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仁波切:噶陀仁珍千寶六世‧貝瑪旺晴
2002.12 開示於中區妙乘法苑
2002.12 開示於中區妙乘法苑
薈供問答
具德先賢祖師云:
「欲以不共金剛乘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而速疾圓滿二資糧者,作具殊勝近集之薈供輪。」
薈供和供曼達拉一樣,都是金剛乘(密乘)不共的方法。所謂「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是指:這樣的方法是比較容易做、非常有意義且具大加持力,有錢人或貧窮人都可以做的方法。
薈供的種類很多種,不是一定都要準備很多供品才能做,貧窮人用一些水、一點點自己吃的三餐飲食等作薈供都可以的,為非常方便、具意義和大加持力,以簡單的方法就能快速圓滿二資糧的殊勝法門。
 
薈供功德
移希措嘉佛母曾說過:「任於上旬的初八、初十、十五或下旬二十五日作薈供一次,可斷三惡道的門。」如此,已將墮入三惡道的人作一次薈供後,再沒有造新的惡業,以前毀壞根本支分三昧耶等各種戒律和十惡等諸業障都會消除,因此薈供不只是累積福德資糧,也能懺罪。其他密乘經典內及其他很多儀軌內都提到:「若於三昧耶戒有破損,在薈供及灌頂時懺悔,是最殊勝。」所破戒的罪業會清淨,因此密乘裡很多的墮罪都依薈供去懺悔,薈供可說是恢復三昧耶戒律的其中一種方法。
另外敦珠朗巴大師也開示過一些薈供的功德:
1.如聽聞算命家、具神通的人的話後,自己也生起一點點懷疑心,覺得自己的壽命有障礙或各種命難,作薈供可以延長壽命。這也就是為什麼西藏人,不管是上師、喇嘛生病時,都會做薈供的原因。
2.作薈供,能消除事業或人緣等的障礙。
3.遭受別人以誅法或符咒加害,以作薈供積無量福德,能迴遮。
4.以修薈供的福德,能迴遮地基主或天龍八部的加害。
5.作一次薈供等同供養一切諸佛菩薩。
薈供時,已經迎請三身壇城到修法所在地,加以咒語、手印、定力的
加持,將所有供品轉化為甘露。因此薈供不只是一般的供養,實具有
很大意義。
6.蓮花生大士的初十薈供儀軌內提及:「作一次薈供後,再沒有造新罪,未來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及蓮師淨土。」若能依持薈供的戒律及次第,蓮師所提的功德定會圓滿。
若有缺乏或不足,也可作為懺罪而無法一次即圓滿所有的福德。因此過去、現在等諸位上師臨圓寂時會作薈供,圓寂後,弟子、從眾等會為上師作薈供及供燈。
 
薈供種類
略分如下:
1. 諸士和睦普眾會,謂為瑜伽集薈輪。
意思為三昧耶清淨或雖然破三昧耶戒的金剛師兄弟,一起以清淨心和恭敬心歡喜的聚在一起懺悔、做薈供,供養諸佛菩薩、布施六道眾生,就是瑜伽集薈供。
2. 富饒享用齊具備,說為樂享用薈供。
供品豐盛如儀軌內所說,一樣都不缺,全部圓滿的稱為樂享用薈供。
3. 本尊具誓總集合,說為大集之薈供。
上師、本尊、空行母等具誓護法眾一切具足,即為大集之薈供。一般的薈供是迎請一切諸佛菩薩,為相似的大集之薈供。
4. 於一切行無執著,能常圓滿二資糧,決定說為大薈供。
對供品沒有執著、沒有一點點吝嗇、小氣的心念,完全供養的心念。發心也是正確的利他心,不執著會得到什麼果報,如此可以圓滿福德和智慧二資糧,可說是真正的大薈供。
5. 集會不離方便智慧者稱為勇父勇母之喜筵,隨順時依智慧手印之方便智慧等數而行。如彼方便智慧雙運之正士集會為「具善緣人薈薈供」。
儀軌內講到:「薈供時,方便和智慧不離開。」意思是(方便)勇父和(智慧)勇母不離開喜筵,就是參與薈供的男、女菩薩眾的人數各半,圓滿的作薈供。我們不是証悟的瑜伽士,也不具足夠的勇父和勇母一起做薈供時,觀想很多的勇父與勇母聚合一起供養就可以,這稱為隨順,不是勇父和勇母一切都具足的真正大薈供,是類似接近的。
6. 飲食、衣飾、歌舞、交合、誅殺之五資具等聚合為「具富資具薈供」。
飲食指薈供時有酒、五肉五甘露(可用可樂、藥草代替)等食品。
衣飾指穿戴五方佛帽或上師帽等,西藏習俗參與薈供者都換上乾淨的衣裳以供養諸佛菩薩等。
歌舞指唱金剛歌、金剛舞等供佛菩薩。
交合:樂空雙運的定中,煩惱轉智慧供養自性本尊。
誅殺:指做一些人形食子,當作五毒聚在一起的色相,然後誅除這些五毒的習性轉化為五種智慧。或將薈供的朵瑪(供養的食子)分成好幾瓣,當作內心的煩惱、外面的敵人、各種障礙等,以這些供養諸佛菩薩。
7. 具喜本尊薈供。
壇城內的無量宮或所有主尊和眷屬都觀想清楚,供品也排列陳設整齊、悅意、莊嚴,這種影像稱為具喜本尊薈供,如一般薈供時,我們於佛前或壇城前供一些供品,同時唸供養咒,也可以說是了!
雖然在佛前陳列擺飾莊嚴的上好供品、供養的心念也很好,具有清淨心的供養,但沒有任何發願和迴向,這只算是一點點的供養,不是大乘無漏智慧的供養。
無論做任何供養,即使只是供一支香,一定要在前面先做發心、後面迴向。這也是傳承祖師巴智仁波切一直在重覆提醒的,做任何善業都應具前行、正行和結行才圓滿,才是大乘的善業,配合金剛乘智慧無漏的供養,以觀想力、手印和咒力,最簡單的供養「嗡 阿 吽」三字觀想法,將一切化為甘露,化為無量無邊供養十方三世諸佛等,無執著清淨心、菩提心和空性見中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
一切無執著是福德資糧,配合空性見就是智慧資糧,做一次薈供同時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就是「大薈供」。
 
薈供應注意的戒律
1. 大家一起進來壇城,禮佛三拜後,年長耆德者先上座,也可以說是年紀較長、受持戒律較多、較久者。
2. 阿里班禪在三律儀論上,另外提到:「真傳及具有智慧者為重。」真傳意思是傳承清淨者,具有智慧者意思是具有証悟的人先坐,就是大家低頭表示禮敬這兩者先入坐的意思。
3. 金剛師兄弟間不可相互開玩笑,或供養中有人做錯而取笑等,這都是墮罪,屬於違犯八支分戒律的行為。另外如:薈供中,身口意三門放逸、爭論、開玩笑、聒噪等。有所違犯即應當下懺悔。
4. 「壇城中所有金剛師兄弟都是本尊的眷屬」以這樣的心念享受這個薈供;「所有薈供品都是智慧品、加持物」不可以有這個好、那個不好的分別念,應淨我們一切凡庸的念頭和行為。
5. 「染有性罪業者及違退失罪過者,諸不淨資具等,如蛇入懷疾棄捨,以狐狸之大禁行,落捨善緣當斷之。」意思是一個違犯戒律的人,可以來參加薈供,帶來的薈供品也可以放,但若他根本不想懺悔,屬於完全違犯這種的供品,就不可以放在一起。以一些方便法退回或另放一邊。
6. 「其謂當捨不合宜之薈供物、邪命等諸類」所謂邪命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騙來或換來的物品,以小換大或搶回來的東西等等方式而做的。這種薈供品不可用,若必用時,亦當如法處理。
7. 當薈供品擺好後,好看的、自己喜歡吃的,拿起來先吃一點點或心想著這個很好吃,薈供完後我要多吃一點點等,這些都是過失,屬於不淨資具。
8. 薈供狼食,有兩種。一種是將要薈供的供品也吃掉,另一種是剩下來的供品要與大家一起分,或是給外面沒有來參加的人都可以。如何分?怎麼處理是屬於事業師的事。一般都是當初即允許、交待其他的人代分,最後剩下的,也應請示允許後即可。若無允許就吃或擅自跟大家分完,也叫「薈供狼食」,變成薈供裏的狼了。
等等諸種過失,均應避免違犯,有犯馬上懺悔,如此所做、已做都圓滿,二資糧自然圓具!
謹祈諸位法行圓滿!阿彌陀佛!
中華民國噶陀仁珍千寶佛學會 編輯小組 恭整
具德先賢祖師云:
「欲以不共金剛乘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而速疾圓滿二資糧者,作具殊勝近集之薈供輪。」
薈供和供曼達拉一樣,都是金剛乘(密乘)不共的方法。所謂「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是指:這樣的方法是比較容易做、非常有意義且具大加持力,有錢人或貧窮人都可以做的方法。
薈供的種類很多種,不是一定都要準備很多供品才能做,貧窮人用一些水、一點點自己吃的三餐飲食等作薈供都可以的,為非常方便、具意義和大加持力,以簡單的方法就能快速圓滿二資糧的殊勝法門。
薈供功德
移希措嘉佛母曾說過:「任於上旬的初八、初十、十五或下旬二十五日作薈供一次,可斷三惡道的門。」如此,已將墮入三惡道的人作一次薈供後,再沒有造新的惡業,以前毀壞根本支分三昧耶等各種戒律和十惡等諸業障都會消除,因此薈供不只是累積福德資糧,也能懺罪。其他密乘經典內及其他很多儀軌內都提到:「若於三昧耶戒有破損,在薈供及灌頂時懺悔,是最殊勝。」所破戒的罪業會清淨,因此密乘裡很多的墮罪都依薈供去懺悔,薈供可說是恢復三昧耶戒律的其中一種方法。
另外敦珠朗巴大師也開示過一些薈供的功德:
1.如聽聞算命家、具神通的人的話後,自己也生起一點點懷疑心,覺得自己的壽命有障礙或各種命難,作薈供可以延長壽命。這也就是為什麼西藏人,不管是上師、喇嘛生病時,都會做薈供的原因。
2.作薈供,能消除事業或人緣等的障礙。
3.遭受別人以誅法或符咒加害,以作薈供積無量福德,能迴遮。
4.以修薈供的福德,能迴遮地基主或天龍八部的加害。
5.作一次薈供等同供養一切諸佛菩薩。
薈供時,已經迎請三身壇城到修法所在地,加以咒語、手印、定力的
加持,將所有供品轉化為甘露。因此薈供不只是一般的供養,實具有
很大意義。
6.蓮花生大士的初十薈供儀軌內提及:「作一次薈供後,再沒有造新罪,未來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及蓮師淨土。」若能依持薈供的戒律及次第,蓮師所提的功德定會圓滿。
若有缺乏或不足,也可作為懺罪而無法一次即圓滿所有的福德。因此過去、現在等諸位上師臨圓寂時會作薈供,圓寂後,弟子、從眾等會為上師作薈供及供燈。
薈供種類
略分如下:
1. 諸士和睦普眾會,謂為瑜伽集薈輪。
意思為三昧耶清淨或雖然破三昧耶戒的金剛師兄弟,一起以清淨心和恭敬心歡喜的聚在一起懺悔、做薈供,供養諸佛菩薩、布施六道眾生,就是瑜伽集薈供。
2. 富饒享用齊具備,說為樂享用薈供。
供品豐盛如儀軌內所說,一樣都不缺,全部圓滿的稱為樂享用薈供。
3. 本尊具誓總集合,說為大集之薈供。
上師、本尊、空行母等具誓護法眾一切具足,即為大集之薈供。一般的薈供是迎請一切諸佛菩薩,為相似的大集之薈供。
4. 於一切行無執著,能常圓滿二資糧,決定說為大薈供。
對供品沒有執著、沒有一點點吝嗇、小氣的心念,完全供養的心念。發心也是正確的利他心,不執著會得到什麼果報,如此可以圓滿福德和智慧二資糧,可說是真正的大薈供。
5. 集會不離方便智慧者稱為勇父勇母之喜筵,隨順時依智慧手印之方便智慧等數而行。如彼方便智慧雙運之正士集會為「具善緣人薈薈供」。
儀軌內講到:「薈供時,方便和智慧不離開。」意思是(方便)勇父和(智慧)勇母不離開喜筵,就是參與薈供的男、女菩薩眾的人數各半,圓滿的作薈供。我們不是証悟的瑜伽士,也不具足夠的勇父和勇母一起做薈供時,觀想很多的勇父與勇母聚合一起供養就可以,這稱為隨順,不是勇父和勇母一切都具足的真正大薈供,是類似接近的。
6. 飲食、衣飾、歌舞、交合、誅殺之五資具等聚合為「具富資具薈供」。
飲食指薈供時有酒、五肉五甘露(可用可樂、藥草代替)等食品。
衣飾指穿戴五方佛帽或上師帽等,西藏習俗參與薈供者都換上乾淨的衣裳以供養諸佛菩薩等。
歌舞指唱金剛歌、金剛舞等供佛菩薩。
交合:樂空雙運的定中,煩惱轉智慧供養自性本尊。
誅殺:指做一些人形食子,當作五毒聚在一起的色相,然後誅除這些五毒的習性轉化為五種智慧。或將薈供的朵瑪(供養的食子)分成好幾瓣,當作內心的煩惱、外面的敵人、各種障礙等,以這些供養諸佛菩薩。
7. 具喜本尊薈供。
壇城內的無量宮或所有主尊和眷屬都觀想清楚,供品也排列陳設整齊、悅意、莊嚴,這種影像稱為具喜本尊薈供,如一般薈供時,我們於佛前或壇城前供一些供品,同時唸供養咒,也可以說是了!
雖然在佛前陳列擺飾莊嚴的上好供品、供養的心念也很好,具有清淨心的供養,但沒有任何發願和迴向,這只算是一點點的供養,不是大乘無漏智慧的供養。
無論做任何供養,即使只是供一支香,一定要在前面先做發心、後面迴向。這也是傳承祖師巴智仁波切一直在重覆提醒的,做任何善業都應具前行、正行和結行才圓滿,才是大乘的善業,配合金剛乘智慧無漏的供養,以觀想力、手印和咒力,最簡單的供養「嗡 阿 吽」三字觀想法,將一切化為甘露,化為無量無邊供養十方三世諸佛等,無執著清淨心、菩提心和空性見中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
一切無執著是福德資糧,配合空性見就是智慧資糧,做一次薈供同時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就是「大薈供」。
薈供應注意的戒律
1. 大家一起進來壇城,禮佛三拜後,年長耆德者先上座,也可以說是年紀較長、受持戒律較多、較久者。
2. 阿里班禪在三律儀論上,另外提到:「真傳及具有智慧者為重。」真傳意思是傳承清淨者,具有智慧者意思是具有証悟的人先坐,就是大家低頭表示禮敬這兩者先入坐的意思。
3. 金剛師兄弟間不可相互開玩笑,或供養中有人做錯而取笑等,這都是墮罪,屬於違犯八支分戒律的行為。另外如:薈供中,身口意三門放逸、爭論、開玩笑、聒噪等。有所違犯即應當下懺悔。
4. 「壇城中所有金剛師兄弟都是本尊的眷屬」以這樣的心念享受這個薈供;「所有薈供品都是智慧品、加持物」不可以有這個好、那個不好的分別念,應淨我們一切凡庸的念頭和行為。
5. 「染有性罪業者及違退失罪過者,諸不淨資具等,如蛇入懷疾棄捨,以狐狸之大禁行,落捨善緣當斷之。」意思是一個違犯戒律的人,可以來參加薈供,帶來的薈供品也可以放,但若他根本不想懺悔,屬於完全違犯這種的供品,就不可以放在一起。以一些方便法退回或另放一邊。
6. 「其謂當捨不合宜之薈供物、邪命等諸類」所謂邪命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騙來或換來的物品,以小換大或搶回來的東西等等方式而做的。這種薈供品不可用,若必用時,亦當如法處理。
7. 當薈供品擺好後,好看的、自己喜歡吃的,拿起來先吃一點點或心想著這個很好吃,薈供完後我要多吃一點點等,這些都是過失,屬於不淨資具。
8. 薈供狼食,有兩種。一種是將要薈供的供品也吃掉,另一種是剩下來的供品要與大家一起分,或是給外面沒有來參加的人都可以。如何分?怎麼處理是屬於事業師的事。一般都是當初即允許、交待其他的人代分,最後剩下的,也應請示允許後即可。若無允許就吃或擅自跟大家分完,也叫「薈供狼食」,變成薈供裏的狼了。
等等諸種過失,均應避免違犯,有犯馬上懺悔,如此所做、已做都圓滿,二資糧自然圓具!
謹祈諸位法行圓滿!阿彌陀佛!
中華民國噶陀仁珍千寶佛學會 編輯小組 恭整
 

 淨剎在其中。南摩
            尼門。寶生妙士攝之內。西蓮華門。彌陀極樂不出此。北羯磨門。
            釋迦淨土亦構斯。彼彼淨士各各微妙。當于其中央。或法界宮殿。
            廣大高妙。莊嚴映徹。八柱行列。四角正等。四門具足。諸道分明
            。道上下有眾綵莊嚴華。門左右有七寶吉祥幢。常雨勝妙珍寶。鎮
            出神靈供養。 諧韻愛聲。奏諸妓樂。應節梵音。唱眾歌讚。軒楯
            周環嚴飾遍布。地間有四重階道。殿上有五箇樓閣。垂繒綵幡蓋。
            懸華縵珠網。宮中安淨妙賢瓶閼伽。壇邊燃明靜摩尼燈燭。方便作
            眾妓。善巧調諸樂。歌詠妙法音。供讚淨法身。內外八供羅列壇上
            。福智二嚴充滿宮中。佛分主伴。壇異中邊。四邊心數壇場一。中
            心王曼荼。此中蓮華臺。其上獅子座。次大寶蓮華。次淨滿月輪。
            次八葉華王。上種子法身。體性明淨。光澤鮮白。萬德成就。二利
            圓滿。種子轉成無所不至五大所成法界塔婆。放五智色光。照無邊
            佛剎。眾德圓備。三密具足。塔婆變成周遍法界淨妙法身大日如來
            。無盡諸相一一圓滿。過數種好各各莊嚴。戴以五智寶冠。飾以萬
            德瓔珞。身被細妙紗
淨剎在其中。南摩
            尼門。寶生妙士攝之內。西蓮華門。彌陀極樂不出此。北羯磨門。
            釋迦淨土亦構斯。彼彼淨士各各微妙。當于其中央。或法界宮殿。
            廣大高妙。莊嚴映徹。八柱行列。四角正等。四門具足。諸道分明
            。道上下有眾綵莊嚴華。門左右有七寶吉祥幢。常雨勝妙珍寶。鎮
            出神靈供養。 諧韻愛聲。奏諸妓樂。應節梵音。唱眾歌讚。軒楯
            周環嚴飾遍布。地間有四重階道。殿上有五箇樓閣。垂繒綵幡蓋。
            懸華縵珠網。宮中安淨妙賢瓶閼伽。壇邊燃明靜摩尼燈燭。方便作
            眾妓。善巧調諸樂。歌詠妙法音。供讚淨法身。內外八供羅列壇上
            。福智二嚴充滿宮中。佛分主伴。壇異中邊。四邊心數壇場一。中
            心王曼荼。此中蓮華臺。其上獅子座。次大寶蓮華。次淨滿月輪。
            次八葉華王。上種子法身。體性明淨。光澤鮮白。萬德成就。二利
            圓滿。種子轉成無所不至五大所成法界塔婆。放五智色光。照無邊
            佛剎。眾德圓備。三密具足。塔婆變成周遍法界淨妙法身大日如來
            。無盡諸相一一圓滿。過數種好各各莊嚴。戴以五智寶冠。飾以萬
            德瓔珞。身被細妙紗 法衣。體放除暗遍明智光。烏瑟髻冠。高妙
            無見。紺青髮毛。均等難測。頂上肉髻光滿虛空。眉間白毫明極法
            界。垂珠麗耳厚廣而長。懸露妙額平正而廣。面輪圓滿秋月宿質。
            光澤熙怡春華讓笑。雙眉皎潔笑紺
法衣。體放除暗遍明智光。烏瑟髻冠。高妙
            無見。紺青髮毛。均等難測。頂上肉髻光滿虛空。眉間白毫明極法
            界。垂珠麗耳厚廣而長。懸露妙額平正而廣。面輪圓滿秋月宿質。
            光澤熙怡春華讓笑。雙眉皎潔笑紺 璃光。兩眼明淨唒青蓮華色。
            鼻切金杖高修端直。孔隱入眼表裏清淨。頻婆赤唇上下相稱。琦雪
            白齒齊密共淨。四牙鮮白光潔鋒利。三寸紅赤薄淨廣長。寶珠在三
            寸下。甘露注一舌上。喉如
璃光。兩眼明淨唒青蓮華色。
            鼻切金杖高修端直。孔隱入眼表裏清淨。頻婆赤唇上下相稱。琦雪
            白齒齊密共淨。四牙鮮白光潔鋒利。三寸紅赤薄淨廣長。寶珠在三
            寸下。甘露注一舌上。喉如 踰三世諸佛同歸。
                   阿
踰三世諸佛同歸。
                   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