中學(職業高中)和海口旅遊職業學校。
⑴ 北京西四中學 北京市西四中學外事文秘職業高中,在北京市速記協會的協助下,常年開設速記課程。這個學校的學生經常參加全國速記大獎賽,優秀選手有的被中央部、委錄用。在全國教育成果現場會議期間,時任國家教委主任的李鐵映同志把參加會議的省、市、自治區的代表帶到西四中學參觀,當場測驗,當宣讀完一段文章後,隨便叫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學生看著速記記錄稿,能一字不露地念出來,把在場的代表看得目瞪口呆,紛紛邀請該班學生畢業後到外地省、市、自治區工作,教授速記。因此,該校學生甚至還沒畢業,就被“瓜分”一空。
⑵ 海南速記第一班 海南省海口旅遊職業學校是全國重點旅遊學校,主要培養中級服務和管理人才。1995年,該校文秘專業開設速記課,聘請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南開大學副教授鮑恩貴執教。在4個月的教學活動中,全班46人都“如癡如醉”的迷上了速記,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海南旅遊學校開設速記課,在海南省乃至全國引起了普遍的關注。海南省副省長兼海口市市長陳玉益等省市領導多次到校視察,並單獨接見特聘速記教師鮑恩貴副教授。海口電視臺還錄製了《青春的衝浪》上下兩集電視專題片,在每週六晚上黃金時間連續3次播放。北京市西城區旅遊職業教育集團也派人專程到校觀摩聽課並拍攝錄影。
6、廣播電視舉辦速記講座
速記講座借助廣播、電視等先進手段向社會廣泛傳播速記知識,擴大了教育面,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其中有:1986年天津電視臺速記講座,由南開大學分校鮑恩貴副教授主講;1986年中央電視臺《速記知識講座》,由唐亞偉、范立榮、劉坤如、韓珠璿主講;1992年中央電視臺《龐麟速記講座》,由龐麟擔任主講;1992年四川人民廣播電臺《廣播速記講座》,由四川省彭州新時代速記學校校長徐國亮主講;1995年河北電視臺《亞偉中文速錄機電視輔導講座》,由唐亞偉、雷虹、費覺敏、唐可為主講。
二、、中國的民間速記教育
1、 中國早期的民間速記教育
中國最早的民間速記教育要追朔到中國速記的創建初期。1896年9月23日,沈學就在《申報》刊登招生廣告,在“徐園”茶館傳授他的《天下公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半個世紀當中,張才、汪怡、楊炳勳、趙雅庭、唐亞偉、范資深、顏廷超、金長風、劉拓、金牧民等速記大師,都曾設班開校傳授過速記知識。
2、亞偉速記學校
亞偉速記學校是中國速記教育史上辦得最早、規模最大、成績最為輝煌的一所民辦速記學校,它從1942年創立到1955年被迫停辦,歷經15年,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速記專門人才。
1939年4月,24歲的唐亞偉在重慶創立亞偉中文速記學社(亞偉速記學校的前身),借一小學教室開辦第一屆速記講習所,同時開辦速記函授教育。1942年亞偉中文速記學社改名為亞偉速記學校,成立董事會,聘請馮玉祥為董事長,陶行知、李公朴、劉定五等知名人士為校董,學校設專修科和函授部,對流亡重慶的貧苦青年實行半工半讀制。1942年該校創辦《亞偉速記月刊》(共出67期),1943年起開始編印《速記叢書》。1946年,在董事長馮玉祥的協助下,亞偉速記學校由重慶遷往上海。1949年,唐亞偉因從事民主運動被迫逃亡香港期間,在香港設立亞偉速記學校香港分班,向海外華僑推廣速記技術。上海解放,1949年8月,唐亞偉自香港回到北京,在北京設立亞偉速記學校北京總校,並在上海、天津、南京、重慶、杭州、蘭州、哈密、香港等地設立分校、分班。
北京亞偉速記學校和上海亞偉速記學校設立專修科,由各機關、部隊、團體、企業保送幹部到專修科學習,學成後回原單位擔任專業速記工作,為解放初期的中央和地方培養出了一批速記專業人才。函授部面向全國招生,到1955年,學員已達20多萬人。
1955年,北京市西城區成人教育局藉口亞偉速記學校函授部的教學質量沒有達到百分之百,錯誤地令其關閉停辦。
3、各地的民辦速記教育組織
解放以後的速記教育,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各種類型的民辦速記培訓班、速記學校像雨後春荀般的在全國各地興辦起來。其中有唐亞偉的亞偉速記學校北京總校及各地分校;北京劉拓的新中國速記學校;上海趙邦典的大眾速記學校;武漢趙正的漢口實用速記學校;張長松、王金梁、張洪聲的溫州市實踐速記學校;隋北新的青島速記學校;龐麟的哈爾濱速記講習所;北京市速記協會培訓中心;陳新的寧夏漢語速記學校;張懷德的重慶亞偉速記學校;趙劍平、趙利壇的大冶速記學校;南京閻德勤、李作人的祝你成才速記刊(函)授大學;卜慶華、弋義主持的長沙文員培訓進修學院;哈爾濱谷連、顏廷超的黑龍江省文秘速記學校;貴州莫家奇的都勻速記函授學校;夏正社的珠海東方速記文秘函授大學;鄧綱的武漢速記文秘進修學校;傅慧南、趙邦典的武漢速記秘書學校;宋斌的武漢速記進修學院;郭連東的撫順少年速記函授中心;張勝寬的四川富順漢語速記學校;四川蔣朝參的廣漢速記秘書學院;徐國亮的四川現代秘書速記學校;郭景斌的徐州市速記速算培訓中心;廖人群的廣州人群速記講習班;羅康一的北京錫勇速記學校;鄧斌的廣州南方速記函授部;寇森的承德勞動就業培訓學校;黑龍江省趙仁山的泰來文秘速記學校;周廷耀的齊齊哈爾長風速記學校;李建華的山西成人教育學會速記學校;吉林省矯洪義的白城速記函授學校;莊萬里的福建晉江市亞偉速記學校;北京曉軍辦公設備有限公司培訓部等。
在這些民辦學校中,辦的具有一定規模,在全國影響較大的學校是四川蔣朝參的廣漢速記秘書學院、宋斌的武漢速記進修學院和夏正社的珠海東方速記文秘函授大學。這幾所院校的共同辦學特點是:辦校時間長,多學科,脫產班函授班相結合,有自己的教學基地,畢業學生和在校學生人數眾多。
4、蔣朝參與廣漢速記秘書學院 四川廣漢速記秘書學院創辦于1984年,在院長、中國著名青年速記教育家蔣朝參教授的領導下,15年畢業人數達高二、三十萬人,學員遍佈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朝鮮、德國、西班牙、俄羅斯、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該校於1992年5月竣工使用的教學大樓,氣勢宏偉,被稱為“中國速記的一樓”。隨後不久,該校又修建了更為完善的教學大樓和師生住宅、食堂等生活設施。該校緊跟時代,不拘形式地為社會培養經濟建設所需要的各類專業人才,相繼開設了速記、文秘、公關、新聞、司法、經貿、會計、經營管理、電腦等科技、經濟領域的科目55個。該校既有函授生,又有來至全國各地的脫產專科學生。為了保證函授教學質量,該校在北京、天津、長春、上海、濟南、武漢等地設有28所分院和12個輔導站。蔣朝參的辦學事蹟多次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四川日報、中國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各大新聞媒體所報導。
經上級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批准,廣漢速記秘書學院辦有速記界唯一的一份定期綜合性刊物《速記與寫作》。
,
第二課 中國的速記學術組織
一、 中國早年的速記社團
中國的速記社團組織,早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出現了。由於有速記學校培養出一批速記人才,自然而然的就需要組織起來,切磋技藝,交流學術,由學校發展到學會、研究會
1、“張才速記同學會” 1918年,張才的學生聶得聲等人,在上海成立“張才速記同學會”。這是中國最早的群眾性速記學術組織。
2、重慶速記協會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各式速記工作者也彙集到這裏,有的辦校傳授速記,有的在政府任職。為了加強速記界的團結,1943年,在張才速記傳人徐飄萍的倡導下成立了重慶速記協會,徐飄萍擔任理事長,唐亞偉擔任監事長。
3、中國速記學會 抗日戰爭勝利,亞偉速記學校從重慶遷往上海。1947年4月,上海成立中國速記學會,由曾經擔任過外交部長的王寵惠任名譽會長,唐亞偉任會長,監事有陽春喧等人。
4、中華速記學社 1947年12月11日,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成立中華速記學社。在成立大會上,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頒發了“速記之學,肇自歐美,斯其為技,藏顯於微,記史記言,信而可徵。助益學術思想之傳播,有裨語文體系之改進,洵為近代文學之一大演化”的訓詞。中華速記學社由曾擔任過國民黨“二大”速記課長的梁寒操任理事長,徐飄萍任副理事長。學社下設3個組:教育組張居正修(總統府速記長),研究組長范資深(歷任國民政府鐵道部、交通部、美國顧問團速記秘書),總務組長徐炳升。
二、建國後的中國速記組織
中國速記社團的大發展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速記復興改革時期。這些速記學會、速記研究會、速記協會,從級別上分,有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速記社團大都是經民政部、民政廳、民政局批准備案的社團法人。這些法人社團經常組織全國或省市地區的速記交流活動,對促進中國速記學術與技能的提高,繁榮祖國的速記事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 各省、市速記協會、研究會相繼建立
1981年,北京市速記協會正式成立,這是中國解放後成立的第一個省、市級速記學術團體。北京市速記協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速記學術發展的一個新起點。緊接著各地先後成立的速記社團有:江西(1983.3)、遼寧(1983.1)、寧夏(1983.4)、重慶(1983.11)、、河南(1984.5)、黑龍江(1984.10)、雲南(1985.2)、四川(1985.2)、廣東(1985.12)、上海(1986.10)湖南(1987。5)、武漢(1987.10)、蘭州(1988.11)、徐州(1988.12)、山西(1994.4)、南京(1992)、洛陽(1997)海南(1988.10)等。
2、全國性速記組織
⑴ 華夏研究院速記研究所 華夏研究院是由國內外數百位知名科學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和企業家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大型民間諮詢機構,擁有包括速記研究所在內的12個研究所、3個研究中心,其任務是致力於新科技領域的探索和新型實力群體的開拓。華夏研究院速記研究所於1987年7月9日成立,名譽所長:唐亞偉;所張:張長松。聘有研究員和副研究員53名。
⑵ 中國文獻資訊學會速記學會 中國文獻資訊學會速記學會是隸屬於中國文獻資訊學會(理事長錢偉長)下邊的一個二級學會,但它卻是解放後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速記學術團體。唐亞偉、張長松擔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教授陶沙和復旦大學教授許培訂任副主任委員。
⑶ 中國速記打字學會 中國速記打字學會1992年12月26日經國家民政部批准在深圳宣告成立。該會掛靠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會長:龐麟;總部設在深圳。
⑷ 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 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於1993年7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舉行成立大會,來至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200多名速記界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遵義會議的參加者伍修權將軍參加了開幕式;党和國家領導人、陝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薄一波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代表,發表了重要講話,並與大家合影留念。。
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由伍修權和延安時期的老速記工作者、北京市政協主席白介夫任名譽會長;會長:唐亞偉、傅憲斌(中共中央黨校副秘書長、社團法人);秘書長:劉坤如;掛靠單位和常設機構辦公地點:中共中央黨校。1994年7月1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的國際速記打字聯合會第40屆大會上,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被接納為會員國,中國速記學會秘書長劉坤如當選為國際速聯中央委員會委員。
第三節 全國性的學術交流活動
1980年以來,各省、市先後成立速記學術團體,全國性的速記學術交流會及速記比賽也相繼舉辦。
一、“鴨綠獎盃”速記邀請賽暨學術交流大會
1983年10月12日至16日,遼寧省速記研究會在丹東市舉行速記學術交流大會和全國速記邀請賽。來之全國12個省、市的速記界代表共130多人出席了會議。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遼寧、黑龍江、湖北等省市的51名選手參加了速記比賽。上海選手徐宏發、竺芸芸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速記競賽活動和由各派速記學者、專家參加的空前團結的盛會,。
二、延安時期老速記工作者座談會
1995年15日至16日,在中共中央辦公廳直屬機關招待所召開了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位延安時期的老速記工作者和北京市速記協會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這些老同志,此時大都擔任著黨政機關、部隊、高等院校的領導職務。他們歡聚在一起,回憶歷史,共商中國速記振興的大計。會議倡議成立全國速記協會。中顧委委員增三、中央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主任馮文彬、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兆國等到會看望了與會人員。
三、全國政協召開在京速記工作者座談會
1979年10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教育組,在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主持下,邀請在京的唐亞偉、劉拓、張潮、費覺敏等20幾位知名速記界人士舉行座談會,探討現階段速記的作用等問題。《光明日報》發表了“速記有用,應當重視”的。這個報導,像一股春風吹醒了中國沉寂多年的速記園圃。隨後,人民日報於1980年3月1日和5月12日先後發表了武漢大學教授黎宏基的“速記應發展”和哈爾濱《龐麟速記》作者龐麟的“速記學談往”兩篇文章。
四、紀念中國速記九十周年學術交流大會
從1896年8月21日至24日,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的27個速記學術團體和教學單位的200多名代表參加了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召開速記學術交流大會,日本速記訪華團川口晃玉等一行5人出席了會議。大會舉辦了速記大獎賽,上海選手徐宏發蟬聯冠軍。
五、、速記與資訊革新學術研討會
速記與資訊革新學術研討會是由華夏研究院速記資訊研究所於1988年8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市委黨校召開的一次由該所研究員、副研究員為主體,同時邀請部分有一定影響的知名人士參加的高層次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會議就中國手寫速記的革新問題,中國速記資訊工作者職稱、鑒定考試以及教育改革諸問題,中國速記機械化、電子化的研究與實施問題,以及中國速記資訊網路和學術團體的籌建等問題深入地進行了討論。會議倡議把每年的8月8日定為中國速記界(後已報國務院備案確認)。
六、慶祝第二屆中國速記節學術交流大會
這次大會於1990年8月5日至8日在遼寧省錦州舉行。在《淩河杯》全國速記大賽中,上海青年選手徐宏發第三次蟬聯冠軍,他使用“簡易速記”法,記錄分速200個字的聽寫材料,準確率達98.25%
在這次會議上,電腦速記首次亮相。黑龍江選手吳永玲、仲春等人表演了由顏廷超和張數玄合作發明的音形碼電腦速記,中國人民大學的段紅梅表演了陶沙發明的“人腦電腦速記”。這兩種電腦速記都達到了每分鐘錄入200個字的高速度。
七、中國第四屆速記節暨速記學術交流大會”
1992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武漢市委黨校召開的這次會議,重點研究了成立中國速記學會的有關事宜。來之北京的上屆全國速記大賽第五名選手劉維娜以分速200個字,準確率98.2%的優異成績奪得《長江杯》速記大賽冠軍。
八、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成立
1993年7月,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召開的全國速記界代表大會上,中國文獻資訊速記學會宣告成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伍修權、簿一波出席了開幕式,並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全體代表。
九、中國速記學會九四年年會
中國速記學會九四年年會暨第六屆速記節慶祝大會於1994年8月8日到10日在北京中央黨校舉行,大會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活動。在速記比賽中,來至北京的上屆全國速記大賽第十名得主劉革獲得“曉軍杯”甲組冠軍,山東的劉愛萍獲得電腦漢字輸入(看打)賽的冠軍。德國、日本、義大利、荷蘭等國家的速記組織派代表出席了會議。
十、中國速記誕生一百周年慶祝大會
1996年,中國速記誕生一百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期間進行了學術交流,組織了延安時期的老速記工作者座談會,舉辦了中國速記學術、教育、現代化等方面的成果展覽。會議成立了以居正修、王正為首的《中國速記百年史》編輯委員會
第二課 中國速記與對外交流
一、建國初期與蘇聯速記界的往來
從1951年起,《速記月報社》、亞偉速記學校、新中國速記學校及唐亞偉、劉拓、顏廷超等人就多次與前蘇聯國家中央速記研究所和《蘇聯國家統一式速記法》作者索科洛夫取得聯繫,互贈書刊,交流學術與研究資訊,並在《速記月報》雜誌上報導消息和刊登翻譯文章。中國學者在創制中國斜體式速記方案的過程中,得到了國際友人的支持。
二、德聯邦速記旅遊團訪問北京
1981年10月8日,凱勒爾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青年速記聯誼會旅遊團一行33人訪為中國,北京市速記協會接待了旅遊團,並召開座談會,進行交流活動。凱勒爾回國後,在聯邦德國速記協會主辦的《速記月報》第五期上發表文章,介紹中國速記情況。1990年12月,北京速記協會理事顧可孚訪問德國,受到了統一後的德國速記協會理事長凱勒爾的熱情接待。
三、中國速記代表團出訪日本
1985年12月9日至17日,應日本速記協會的邀請,由北京市速記協會理事長唐亞偉、常務理事高錚、黑龍江省文秘速記協會副理事長顏廷超、江西省速記研究會副理事長陳榮濱組成的中國速記友好防日團,訪問了日本的東京、大阪等地,參觀了國會、法院、大阪府議會、眾議院速記者養成所、早稻田速記學校等。
四、日本速記友好訪華團訪問中國
1986年8月,由早稻田速記情報專科學校校長川口晃玉為團長的日本速記友好訪華團一行5人,應邀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慶祝中國速記誕生9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