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8/05/26 04:16
|
距離四川大地震重災區有百公里之遙的重慶奧體中心,廿四日晚間,台灣歌手溫馨感人、深情憂傷的祈福歌聲,響徹了重慶的夜空。
周杰倫在演唱會中激昂地高聲喊著:「四川加油!」周杰倫的激勵,感染了三萬多名重慶市民齊聲吶喊:「四川加油!四川雄起!」
蘇芮接著演唱大地震後央視與鳳凰台反覆播放,傳遍神州大陸,撫慰人心的那首《親愛的小孩》,三萬歌迷輕聲唱和,紛紛淌下熱淚。
台灣流行歌手的深情歌聲,飽含對生命無常與災難無情的人文關懷與人道主義,意外在中國「國殤」期間,成為央視與香港鳳凰台選播的曲調,更陪伴著億萬人民走過哀痛的國殤。
在大地震浩劫後,苦難的四川湧入了各方的同情與祝禱,曾經歷九二一大地震的台灣,更是不分朝野,出錢出力,直接間接地參與了各項救援行動;這股超越政治紛擾的人道關懷,就如同蘇芮的歌聲,深植大陸民眾的心田。
台灣向來是「愛心的輸出國」,更是慈善事業的重鎮。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台灣慈濟、法鼓山、佛光山、靈鷲山等宗教團體,無不兼程趕赴災區,或撫慰災民,或賑濟災民,或捐款捐物,將台灣的善念善心廣布於災區大地。
台灣企業家對震災的救援,更是熱烈,不僅超過大陸富豪與香港巨富,即使聯合國撥款救援中國的七百萬美元,都還不如王永慶、郭台銘。捐助金額雖非衡量愛心的唯一指標,但台灣企業家的善舉,已贏得大陸廣大網民讚譽。
台灣紅十字會的搜救隊、醫療團,相繼深入災區救援,後續的災區援助計畫還將陸續啟動,這一波一波的慈善、醫療、緊急救援,傳遞了人道關懷的善意,透過主流媒體報導,大陸民眾根深柢固的台灣印象,出現了良性轉變。
近年來,大陸媒體處理涉台新聞深受意識形態干擾,對台灣的報導侷限在反獨、促統、批扁等政治新聞,對台灣的發展現況缺乏認知,使得一般民眾對台灣實況的理解存在著偏差認知,甚至還隱藏著極深的敵意。
隨著政局變化,和兩岸交流漸趨常態化,大陸媒體出現了「反思現象」。經常以火爆標題「批扁批獨」的《環球時報》,前天發行「台灣專刊」,為兩百萬讀者介紹了台灣;即使諸多史觀仍是「各自表述」,但已能更周延地講述歷史與現實。《環球時報》寫道:「台灣政權平靜地輪替了,台灣社會再次站到歷史性巨變的十字路口。面對大地震帶來的傷害,台灣企業家和百姓慷慨捐出幾十億元新台幣、國民黨主席登陸、台灣遊即將開放。」「我們發現台灣正越過那灣淺淺的海峽,越來越清晰地向我們走來。」
歷史性的災難,意外地為大陸民眾更合理、客觀地認識台灣社會的人文風貌與人道關懷,開啟一扇「機會之窗」。這究竟是對政治藩籬的無言指控,還是對兩岸分合歷史的嘲諷?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